正在閱讀
【小典藏│藝術教育】培養藝術思考:喚醒品味,開啟一扇「新感知」的窗

【小典藏│藝術教育】培養藝術思考:喚醒品味,開啟一扇「新感知」的窗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後,是否也是個藝術家。」這是畢卡索的名言。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應該說任誰都是與生俱來,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
任誰都是有創意的藝術家。
(現在)請試著回想小時候吧:在沙地用沙子蓋城堡、堆雪人、用落葉枯枝做個什麼東西。
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直覺、感性與品味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後,是否也是個藝術家。」這是畢卡索的名言。
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不,與其說是培養,應該說任誰都是與生俱來,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之所以如此,肇因於美術教育方面的問題。(可閱讀【小典藏│藝術教育】照著自己所想的來畫,並非美術教育
@unsplash
如何喚醒品味?
大家熟知的邏輯思考大多是踏入職場後,在上司、前輩的指導下學習,或是上研習課時培養出來的,是吧?其實品味、直覺和邏輯思考一樣,也能訓練培養。一般認為品味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此舉些有趣的實例吧。你認為以下哪一項的遺傳因素最強?
‧ 運動(運動神經)
‧ 數學力
‧ 記憶力
‧ 美術才藝
正確答案是「數學力」,第二是「運動(運動神經)」,「記憶力」與「美術才藝」算是遺傳因素比較弱的(參考資料:《關於遺傳基因的不敢面對的真相》,安藤壽康 著,筑摩新書)。
遺傳因素比較弱的意思就是可以靠後天訓練養成。覺得很意外是吧?美術才藝能提昇藝術思考。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喚醒品味,實踐藝術思考呢?那就是「賞畫」和「繪畫」。
@unsplash
感性與邏輯同時運作
德國與英國的美術教育是從賞畫開始。某位畫家留學德國時,曾聽一位拿獎學金留學的科學家說,當他研究遇到瓶頸時,就會去美術館賞畫,從中汲取靈感。
此外,二○一五年發行的《白領菁英都會去美術館》(奧村高明 著,光村圖書出版)一書中,也提到紐約的白領菁英上班前會先去一趟美術館。藉以整理思緒,提昇創造力,足見藝術鑑賞有多重要。
「看」與「觀賞」,英文是「See」與「Watch」,很像又不太像的兩個詞。
「看」是不帶明確意圖與目的,被動捕捉進入眼簾的東西;「觀賞」則是帶有明確意圖與目的,主動捕捉對象,並進行思考的一種行為。
也就是說,「看」只訴諸掌管感性的右腦,「觀賞」則是看的同時,也促使掌管邏輯的左腦運作。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去美術館看展的經驗吧。看完展覽後,是否有許多感觸呢? 或許有人覺得有點疲累吧。若是有伴同行的話,可能還會去咖啡店或餐廳吃飯,討論看完後的感想。
藉由賞畫,讓思緒遊走於掌管感性(感覺)的右腦,和掌管邏輯(言語)的左腦之間,開啟一扇新感知的窗,不知不覺間,提昇了「觀察力」。
足見科學家會去美術館賞畫,紐約的白領菁英上班前會先去一趟美術館都是有理由的。
( 前文摘錄自《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一書 )
延伸閱讀
 【小典藏│藝術教育】照著自己所想的來畫,並非美術教育
【小典藏│藝術教育】素描有助於提昇思考力!美術教育的「守破離」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96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