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皇帝出巡法蘭西——故宮文物赴法交流之起源

皇帝出巡法蘭西——故宮文物赴法交流之起源

故宮博物院和法國博物館的首次合作始於1993年,隷屬於蘭西學院(Institute de France)以收藏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作品聞名的瑪蒙丹美術館(Musée Marmonttan)以「莫內及印象派畫作展」開啟了台灣藝術愛好者的印象與視野,更加深了觀眾對莫內在法國北方故居吉維尼花園(jardin de Giverny)時期創作的了解。此展亦樹立了往後故宮籌劃國際特展時,與民間媒體集團及金融等機構的合作模式。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和法國博物館的首次合作始於1993年,隷屬於蘭西學院(Institute de France)以收藏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作品聞名的瑪蒙丹美術館(Musée Marmonttan)以「莫內及印象派畫作展」開啟了台灣藝術愛好者的印象與視野,更加深了觀眾對莫內在法國北方故居吉維尼花園(jardin de Giverny)時期創作的了解。此展亦樹立了往後故宮籌劃國際特展時,與民間媒體集團及金融等機構的合作模式。
「莫內及印象派畫作展」海報。(陸仲雁提供)
繼1935年故宮文物赴英國倫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特展、1940年赴蘇聯莫斯科、1941年赴列寧格勒巡迴的「中國古藝術品展覽」後,直到1993年起,透過法國外交部所署的法國藝術活動協會(Association française d’action artistique)、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會(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法國在台協會(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及聯合報系等單位的共同推動下,方促成了故宮文物重返歐洲,並完成首次赴法國展出的里程碑。1998年,「帝國的回憶——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特展終於風光地在位於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大皇宮(Grand Palais)開幕。
法國文化部暨通訊部長凱瑟琳.特勞特曼(Catherine Trautmann,左五)代表法方出席「帝國的回憶」特展開幕;台灣代表,右一起:時任郭為藩大使、時任林澄枝主委、時任秦孝儀院長。(陸仲雁提供)
成就一個國際展覽前,協商過程中必有諸多不為人知的繁複程序,包含法律、合約、選件、保險、運輸、佈展、宣傳和邦誼等面向需克服。以「帝國的回憶」為例,歷經五年,法國國會才立法通過了借展所需的司法免扣押法案(law of immunity from seizure),有此法案保障,故宮文物赴法展出的三個月期間,不會受到司法追訴或扣押,特展結束後方得以依合約運返故宮。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文物流離失所或招致掠奪,致今仍衍生相關歸屬議題,為此,此法案亦成為各國博物館間相互借展的必備保障條款。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賈立基(Jean-François Jarrige,左一)與時任故宮院長秦孝儀及大皇宮展覽總監(右一)於大皇宮合影。(陸仲雁提供)
在學術與展覽方面,故宮與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館(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 Guimet)人員因此展建立了合作默契,往後幾年,該館在巴黎舉辦的四次聯展,如2006年「清宮皇室藝術展」、2010年「道之路——人類的另一條道路」、2012年「茶——千年飲品的歷史」及2016年「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皆邀請故宮參展。
「道之路——人類的另一條道路」。(陸仲雁提供)
「茶——千年飲品的歷史」。(陸仲雁提供)
2016年,「玉——從地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於國立吉美亞洲藝術館展出。(陸仲雁提供)
在文化外交方面,「帝國的回憶」特展受到法國前總統賈給.席哈克(Jacques Chirac)的重視,曾於開幕前親臨參觀。此展亦受到德國與奧地利兩國的關注,為了迎接故宮文物,相繼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案。成就了2001年故宮「天子之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特展赴柏林老博物館(Atles Museum)及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Bundeskunsthall),及2006年「物華天寶——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赴奧地利維也納的特展。故宮赴德、奧特展皆比照赴法展覽模式,以重量級博物館典藏回饋故宮,譬如2004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柏林國家博物館珍藏展 」和2007年「華麗巴洛克:偉大的哈布斯堡收藏家——來自之鉅作」兩特展皆驚豔台灣的觀眾。
「天子之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特展海報。(陸仲雁提供)
故宮慷慨出借文物,法國真誠回饋,特別扮贈故宮前院長秦孝儀榮譽勳章。禮尚往來,法國文化與通訊部亦以法國27家國立博物館的經典畫作回饋故宮,於2001年在台灣的故宮展出「從普桑到塞尚——法國繪畫300年」,使台灣觀眾也因此特展,首次有機會一睹法國300年來的藝術精髓。
2009年,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前中國藝術研究員戴浩石(Jean-Paul Desroches) ,曾為了肯定筆者長期推動故宮與法國文化合作的付出,於「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中法藝術文化的交會」特展時,特別引我致借自凡爾賽宮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半身油畫像前說道:「我們一同握著國王陛下的手,往後我就不再稱呼你Lisette,而是可以路易十四王之名(Louis)封妳為Louisette」。我與戴浩石相識於1998年的「帝國的回憶」特展,能受到這位知名考古和漢學家的肯定,實為與有榮焉。
2009年,筆者與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布物館前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Jean-Paul Desroches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半身油畫像前。 (陸仲雁提供)
文化之可貴在於交流,透過交流能彼此欣賞,並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回首1998年,故宮瑰寶於巴黎展出時,張貼在於大皇宮、街頭及地鐵站的海報,如同宋徽宗微服出巡般,歷代文物則若文武百官隨行護駕,好不威風盛大。千禧年之後,我們在台北迎接了來自法國翩翩起舞的男女舞者,東西方藝術作品中的君臣與庶民因文化而交會。台灣和法國自1964年起即無正式外交關係,為此,故宮所扮演的文化外交角色則更彌足珍貴。
陸仲雁( 2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