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開始後,這個偌大空間會有一座橋,跨過整個大廳,讓觀眾走上去,從制高點上往下看,看著《玄奘》的錄像投影,投射在一大片地板上鋪好的白紙。從一個跨界的舞台劇作品,到今日形成一個靜態、動態的展覽,蔡明亮拿捏藝術語言的轉化,總是單純卻又充滿能量。
問及蔡明亮自己怎麼看這個作品,以及得獎這件事?「這件作品就是很單純,單純的表現,以及一個單純的目的,要拓展劇場的可能性。」他認為現在的表演藝術有一種走向死胡同的傾向,非這個不可,非那個不可。而《玄奘》加入幾個跨界的元素,高俊宏的繪畫、李康生的肢體表演,他們兩個的存在與呈現都是一種跨界,因為這些都不是劇場裡面既有的。
如同他的電影作品所具有的一貫態度,蔡導也不想要在作品中給出什麼敘事性、或看得懂的故事。他相信創作者不應該去取悅觀眾,而且更進一步,他認為「只有作品能夠訓練觀眾!」他認為「現在的觀眾很浮躁,以至於觀眾很少認真的去看創作,所以我有一種很強悍的態度,希望觀眾有能力去看,至少要懂得判斷媒材、形式,懂得感受。」可以說,他的作品是在向觀眾提出要求,雖然每一個人感受的東西都不一樣,但要有看的態度、有感受能力。特別是不要假裝:「不要因為你眼前掛的畫是畢卡索的,你就多站個兩分鐘去看他,那並沒有意義。」至於得到獎項的肯定,他倒是很開心,還反問了一句,為什麼同一年北師美術館的「郊遊大展」沒有得獎?這個展,對他的意義更大!
採訪同時正值第13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在北師美術館的佈展時刻。蔡明亮一邊在撕著雙面膠,一邊揉著白色大紙張,逐一貼上美術館二樓的整面落地窗。原本明亮的大廳,變得灰暗,但是他一直覺得不夠暗,一個個角落貼貼補補,把大一點的縫隙再貼得小一點。遮蓋大部分的光線,才能讓投影看得更清楚。
《玄奘》劇照。
陳柏谷( 6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