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澳門-從藝博會變身藝術之旅

藝術澳門-從藝博會變身藝術之旅

一海之隔的香港,是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以當代藝術最受矚目,不但有多家知名拍賣行進駐,也有國際藝博會品…
一海之隔的香港,是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以當代藝術最受矚目,不但有多家知名拍賣行進駐,也有國際藝博會品牌—巴塞爾藝術展做為亞洲藝術作品的重要平台。而以博奕色彩最為人所熟知的澳門,常住人口僅有60萬,每年卻接待了三千萬的到訪人次,且大部分處於相當富裕階層的遊客;由於是中國唯一能夠合法賭博的地方,荷包鼓囊的中國人接踵來此、為澳門博彩業貢獻了約為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賭場業七倍的收益,而著名的奢侈品牌更不會遺漏在澳門開設據點,因為這間店的銷售額必定能夠名列全球銷售榜的前十名。
儘管巨額資金流經此地,但這些遊客似乎並不如想像的成為澳門藝術市場的客戶,當地也缺乏當代藝術藏家、本地畫廊稀少。對於藝術市場而言,澳門是一個陌生的城市,但也是一個新興市場,2013年首屆澳門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即顯示了有志者對於澳門的信心,以及對於進軍亞洲市場的濃厚興趣。
藝術澳門邀請藝術家黃玉龍在旅遊塔戶外設置燈光作品《Yue Liang》。(藝術澳門提供)
經過第一屆的嘗試後,第二屆藝術澳門旋即做出了調整:博覽會劃分為當代藝術、經典藝術和奢華藝術三個區塊,其中,參展畫廊間數縮減,並增加了16個奢侈品牌與兩家古董商,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整體藝博會的規模擴大,展出的作品數量也增加了,擔任藝術總監的趙力(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前藝術北京的藝術總監)認為,「從以畫廊為主的定位轉變為以內容的整合為主,這種方式是在內容豐富和畫廊特點、資源開發上做更大的整合。」而又該如何吸引潛在客戶、培養藏家?營運總監何健宇則指出,「澳門是全球潛力雄厚的奢侈品市場,奢侈品牌的加入,是為了契合澳門的特色,帶入遊客或本地人喜歡的元素。」
到了去年,則又再次迎來轉變,原先商業性的藝博會轉變為非營利性質的文化旅遊活動、一個覆蓋全市的藝術之旅,何健宇提到,「我們的出發點不是我們想做什麼?而是澳門的藝術文化產業需要什麼?」為了找尋答案,他的團隊花了一段時間訪問澳門不同居民包括學生、藝術家、公務員對於藝術的看法,最終才做出根本性的轉型。
仁慈堂婆仔屋,是澳門著名的文化創意空間。(攝影/高子衿)
新型態的藝術澳門活動期間,在旅遊塔、畫廊、藝術區舉辦或串連20多個展覽,打造出一條涵蓋澳門本地多處藝術機構的特色藝術旅行路線,只要登記成為「藝術之友」,便能憑卡於限定的期間內免費搭乘藝術澳門之旅巴士,穿梭於極具澳門特色的街巷中,並免費進入各類藝術機構及歷史景點,深入瞭解澳門當地的藝術和人文環境。「藝術本來是一種享受,能否把活動做得像一次旅行,一次美麗的邂逅?」何健宇試圖提問,三千萬的遊客人次,多半集中在特定的區域與產業類型,藝術澳門的目標即是試圖協助讓這些遊客分流,當中可能是把一個大型展覽轉變為多個小型的展覽,又或是讓遊客能夠擁有接觸藝術機構的更為便利途徑。
塔石藝文館正連袂展出「澳門版畫三年展」。(攝影/高子衿)
為了此項目標努力,展覽的場地便成為重要的考量,除了畫廊與政府的空間之外,最多旅客到訪的標誌性地點與酒店娛樂業空間,也成為藝術澳門舉辦展覽的選擇與期待,例如在澳門旅遊塔內,四家非營利藝術機構全藝社、藝術無國界、尋藝會與澳門國際版畫藝術研究中心,帶來澳門藝術家創作的不同類型當代藝術作品;大會也特別邀請黃玉龍創作戶外燈光裝置作品《Yue Liang》,在整個活動期間都能欣賞到海上生明月的美好景象。而「藝術澳門論壇」則選擇於澳門的特色建築之一陸軍俱樂部中舉辦,獲得與會人士一致好評,與媒體合作的論壇,邀請多位嘉賓一同分享相關主題如「藝術帶動城市發展」、「一個人的收藏」、「中國大眾藝術消費習慣與趨勢」等,並首先披露了「中國藝術消費品指數」(2015)的研究成果。
澳門藝術博物館中,「始終是開始─周春芽作品(2015)」展場一隅。(攝影/高子衿)
趙力指出,「未來藝術澳門的發展核心是文化、藝術和生活的結合。而對於旅遊文化、休閒文化或是其他的服務行業而言,藝術文化則是它們的升級版,未來的澳門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持續發展,形成澳門當地對於亞洲有貢獻度的產業。」有著支持民間活動的積極政府部門,以及自我調整彈性靈活如藝術澳門這樣的產業機構,不停地尋求澳門的定位、優勢、如何發展且為澳門藝術家尋找更多發展機會,最終是否能開拓藝術發展面貌尚且另當別論,但我們所知不少小城市便曾因為藝術活動而煥發生機、成為吸引遊客到訪的重要魅力,例如荷蘭的馬斯垂克、瑞士的巴塞爾,又或是香港等。藝術澳門試圖開始填補澳門於文化藝術範疇的空缺、期許能成為澳門年度重要的藝術活動,以及促進旅遊業的多元化發展,一洗其偏重於博弈活動的刻板印象。
高子衿( 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