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時光之塵─梁兆熙2015個展

時光之塵─梁兆熙2015個展

由赤粒藝術邀請、王嘉驥策畫的「時光之塵:梁兆熙2015個展」,不僅別開生面地展出多幅大小新作,也亮相早期198…
由赤粒藝術邀請、王嘉驥策畫的「時光之塵:梁兆熙2015個展」,不僅別開生面地展出多幅大小新作,也亮相早期1980年代的繪畫,相當受藏家青睞,僅開幕當日即有逾半數成交的斬獲。
隨著創作時間軸的展開,觀看這位華裔法籍藝術家跨度達三十多年的創作變化,了解其歷程梗概之餘,也有助於推進梁兆熙的核心關懷。對比前期較為沉重、密實、抑鬱的特質,梁兆熙近期的畫面顯見疏朗許多。昔日之作,孤寂、寡歡、垂亡、遺世的氣息,幾乎隨處可見、可聞、可拾;如今之作,固然仍以塵光為題,卻更顯生命的動態。
梁兆熙《貓頭鷹A01》.水彩、木炭、紙本.53×43 cm.2015。
「時光之塵」的命題,除了揭櫫藝術家多年的創作變化,也暗示藝術家因歲月積累而通達人世、生命的心境轉換。不僅長年善繪的植物更顯生機,動物的生命力展現也成了其現狀寫照,並更直接地瞄準其關注的生命議題。動物在這次展出的新作中,占據大量篇幅,不論對象是馬或孔雀、貓頭鷹,都可透過如今較強調黑白對比與明暗烘托的形構,突顯其揣摩生命動感的興趣。
梁兆熙《孔雀I》.木炭紙本.96×68 cm.2014。
以《孔雀A02》為例,除了物體本身的形象因鉅細靡遺的細節為畫面帶出特殊的雕塑性,其上方由幾筆線條構成、貌似另一隻孔雀身形的圖像,僅頭部較為明確,身體則以一條優美起伏的曲線象徵。這虛實並存的表現手法,不單單意味了生物形體的交錯與重疊,也進一步指向將生物不同時間的行進動作壓縮於同一平面的可能,宛如法國南部拉斯科(Lascaux)、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的洞穴壁畫,高度寫實地將體態、動勢,甚至能夠暗示連續的時間感,藉形象重疊的視覺手法,揣摩動物在行進之間,各種不規則或偶發的動感。
回溯梁兆熙早期之作,洩露了較多來自超現實主義的影響。然而,如今畫中景物如同化石,且狀似拓印之跡,令人想起中國自古已有的模拓技術。同時,或許是其對炭筆情有獨鍾,所繪之畫始終帶有一種古老黑白底片沖印後的顯影,給人歷史塵封的印象,勾喚邊陲或角隅的記憶。早期作品尤為明顯,近期畫作則因應用於畫面四周而依然富有這份觀感。
策展人王嘉驥(左)與藝術家梁兆熙合影於《花鳥A03》前。(攝影/陳芳玲)
對此,王嘉驥在策展論述這樣詮釋:「體現景物存在的狀態,梁兆熙的繪畫始終隱喻時間,召喚似曾相識,勾起生命記憶與遺忘互為表裡的關聯。他在新作中所呈現的時間,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過去,而是時光不斷在變換之中的狀態。他的畫面給人一種如生之感,但又彷彿墜入歷史,已是陳跡。生命的歷程中,時光難逃,物我註定皆老,即使躲過遺忘,最終亦只能以記憶的形態,續存於歷史之中。和光同塵,重返創作的梁兆熙,似乎對生命幡然另有體會。」
陳芳玲( 6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