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宋瓷之美」特展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宋瓷之美」特展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成立於1982年11月,以住友集團寄贈的安宅收藏為典藏重心,包括眾多中國及韓國陶瓷,此外…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成立於1982年11月,以住友集團寄贈的安宅收藏為典藏重心,包括眾多中國及韓國陶瓷,此外仍有「李秉昌收藏」的韓國陶瓷捐贈等,再加上館藏的日本陶瓷,館藏共有兩件日本國寶及13件日本重要文化財,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為東洋陶瓷收藏的世界重鎮,當之無愧。
12月10日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五件〈水仙盆〉遠赴日本,將與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的日本傳世汝窯青瓷代表〈青瓷水仙盆〉合體展出,屆時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也將一併推出館藏「宋瓷之美」特展,與之輝映。(文/王怡文)
北宋定窯〈白瓷刻花蓮花紋洗〉高12.1公分、最大徑24.5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1~12世紀 北宋 定窯〈白瓷刻花蓮花紋洗〉,日本重要文化財
此件於器內外壁定窯白瓷特有的牙白色(ivory white)中,隱隱浮現出陰刻的蓮花紋飾。器壁薄的彷彿可以透光一般,此件作品為避免造形歪斜而以覆燒燒製。定窯白瓷為宋金兩代宮廷御用物,這件作品正是宋代定窯白瓷佳作之一。口緣未施釉處嵌有銀釦,從銀釦的形狀來看並非北宋所製,更有可能是後代加裝,因在清宮收藏中可見有類似的作品,此作有可能原為清宮舊藏。文物附帶的木箱盒上寫有「不孤齋」銘,原為活躍於大正至昭和年間日本代表性古董商廣田不孤齋(本名為松繁,1897~1973)的祕藏之一。
北宋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唐草紋瓶〉高16.8公分、最大徑17.3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1~12世紀 北宋 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唐草紋瓶〉,日本重要文化財
耀州窯位於中國陝西省銅川市,北宋時期以生產施罩橄欖綠釉之優美青瓷而盛行於世。在日本,如此件作品一般器身較矮的梅瓶,常稱作「吐魯瓶」或「太白尊」,應為酒瓶的一種。瓶肩至瓶身皆刻劃有偌大的牡丹唐草紋,其上下又各裝飾一周獨具特色的雙重蓮瓣紋。紋樣中較深且銳利的線條導致積釉較厚,讓紋樣表現出美麗的陰影感。此件作品與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所藏〈青瓷刻花紋陶枕〉並列為北宋時期耀州窯青瓷的最高傑作,享譽國際。該瓶曾為岩崎小彌太(1879~1945)舊藏,亦曾作為「汝窯」刊載於小山富士夫《宋瓷》(聚樂社,1943年),可見當時這類青瓷是作為汝窯而為人認識。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凰耳花生〉高27.4公分、最大徑11.2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3世紀 南宋 龍泉窯〈青瓷鳳凰耳花生〉
此為南宋時期龍泉窯青瓷,釉色上呈現出以多層掛釉的粉青色,在日本多稱之為「砧青磁」。鎌倉、室町時代開始,龍泉青瓷即作為貿易品而盛行於日本各地。這種雙耳為鳳凰造型的「鳳凰耳花生」在砧青磁中更屬珍貴,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藏日本國寶〈萬聲〉及陽明文庫藏日本重要文化財〈千聲〉等皆為傳世名品。此件作品擁有突出的釉色及造型比例,對比前述兩件傳世品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作傳為丹波篠山藩青山家舊藏。
南宋官窯〈青瓷八角瓶〉高21公分、最大徑13.5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2~13世紀 南宋 官窯〈青瓷八角瓶〉
此品在灰黑色胎土上施掛帶點白濁氛圍的淡青色厚釉,類似的弦紋瓶雖也出土於修內司官窯遺址的杭州老虎洞窯址及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窯址中,但在釉色、胎土及器形等特徵上仍有些微差異。這件作品在釉色之美及端麗造型上,都擁有人稱「薄胎厚釉」(胎土薄而釉層厚)等能符合南宋官窯的風格及特徵。器底處有應為故宮(清宮)的文物編號「七百五十一號」、1903年12月英國收藏家F. C. Harrison借展至牛津大學Ashmolean Museum展出的封條、Robert C. Bruce(1898~1953)收藏封條;另外還有出展於倫敦東方陶瓷學會主辦之展覽會「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1952年11月12日~12月13日)的封條等,足見其遞藏及展出經歷。除此之外,本件作品曾於蘇富比(1943年7月及1953年5月)及佳士得(1970年10月)拍賣會上拍,後者的成交價更刷新了當時的東洋陶瓷世界拍賣紀錄。
金定窯〈白瓷銹花牡丹唐草紋瓶〉高17公分、最大徑19.6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2世紀 金 定窯〈白瓷銹花牡丹唐草紋瓶〉,日本重要文化財
作品在白瓷胎土上施掛上一層薄薄的鐵泥,將紋飾以外的部分剔落,再於花瓣、葉脈上刻下細膩的紋路,最後表現出白瓷中浮現由鐵泥燒製的褐色牡丹唐草紋飾。雖是應用了磁州窯等的裝飾技法,但在定窯中實屬罕見。過去在北宋時代及寫有金「皇統三年(1143)」墨書的瓷枕上皆見有類似技法,然推測此作應為金代文物。日本三菱集團第四代岩崎小彌太(1879~1945)舊藏,曾刊載於小山富士夫《宋瓷》(聚樂社,1943年)。
金磁州窯〈綠釉黑花牡丹紋瓶〉高35公分、最大徑17.4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2世紀 金 磁州窯〈綠釉黑花牡丹紋瓶〉,日本重要文化財
作品在白色化妝土上施罩一層黑釉,將牡丹紋以外的部分剔除後上透明釉入窯燒造,之後再上一層綠釉,最後再以低溫入窯二次燒製,在磁州窯作品中實屬費時費工的經典佳作,也是一件世界知名的名品。此件作品過去曾被認為是北宋所作,但根據磁縣觀台窯址的發掘成果可知這類器形應屬金代之物。曾展出於1937年巴黎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古代中國美術展(Arts de La Chine Ancienne)」,之後由著名古董商暨收藏家仇焱之(Edward T. Chow,1910~1980)經手,成為安宅收藏的一部分。此為磁州窯綠釉刻花的世界代表名品。
南宋吉州窯〈木葉天目碗〉高5.3公分、最大徑14.7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2~13世紀 南宋 吉州窯〈木葉天目碗〉,日本重要文化財
胎土白、器壁薄且高足甚小,為吉州窯天目茶碗的特徵,因碗內壁有真的木葉一同燒造的裝飾,而稱為「木葉天目」。木葉為桑樹的枯葉,在此也被認為反映出桑樹與禪相通的思想背景。除此之外,作品上也發現有部分以金彩繪製的梅花紋痕跡。作品原為加賀前田家舊藏,根據前田家江戶時期的御道具帳目上載為「しんちう(真)ふくりん平茶碗 覆輪有」,實際上此件作品也的確附有口沿金屬釦,據分析報告確知為混雜有銀與銅的金釦,而依金釦造型推斷應為文物傳入日本後所配製,作品附上金釦更顯華麗。此作做為木葉天目的最高傑作而享譽世界。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茶碗〉高7.5公分、最大徑12.2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住友集團寄贈安宅收藏。
12~13世紀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日本國寶
油滴天目因器壁裝飾著猶如浮於水面上、閃耀著金、銀、深藍等光芒的斑點而得名,生產於中國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建窯。此件作品曾為關白豐臣秀次收藏,後經西本願寺、京都三井家、若狹酒井家等傳藏。口沿處鑲嵌有金釦而更顯華美。重達349公克,捧於手上方可感受到讓心靈安定且愉悅的重量感。同時附屬有三件南宋時期所做之天目台,為傳世油滴天目的最佳作品。
北宋到金當陽峪窯〈白地黑搔落束蓮紋碗〉高4.5公分、最大徑13.4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井上虎之助寄贈。
12世紀 北宋到金 當陽峪窯〈白地黑搔落束蓮紋碗〉
器內外壁皆掛有白色化妝土,器內壁塗有含鐵量多的黑泥,並以細線刻畫出束蓮紋,為黑泥發色為茶褐色的珍稀代表。以纖細的櫛目紋為地,賦予紋樣躍動感。僅於口沿處留有白色化妝土,一看彷彿是鑲嵌有金屬釦,因而也稱作「白覆輪(しろふくりん)。推測應為中國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當陽峪窯製品,北宋至金代間當陽峪窯燒製有定窯、磁州窯風格等豐富多彩作品,為北方重要窯場之一,部分作品也曾送往高麗及日本。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及東京國立博物館皆藏有類似作品。
10~11世紀 北宋 越窯〈青瓷劃花鴛鴦紋水注〉
這是件器形優雅的水注,祖型應為金銀器,釉色上呈現灰綠中帶點黃色。蓋與器身皆以細膩如毛雕般的陰刻線條作裝飾,器身開光中表現如鳳凰展翅般地鴛鴦紋飾。高足內側中央刻有「吉」字款,四周並有支釘痕。類似作品曾出土於10世紀末至11世紀間的遼代墓葬,或可作為此件斷代的依據。因越窯青瓷生產地離遼境甚遠,作品彌足珍貴,更深受遼國王公貴族的珍愛。
宋瓷之美
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展期:2016.12.10-2017.3.26
小林仁( 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