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杜忠誥七十書藝歷程,古典凝練且視覺幻變,且言:「丁酉變法」。
杜忠誥,號研農,刻苦勤學,就教諸書法名家,博涉歷代各家書體,40歲前幾已囊括書法比賽重要獎項,且於此時毅然辭去教職,赴日本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留學,進修習藝。鑽研書藝50年,近年來在扎實的傳統基礎上,走向書藝探索創新之路,為漢字書法的未來性提供了值得探究的重要嘗試。一生勤於「筆耕」的杜忠誥,無論是鑽研國學的硬筆,抑或是實踐書學的毛筆,均戰戰兢兢、孜孜不倦,為台灣書法界之標竿人物。
杜忠誥2017年〈十二生肖組〉古篆,圖文合一,饒富興味,引觀眾駐足攝影。攝影︱藍玉琦
11月11日至12月20日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辦「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秉持著「返本與開新」態度,分為「博涉.窮源:備法築基」、「問道.修煉:達道圓通」、「實驗.求索:藝呈心變」、「遊戲.鎔鑄:道藝合發」四單元,呈現出繼承古典傳統並兼容當代探索之風貌,四單元以性情統整相貫,法趣兩備,合則為一。展中欲半數作品,是專為此展所書之今年新作,實驗探索性作品表現多元,深富視覺張力,展現出杜忠誥充沛的創作能量。最引人矚目者〈莊子秋水篇〉,十連幅獨占整面牆,尺幅長達2470公分,震撼視界。大草體寫於十連幅的八尺宣紙上,打破屏條形式與垂直中軸線的慣性,「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句之「難」字即橫跨二行,其書奔放灑脫,並顧盼揖讓,整幅酣快暢適,氣勢磅礴,為杜忠誥生平最大作品。〈潛龍〉先以大筆草書於檜木桌上,再取宣紙覆於其上,後以水洗之,視覺的墨趣效果似潛龍騰隱於雲霧中,旁邊跋小行書《易經》乾卦彖文語,相輔相成。草書〈天下為公〉虛實相生,題跋:「唯有具備此器識德行者,方配言愛台灣。」杜忠誥暢懷自述:「跋語期能引發為政者之省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五屏,參以甲骨、金文古篆字體寫成泥金書,界格運用老師王壯為所授之界畫技法完成,莊嚴具法度。〈十二生肖組〉古篆,文字象形,是書是畫,饒富意趣。
杜忠誥作品繼承古典傳統並兼容當代探索,展現出充沛的創作能量。攝影︱藍玉琦
綜觀杜忠誥書作,年至七十依然豪情逸興,更可謂勇猛精進。杜忠誥自述:「在書藝求索的路上,今年(丁酉)肯定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不僅在觀念理境上,已然由『有偷心』向著『無偷心』的進路轉換,創作重點也從過去長期的『法中開趣』轉向『趣中求法』的新階段,因此,就個人創作而言,即便說是『丁酉變法』,也未嘗不可。」展覽期間,12月10日由廖新田擔任主持暨引言人,李思賢、林俊臣、黃智陽、潘襎為與談人,於中山講堂舉辦「從杜忠誥《凝煉與幻變》展談書法家的當代實踐」座談,邀集各界一同探討。
杜忠誥書贈2017年〈天下為公〉,由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右)代表接受。攝影︱藍玉琦
藍玉琦( 25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