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見證這一切的,則是展示於現場那過去被用以測量、評估、繪製各種關於資源圖表的「浮標」—退役的物件並沒有永沉大海或是做為廢材再次轉換資本,而是被用以當做生猛且直接的目擊者。斑駁的鐵鏽,以及長期攀附而與其共生的各種生物遺跡,彷彿在提醒我們生命的有限,且應該考量生物資源永續的經濟轉換。藝術家說:「當我們將一個國家想成一個具體事物時,我們想像的陸地。但臨海國家的實際邊界並非陸地的邊緣,而是海洋。」當一個國家持續地不斷透過領土的宣示,以及「與海爭地」的同時,「海的狀態」希冀喚起我們對於資源搶奪、領土治理,以及氣候變遷等關乎人類生存等重要議題。
過去曾為奧林匹克航海員的藝術家林育榮(Charles Lim Yi Yong),本著對海事的熟悉度,重新翻轉了對於「領土」概念的界定,對於以海洋為命脈的城市國家新加坡而言更是重要。展覽題名為「海的狀態」(Sea State),不僅探討國家政體對海洋邊界治理的問題,也暗示了海洋的「狀態」。此次在威尼斯所展出的多媒材裝置,根據其新聞稿所言,它挾帶了一個潛在的對於晚期現代主義進步觀之批評:治理技術的高度發展,往往將(不只)海洋有限的資源,包裝為無限且因而濫用。因此,海洋資源的搶奪,或許才是海事領土擴張的背後主要原因。
林育榮(Charles Lim Yi Yong)作品於新加坡館展出一景。(Photo by Alessandra Chemollo, Courtesy b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賴駿杰( 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