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用藝術行銷城市?向國際藝博會借鏡, 台灣,準備好了嗎?

用藝術行銷城市?向國際藝博會借鏡, 台灣,準備好了嗎?

Using Art to Market the City?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Art Fairs, Taiwan, Are You Ready?

大家口口聲聲希望台灣藝術家能在國外有多一點能見度,藝博會是國際雙年展之外,最能吸引國際人士參與的重要市集,如果更多國際畫廊進駐,畫廊老闆到台灣參展,是勘查台灣在地人才的最好時機。今年五月,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ingdai Art Fair 2023)就要舉行,這也是衡量首爾Frieze Seoul、 新加坡藝博會ART SG,以及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連番上陣後,對台灣的衝擊究竟如何。

跑了許多的國際藝術博覽會(藝博會),直覺是,國際藝博會成為行銷城市最好的方式,而且成效卓著,百試不爽。

如果問,一座城市,想要用什麼形式讓大家記得?藝術博覽會是最簡單且直接有效的方法。因為藝博會涵蓋面很廣,有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展現國家的軟實力,除了食物、城市面貌、整體建設、文化底蘊等等的競逐,讓人印象深刻。

2023年開年來,第一個藝博會是首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於1月12日熱鬧登場。也拜中國大陸在1月8日開放邊境之賜,使許多中國藏家與藝術產業人員睽違三年終於能出國,大家齊聚新加坡,為疫後重生國際藝術交易市場,開啟了個好彩頭。

延伸閱讀|錨定東南亞受眾,直擊首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開幕現場

ART SG現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一開始,很多人還對買氣質疑,其實,很多畫廊並不缺買家,缺的是真正內行、有水準的好藏家,所以一些優秀藝術家的珍稀作品,需要排隊配貨,搶購氛圍火熱,為參展畫廊打了強心針。

新加坡因為土地狹小,資源有限,以效能聞名的政府機構,集中火力,展現支持藝術的決心。從國家美術館、雙年展的同步活動,當地收藏家的動員,畫廊業者的活力展現,都讓新加坡藝博會ART SG不孤單,也如虎添翼。

新加坡藝博會ART SG總監楊淑茵,在當地耕耘人脈多年,這位曾在香港佳士得當代藝術部門工作多年的市場老手,負責過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板塊,長期經營東南亞藏家,不管年輕或者資深,都對楊淑茵的專業及服務讚不絕口。之後,楊淑茵出任Art Central香港藝術總監,從那裡又學習到吸引新進藏家的絕活,老底子新技能,果然功不唐捐,發揮最大綜效,成績斐然。

延伸閱讀|聚焦東南亞文化多樣性,打造「個性更為豐富的藝博會」,專訪新加坡藝博會 ART SG 總監楊淑茵

回首前塵,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在2019年宣布舉行後,其實是一波三折,首先是原先入股的公司,改變主意撤除資金,之後又遇到全球性的COVID-19疫情。

然而,這樣的突發變化,或許也讓主事者得以停下腳步,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有了喘息機會。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順利吸引Art Basel集團MCH Group入股,然後又遇到中國政府全面開放邊境的利多政策,大大幫助該藝博會的盛大舉行。

藝術博覽會的從業人員,可說體力要過於常人,早上忙藝博會,晚上還有許多派對,必須參加,從開幕之前的元月7、8日開始,每晚都有不同的派對,一直持續到元月15日,雖然大家疲於奔命,但來自機構、品牌、畫廊業者、拍賣公司、藝術策展從業者、以及當地收藏家,都對新加坡藝博會ART SG有著極正面評價,甚至覺得是「Singapore Pride」,許多中國藝術基金會及媒體集團的熱烈參與,更是出乎舉辦之前的意料。

很多畫廊從業者對新加坡既不陌生,過去也沒有留下太好印象,早在2011年到2018年,洛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1959-)曾在新加坡辦過七屆的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在當時也盛極一時,對東南亞藝術影響深遠。印尼、菲律賓及越南,都有深藏不露的實力收藏家,深受覬覦,如何跨越地域,爭取並迎合他們的收藏意願,成為大家摩拳擦掌且心照不宣的大事。

後COVID期間,新加坡的動向,一直是全世界焦點,當大批中國與香港移民,群聚新加坡,讓蕞薾小國成為全世界研究疫後重生、被觀察與討論最多的國家之一,以藝術產業發展為例,大家直白地問,新加坡能否取代香港,可以看出山雨欲來的警訊。

從去年首爾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Seoul到這次新加坡藝博會ART SG ,都看到各國政府扶持藝術產業的決心,每一個藝博會的舉行,都像是朝野合力推廣一座城市,是為該城市量身打造而製作的PPT,想為城市端出什麼菜色?藉以凸顯該城市的獨一無二,都可以一眼望盡。

以韓國首爾為例,Frieze Seoul就是韓國朝野渴望擠身國際藝術交易市場的決心,從藝博會內外展覽的呈現,到動員整個城市,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主辦單位重金禮聘影視明星加持,讓追星成為參加該藝博會的另一個樂趣與亮點,因此帶進龎大人潮,讓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

延伸閱讀|KIAF+Frieze Seoul=? 韓國畫廊望「洋」興嘆,首爾期待的「後香港」美夢是否成真?

2022 KIAF SEOUL參觀人潮踴躍。(KIAF提供)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首爾社會的缺點,也在藝博會舉行期間暴露出來。其中「語文」就是一個大問題。當地使用英文溝通的狀況並不普及。像是交通方面若要叫計程車就非常不方便。首先,叫車APP的設計對不會說韓文、沒有韓國信用卡的外國人,非常不友善;而路邊打車,時常遇到只會說韓文的司機,有時甚至晚上會徑行抬價、亂放乘客下車。尤其在韓國不能使用google map,需下載當地的地圖來導航,在使用上又需要先把地址翻譯成韓文才能進行。這些種種不便,對外國旅客而言,簡直是目瞪口呆,徒呼負負。

藝博會期間,知名國際藝術部落客,一再貼文諷刺,笑稱整個藝術圈,困在首爾街頭,集體叫不到車的窘況,這也成為首爾這次藝博會的白璧之瑕。

果然,藝博會也是驗證一個城市,先不先進、對外國人友不友善最直接的窗口。另外,首爾藝博會期間,拜了韓國政府以「藝術品免關稅」作為誘餌,希望爭取發展機會,立意本善,也獲得立即效果,許多收藏家因此在藝博會現場購藏作品。但可惜的是後續配套不足,險象環生,例如,當地藝術售後運輸公司,效率極差,很多收藏家在完成交易後,久久等不到作品,必須自行再回去韓國取貨,甚至還要加付200到400美元的手續費;如果採行大會指定的運輸公司運送,除手續費外,則還要再加上高額的國際運費。一件作品的運送配套措施如此不便,也難怪收藏家們氣極敗壞,紛紛表示下不為例。

已經坐擁亞洲藝術交易中心的香港,縱使政治氛圍今非昔比,但藝術相關產業,還是在作最後的掙扎。從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後,許多人的道別語是「三月香港見」,警覺意識濃厚,很多香港藝術從業者,對今年三月即將舉辦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 ,視為最後的保衞戰,絕地大反攻的氣勢昇起,而且勢在必得,全力鞏固既有優勢。

再舉個例來說,香港政府即時下了猛藥,委任鄭志剛為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如眾所皆知,鄭志剛是藝文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該團隊用一種藝文界班長的方式,號召更多世界級文藝盛事落戶,並邀請香港演藝文化界,以及創意產業界,共襄盛舉,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文化大都會的高度。同時促進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營造政治與藝術文化脫鈎的形象,企圖保住香港是免稅天堂,是世界三大藝術交易中心之一的榮光。

香港除了免稅天堂的優勢外,耕耘時間久,配套完整,還是強於新加坡,來自國際藝術交易的中心之一的高度,收藏家的分佈與品味,都比較跨區域性,不是短期會被追趕替代的。

在亞洲區域發展的競逐上,稅賦還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新加坡藝術品購買關稅為8%,台灣是5%VAT,都還是一大阻力,大部分收藏家在藝博會成交之後,都不直接作帳,讓標的物再出境,回到香港免稅區域作交易,以免去可觀稅賦。

香港能成為免稅天堂,其他國家不能,這也是考驗亞洲各該國家,政府挺藝術產業的程度,是表面的敲鑼打鼓,冠蓋雲集,大家熱鬧登場,前倨後恭,還是真正地以稅賦作為工具,裡子面子一次給足。

當然,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有他們的整體考量,政府不調降關稅,逐漸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業者為生存空間,對於應付稅賦問題,老早已經磨練出一身的好本事。

除了稅賦考量之外,如何讓每個參展商及收藏家,得到最貼心的服務才是關鍵,如果問,為什麼香港承受那麼多政治壓力,藝術交易的實績,還是勝於其他城市,最簡單的理由還是整個配套措施完善。

看到國際藝博會發展,想想台灣,對台灣藝術市場發展,不免讓人憂心忡忡。近期台灣政壇有了內閣改組的新發展,但感受不到公部門對藝術產業的關注。

大家口口聲聲希望台灣藝術家能在國外有多一點能見度,藝博會是國際雙年展之外,最能吸引國際人士參與的重要市集,如果更多國際畫廊進駐,畫廊老闆到台灣參展,是勘查台灣在地人才的最好時機。

今年五月,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ingdai Art Fair 2023)就要舉行,這也是衡量首爾Frieze Seoul、 新加坡藝博會ART SG,以及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連番上陣後,對台灣的衝擊究竟如何。

2023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疫後重生的嶄新開始,希望全世界尋找台灣關鍵字,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藝術產業!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國際藝博的本地救火隊:現場人員在「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看見什麼?

謝盈盈( 3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