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陳彧凡在台首展

陳彧凡在台首展

一踏入亞洲藝術中心二館舉辦的中國藝術家陳彧凡在台灣首次個展的空間中,觀者皆不由自主地放輕音量與腳步,就如同進到…
一踏入亞洲藝術中心二館舉辦的中國藝術家陳彧凡在台灣首次個展的空間中,觀者皆不由自主地放輕音量與腳步,就如同進到一座神聖的肅穆殿堂。
陳彧凡與作品《他和她》合影,布面乙烯綜合技法‧直徑170 cm‧2014。
陳彧凡長期以自生成長經驗、歷史傳承與宗教觀念為創作文本,擅於將紊亂的資訊經過梳理,歸結出一種極為純粹的秩序感,本次共呈現近期發展的七件作品。迎面而來的裝置作品《山水》,以一種簡約卻又炫目的擺設方式呈現。「山水,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觀。直至現代,當我們想要延續這樣的概念,不必然非得同樣使用筆墨勾勒,才能夠稱之為山水。」陳彧凡解釋道。懸吊的煤礦、地面鋪置的木炭,都和紙、墨一樣源自於樹木;然而,其生成則要回溯至億萬年以來的積澱,隱含在當中的浩瀚時間感更顯蒼茫雋永。另一件裝置作品《莊子》,則將傳世數千年的道家經典《莊子》以當代的手法再次轉譯,先將古文的文字量化為折頁上所記載的筆畫數、再逐一在牆面上的紙張上刺穿數目相當的小洞,兩重的闡釋儘管拆解掉傳統文字的可閱讀性,然而其文本的意義卻依然存在。
陳彧凡《莊子》‧紙本綜合技法‧尺寸可變‧2008。
而在畫布上縝密排列的圓圈或可說是陳彧凡最具代表性的創作元素,幾何造型的結構,有強烈的視覺穩固性。係以高溫的電烙鐵逐一觸碰在顏料上所造成的小爆破,而藝術家下手的速度、電烙鐵的溫度、烙燙的時間、戳刺的力道等製作過程皆由人為掌控,因此即便每一次的動作看似相同,實則存在著許多因素的摻合,使得畫布上綿密排列的小點不免呈現些微的差異。作品的構成呈現近乎修練或儀式般循環重複,對藝術家而言其實也是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面對的課題,陳彧凡表示:「在我的理解,最高級的禪宗其實就是生活。生活是很單調的,每個人都在忙於應付各種事物,大家其實也都在重複,只是我用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在處理。」
陳彧凡《衍生物》‧布面乙烯綜合技法、木‧165×165 cm‧2008。
兩件《他和她》的作品承自此一脈絡,在爆破的白色畫面塗上藝術家與妻子各別挑選喜愛的顏色,整件作品分呈現出鮮豔與素雅的兩種色調,就像是夫妻在對話,也藉以延伸看成每個人對於事物的不同解讀,無所謂對錯。而《22201》則以黑白兩色顏料在畫布上相互塗疊數十層,最終在表面再塗以銀色覆蓋住下方,然而,觀者終究可自被突破的表面一窺其內的兩色交疊情況。
陳彧凡《山水》‧布面乙烯綜合技法、煤、細鋼絲、天然水晶‧尺寸可變‧2010-2012。
過去與現在的對映、時間與空間的堆疊,皆化繁為簡地凝縮在陳彧凡的作品之內,此載體看似平靜輕盈,實則廣納歷史、文化與生活經驗的多重敘事。
楊椀茹 (Yang, Wan-Ju)( 151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