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首波「文化黑潮計畫」之後,臺灣藝術產業的下一步需要什麼?

首波「文化黑潮計畫」之後,臺灣藝術產業的下一步需要什麼?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備受藝術界矚目的「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中「文化黑潮之國際藝術展會補助要點」(簡稱「文化黑潮計畫」)的補助結果,引起議論。典藏團隊特別蒐集獲補助之畫廊的意見,統整針對補助申請的反饋,而文化部亦於近日接受訪問回應。截稿前,典藏團隊聯繫到其中18組獲補助團隊的意見反饋,希望能讓這個未來四年將繼續進行的補助計畫,能更有效引導藝術產業界前往國際,讓產業升級。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備受藝術界矚目的「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中「文化黑潮之國際藝術展會補助要點」(簡稱「文化黑潮計畫」)的補助結果,引起議論。典藏團隊特別蒐集獲補助之畫廊的意見,統整針對補助申請的反饋,藉此以提問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而文化部亦於近日接受訪問回應。

截稿前,典藏團隊聯繫到其中18組獲補助團隊的意見反饋,希望能讓這個未來四年將繼續進行的補助計畫,能更有效引導藝術產業界前往國際,讓產業升級。過程中可以看到,畫廊業者對於「文化黑潮計畫」之補助總體上普遍持肯定態度,惟在機制設定的幾個細節處期盼政府與產業界之間更為細緻的彼此溝通;此外在補助制度背後,臺灣藝術產業對於國際化市場的不同認知,也導致了這個市場型補助在方向上,有更多需要溝通與準備的功課。

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補助計畫,盼能全面照顧文化藝術六大面向。(文化部提供)

「文化黑潮」之立意良善、補助力道皆獲業界認可

在首次「文化黑潮計畫」共44案、27組單位總計3903萬元的補助名單中,較集中補助資源在讓本地畫廊參與的亞洲區域性展會中。共20場不同的國際藝博會,就計畫公佈前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參考畫廊協會意見、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後訂定的「全球重要藝術博覽會一覽表」來看,入選比例多集中在其標準中的國外「一級展會」,而有四成的補助金額分配給參加TOP級展會的十間畫廊。

持正面態度的畫廊,多認為文化部此次在補助金額上高於以往,集中火力讓本地畫廊有機會將臺灣藝術家推廣到國際市場,讓畫廊更有精進的動力。例如位於臺南的兩家畫廊:德鴻畫廊認為「文化黑潮計畫的確可以幫助臺灣藝術家有更多機會在國際重要展覽上曝光,文化黑潮計畫降低了藝廊的參展風險,讓藝廊更有動力扶植臺灣藝術家前進國際,是很好的補助計畫。」弎畫廊也對文化部能向全世界推廣臺灣藝術家、挹注資金補助展覽,有助本國藝術產業發展,表示十分認同。其他對此次補助表示認可的畫廊包括其玟畫廊、索卡藝術、德鴻畫廊、伊日藝術計劃、丹之寶藝廊、十方藝術空間、田奈藝術、椿版畫等,「僧多粥少、但聊勝於無」是相當普遍的觀點。

作為此次獲補助的畫廊業者,安卓藝術此次獲得香港巴塞爾藝術展80萬、菲律賓藝術博覽會20萬補助款,共計100萬。負責人李政勇對這次補助總體表示滿意,認為這次文化黑潮計畫針對國際藝術展會的補助本身便是對產業的額外支持,畫廊本身不會因為有無補助而決定是否申請國際藝博會。

此次以參加新加坡ART SG申請黑潮補助計畫的亞洲藝術中心總經理李宜勳認為,因為是商業市場,對畫廊來說,政府只要願意補助畫廊出國參展、推廣臺灣藝術家,「不管金額多寡,我們覺得都是extra bonus,實質上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此次帶去新加坡參展的作品是李真和朱銘的雕塑,不只需要寬敞的展位面積,來回運輸、台座訂製、佈撤展、燈光設計等成本都比平面作品來的高出許多,在物價極度昂貴的新加坡,「能獲得一百萬的補助,約佔參展總支出成本的兩成左右,已經感到珍惜。」 

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岱蔚認為此次參與文化黑潮計畫獲得的補助金額確實比過去高,也可看出不同展會補助比例的差異。對畫廊來說,額外的協助自然能讓畫廊有餘裕提高預算,攜帶更多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到國際舞臺。其玟畫廊負責人黃其玟則肯定這次文化黑潮計畫對畫廊出國參展的支持,同時她也認為除了政府力量的支持,可同時建構民間企業機構的參與機制,來共同推動臺灣藝術產業的國際化。這樣的一些觀點,在此次業界反饋中相當具代表性。

113年,文化部預算編列近300億元,相較112年增加64.4億元,成長幅度近32%。(文化部提供)

對於「文化黑潮」補助機制更為細緻化的下一步建議

多數獲補助畫廊對文化黑潮計畫的立意良善肯定之餘,亦希望補助辦法的申請時程、與對補助期間的規範等等,能更符合業界申請國際展會時的現況。

亞洲藝術中心李宜勳指出,以往補助畫廊參加國外博覽會的時間清楚地分為上下半年兩次申請「每年十月申請參加隔年上半年的博覽會、五月時申請當年下半年」,這次文化黑潮計畫,畫廊只有申請上半年的博覽會補助,目前尚不知針對下半年第二次補助的投件時間點,希望能盡早知道,有利於畫廊提前安排申請作業。

他也認為,目前博覽會的分級制度,大方向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真的要細究國際博覽會的分級,就建議以綜合資料及數據來分析、並請專業人士評估。另外,評選制度上希望公平對待所有臺灣藝術家,目前優質博覽會都需要畫廊做詳細的提案,並有嚴格的審查制度,能入選的都是優秀的臺灣藝術家。不論是臺灣現代或當代、前輩或新銳藝術家,都必須一視同仁,有一個一致的補助審查標準。

「畫廊在博覽會可能會展出多位不同國籍的藝術家,聯展中展出臺灣藝術家的人數比例、作品的數量、大小都需要作為補助金額多寡的重要考量因素,當然,後續實際畫廊展出內容與提案內容是否有相符,也是需要檢視的。」

針對此次補助結果,畫廊業者中表達困惑的聲音所圍繞的問題之一,即是希望給於不同畫廊以不同補助金額的標準更加透明,也有業者希望未獲通過的計畫也可獲得一定的反饋。

田奈藝術的困惑具代表性:「我們這次是有參加幾項列表出來所謂的『一級藝術博覽會』,但最後只有補助到其中之一場,而且並沒有所謂的『最高補助總經費的80%』,這次大約只有5%的補助,這部分也讓我們感到困惑。」

也有畫廊業者反應,這次申請不若過往有明確的時間界定,如絕版影像館建議下半年度藝博會距離較遠、不確定因素多,列入第二期申請較合適。實務上,考慮到許多下半年的藝術展會名單尚未確定,畫廊能提供的資料也無法完整,倘若獲補助單位最終未能入選該展會,等於變相排擠了其它計畫,造成另一種不公。「將申請分為上下年度比較適宜,在確認入選或受到邀請後再提出申請,以避免資源浪費,而不是先搶先贏。」

國際頂級藝博會參展經驗豐富的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表示,文化黑潮計畫立意良善,面對國際間對臺灣的高度關注,此刻正是將臺灣藝術推向國際的最佳時機。然而,她也期望文化黑潮計畫在前置的制度規畫可更完善,對各藝博有更嚴謹、細緻的評估,以符合產業的特性、當前國際藝博會的真實局勢,激發畫廊更進一步升級的積極心態。

耿桂英更直言,文化部在支援臺灣畫廊走向國際展會時,應採用品牌經營思維,超越藝術家的國籍和年齡限制,會是更務實、長遠的做法。耿畫廊今年成功入選堪稱全球藝博會中心「Art Basel in Basel」的主展區「Galleries」,將展出朱沅芷、吳天章與蘇笑柏等藝術家的作品。亞洲畫廊參展Art Basel Basel的機會稀缺,臺灣更只有耿畫廊一家。也因為要遠赴瑞士參展,成本格外昂貴,獲得的八十萬補助佔該次參展總成本不到一成。

耿桂英表示,為了能帶入臺灣資深藝術家的作品,耿畫廊以耕耘多年的華人現代主義藝術脈絡與歐美現代主義藝術的對話作為策展概念,讓展會方接受提案。然而,補助金額結果卻是區域性的香港巴賽爾高於全球性的「Art Basel in Basel」。表達這樣的補助結果就像是在鼓勵體育選手參加亞運,而不是奧運。因而認為對博覽會的判斷,一定要有公開透明的評估標準,根據可參照的經驗與視野,分析「top級展會」與「一級展會」在全球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的區分。她也分享自己多年來申請國際藝博會的「失敗經驗」,藉此期許文化部能務實看待臺灣畫廊參展國際展會的處境,並重新審視補助制度的評審標準與組成,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視野、研究與產業背景知識。

耿桂英分享自己推廣臺灣藝術家至國際舞臺的挑戰,包括早期「純臺灣牌」的策略難以成功,「不是被主辦方建議換藝術家,就是沒入選。」在業界持續於一、二級市場研究並推廣海外華人前輩藝術家的努力下,逐漸產生國際知名度,耿畫廊以華人現代主義的品牌名聲,藉此連結臺灣現當代藝術家的脈絡,才有機會在國際頂級展會中推廣臺灣藝術家。她也強調,「藝博會有他們想要的作品,我們如何與之斡旋,整合自己的論述、提出臺灣觀點的亞洲藝術脈絡,才能讓臺灣藝術家近一步登上更重要的國際舞台。這與新加坡近年來在掌握東南亞藝術話語權、卻並不侷限於支持新加坡本地藝術家的格局和思維相似。」

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則持平看待,補助當然是有總比沒有好,然而不管有無補助,采泥還是會以自己的步調邁向國際,他認為,臺灣藝術產業國際化看似是簡單的理想,實則有相當多的「前置作業」。「要從專業來考慮。學經歷、收藏系統、學術論述等,評估國際化的程度不是畫廊自己說了算,政府可將指標建立下來,避免讓畫廊自己說了算,更不能因為為了得到政府補助,就不考慮自身品牌後續的長期推動與規畫。」

樁版畫是此次少數以藝術家工作室名義,獲得文化黑潮計畫補助的單位之一,負責人黃樁元評估,如今較大型的版畫博覽會大概只剩下英美等地的三場,版畫又是逐漸在藝術市場上邊陲的創作範疇,「能獲得補助覺得很𪊴幸,」他認為,版畫藝術創作領域,如果要拓展,向外走出去,應該是唯一的路徑。

「原本就有在關注國外的版畫藝博,看到這個補助機制就申請了。」黃樁元坦言,能申請到自己也相當訝異。「如果是從前,我們不會有動力去申請,但如同剛剛我講的,這幾年一直有留意到版畫領域特殊性,如果不向外發展,幾乎沒有拓展的可能性。」

「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要點」補助個人或團體推介臺灣40歲以上中壯世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至國內外專業展覽空間展出或國內外藝術節參展,每案補助金額最高新臺幣3,000萬元。(文化部提供)

對評審組成機制的回應

鑑於針對評審組成,包括PTT Space、秋刀魚藝術中心在內的若干畫廊業者提出「有申請的單位不適合當評審」,文化部說明,邀請熟悉國際展會之畫廊專業人士參與評審作業,係為歷年國際展會補助案之評委組成常態,以更為體察瞭解赴外參展的專業需求。「文化部依照行政程序法第32、33條規定,要求若審查到與己身有密切關係之評委,需進行迴避。」

文化部解釋道,此次還特別將審查會議分為兩場次進行,須迴避之評委於上半場審查完畢即離席,並由其他評委於下半場次依照評審原則審查該6案迴避案件,過程公平嚴謹,可受公評。「惟為求更為公允,未來將考量不邀請有投案之畫廊業者參與評審作業。」未來也可考量舉辦說明會,讓外界了解政策美意。

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同時作為本次文化黑潮計畫的評審委員之一,也就評審過程中達成共識的大方向作了闡釋。文化黑潮計畫的主要精神是向國際推廣臺灣藝術,因而會視是否為臺灣藝術家、是否為畫廊所主力經營和支持的藝術家、展位企畫的規模以及商業性評估、作品製作和運輸等過程的難易和預算支出等等,而在最終的補助金額上有所差異。

例如,藝術家本身具有臺灣當代藝術領域的代表性、因而在國際上的曝光有助於臺灣藝術整體推廣,若是展出作品產製、運輸、布展等過程不易,以及、或是在商業性的推廣和銷售上相對不易,評審委員就會傾向於多給予補助支持。而目前獲得補助的畫廊,在提案內容及品質上都獲認可。

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暨畫廊協會現任理事長陳菁螢接受典藏團隊採訪時也說明,自己因為一上任理事長職位便適逢文化部公布文化黑潮計畫,為了協助會員了解計畫內容,一開始便花了不少時間了解細節,也舉辦申請補助的交流講座,扮演了某種釋疑、宣傳的角色,而並未參與前期的機制設定。

「就評審角度而言,站在文化部的立場,自然希望計畫核心是以臺灣藝術家為主要佔比,而整體的補助原則除了一定要是臺灣藝術家,也會考量展會本身的重要性、畫廊申請的展區項目是什麼、展位大小…,以及藝術家的代表性,其作品特質可能的運費需求等,交叉因素下再決定補助比例(主要補助展位與運輸費用,間或考量旅費與製作費)」,因而才會產生雖是同樣展會但經費不同,或雖是不同級別的展會,經費卻看起來懸殊的現象。

對於展會級別的劃分,陳菁螢也表示確實有很多討論,因此評審當下,自然也會去斟酌計畫本身與藝術家的成就、代表性等。不過她也認為,文化部未來在考慮展會級別的補助比例時,應當也要考量區域市場的特性。因為有些地區其實是適合臺灣畫廊前進、發展的市場,當地的展會對臺灣畫廊也相對積極、友善,但當地就是沒有Art Basel、Frieze等類型的一級展會。

站在增加臺灣藝術家能見度與發展的角度,陳菁螢認為並不需要因此而預設心理的補助門檻,因為出國參展對畫廊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文化部的立場主要是鼓勵年輕、當代藝術家海外參展的機會,但從藝術市場的角度來說,前輩大師、中壯輩的市場若沒建立,當代藝術的市場也很難有長期發展,這是區域市場信心指數的問題。因此也希望無論是文化黑潮計畫或是未來其它的補助案,也能有更全面的考量。

對公部門補助機制的總體建議

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也同時對當前的補助機制提出觀點。他認為藝術產業要有真正的發展,需要區分「獎助」與「補助」:「補助」政策應當面向非營利機構,或是在市場中不易存活的創作類型的創作者和生產者;而「獎助」則更應針對的是產業中的競爭力,例如可以在長期的觀察下挑選優秀的「種子選手」,投入資源使之更具競爭力。

目前臺灣多以補助的操作方式來做本應由「獎助」來完成的事,雨露均霑的結果造成資源稀釋,讓有真正競爭力的角色拿到較少資源、反而難以與國際競爭,進而臺灣藝術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都減弱。若是商業機構都要仰賴補助款來存活,商業本身就不存在了。

李政勇提出,若政府有心想要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可透過設立一個結合文化部、經濟部、外交部的跨部會組織或辦公室,就產業需求和發展願景來擬定相應計畫,給予長期支持。而在「獎助」思維之下,獎助案的結案就不能以簡單的單據核銷來完成,針對獲得資源的受獎助方,當有更細膩的考察和審核,作為下一次獎助評鑑的參考。

「國際藝術展會補助要點」則支持國內視覺藝術產業拓展海外藝術市場、多點佈局,讓臺灣藝術家及作品順利進入國際,強化國內藝術家於世界藝術文化地圖的市場性。(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回應說明補助機制

在採訪畫廊業者後,文化部亦接受典藏團隊的訪問。文化部說明,「文化黑潮計畫」的補助重點,是在支持臺灣藝術家出國參展,儘管首次(113年第一期)的補助案是去年十二月開始收件,如今會再重整起步,依照往年慣例,以每年五月與十月作為補助收件期。

「文化黑潮計畫」主要是鼓勵國內視覺藝術產業帶領臺灣藝術家出國參加國際展會,評審依據藝術家品質、展會等級、展位需求、計畫內容及經費編列等作為補助審查基準,並逐案評估申請單位所提藝術家之創作材料費、裱框費,以及參展場地費、保險費、作品運輸費、翻譯費、機票、行銷費及宣傳費等可補助項目,綜合討論後核予建議補助經費。

文化部也特別澄清,「儘管一年兩期,但從來沒有『五月只能申請下半年、十月申請隔年之上半年』的規定。」依照過往的補助來看,第一期的補助預算金額會比較高,第二期則是較有補充的作用。「過往亦有畫廊因為計劃有變而撤案,撤案的金額便會撥到未來的期程。」

文化部也透露,此次文化黑潮計畫的補助投件單位有非常顯著的成長,113 年目前之收件數,已較112 年全年成長6.25%,補助金額也成長103.8%,受益的藝術家數量成長50.6%、參加頂尖及1 級展會者成長31.8%,也希望這樣的成果,能協助產業培養臺灣藝術家的國際種子隊:

「113年第一期申請案件共85案,獲補助案件共44案(含4案國內自辦、40案國外參展),參加頂尖及1級展會共29案,總核定經費3,903萬元,參展國家包含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中國等共10個國家,共推介113位臺灣藝術家出國參展。」

「文化黑潮計畫」提供產業提升新契機

「文化黑潮計畫」一方面為正展開2024年國際市場拓展的臺灣畫廊帶來資源補助的及時雨;另一方面,儘管其補助結果引發業界議論,但在加深產官界溝通、打開藝術產業方面視野等面向上具有正向促進的效應。具體而言,後續可再溝通的內容,包含對國際市場分層與動態局勢的認知、對於國內藝術產業以何種形式作為MIT臺灣牌的再定義,乃至對藝術家以外之藝術從業者支持系統的永續發展、對未來進一步結合民間資源推動產業整體升級,諸多議題都在此次「文化黑潮計畫」後有了開啟溝通與討論契機的跡象。建立在文化部推出「文化黑潮計畫」的良善立意、產業界踴躍深化國際推廣的趨勢之上,接下來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與方法,是這次計畫前後討論給人帶來的新期待。


延伸閱讀

最高補助3千萬!「文化黑潮」2項補助,支持民間視覺藝術產業走向國際

ARTouch編輯部( 156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