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文物走入日常:吐故納新,五禽戲的古與今

當文物走入日常:吐故納新,五禽戲的古與今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期推出「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文物特展」,除了展品豐富多元,其談述的養生觀念和健康知識更貼近生活,引起觀眾共鳴。展中最夯的「八段錦」、「五禽戲」,是否令人聯想到公園打拳的熟悉景象?這回讓專業的來,說說公園打拳之常民歷史和中醫淵源。
東漢末年,沛國方士華佗,被當代譽為神醫。後世凡醫術高超者,常以「華佗再世」讚之。
在《後漢書》中,華陀被形容為「醫術高超,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年近百歲卻貌如壯年」的高人。書中記載他對學生吳普說的一段話,成了後世諸多養生功法共通的運作原則:「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榖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人為導引之事,熊經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文物特展」中的《後漢書‧華佗傳》。(攝影/Erik)
而華陀接著又提到:「吾有一術,為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然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後漢書並記載,學生吳普得其指導後按之施行,年至90多歲,仍然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傳統中醫觀點認為,人體的本質是需要活動的,肢體多動,能夠減緩老化。因為身體的動作,能帶動血液和臟腑內氣的流動。當內氣流動自然順暢,則百病不生。但相對地,動的方式若太極端,也會導致氣血不順,久而傷身。因此有許多功法——如香功、少林易筋經、洗髓經、乃至於太極拳、八卦掌等傳統武術流派,都會運用身體的和緩運動(動搖),將後天攝取的能量 (如飲食、環境所攝取的能量——又稱「榖氣」),轉化為生命能(即「先天氣」),進而依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原理,平衡五臟六腑的運行。
《赤鳳髓》中的五禽戲(虎勢戲)。(本刊資料室)
這就是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特展裡《赤鳳髓》中五禽戲的由來。「五禽戲」流傳至今已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現在仍普及於民間。作為一套養生功法,它動作簡單,易上手,且不需要吸收複雜的理論基礎,就可以達到去病養生之效。
打一趟五禽戲,可發動氣機,平衡氣血運行。氣血平衡了,不僅人健康,身體也會變得放鬆有彈性。情緒、思緒因而平靜。這次在故宮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特展裡,難得展出許多上至唐宋,下至明清的古代養生文獻。筆者身為五禽戲的教學者,能夠一睹數百年前的相關文獻與打法,感覺過癮得很。
《赤鳳髓》中的五禽戲(鹿勢戲)。(本刊資料室)
有趣的是,《赤鳳髓》中五禽戲僅分為虎,鹿,熊,猿,鳥戲等五個動作,並且強調以閉氣進行動作。但近代廣傳的五禽戲,動作繁多(如張鏡影先生所傳五禽之戲,超過80個動作;筆者所學的干門五禽戲雖精簡,卻也有18個動作),且呼吸上的要求和赤鳳髓相反,以不憋氣,自然呼吸為要。此一差異,似乎反映著現代化的影響。
近兩百年來,科技對人類社會帶來相當大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卻也帶給人們的身體和生理節奏相當大的衝擊。我們可以說,科技是無限向上發展的,但人體從古至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人類如果沒有在運動,放鬆,以及腦力消耗這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就很難保持健康與心情愉快。
《赤鳳髓》中的五禽戲(鳥勢戲)。(本刊資料室)
《赤鳳髓》中的五禽戲(熊勢戲)。(本刊資料室)
以五禽戲的動作原理來說,現代版和《赤鳳髓》五禽戲並無二致。但現代五禽戲卻從原本的五種動物原型衍生出了更多更複雜的動作。這不僅使五禽戲由單招演化成了拳法一般的套路,加強了現代人所需的運動量,也相對提高了練功的趣味性。至於呼吸的運用,雖然閉氣在中醫與印度古醫學中具有特殊的身體調節作用,但閉氣相對困難且潛在風險高,不適合毫無基礎的現代人。自然平順的呼吸方式,能夠快速卸除人體內蓄積的壓力,反而更能夠滿足現代人紓壓的高度需求。
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強調要盡量放鬆,延展身體,保持呼吸自然不憋氣,除非學生已有一定基礎,否則不建議刻意控制呼吸,以免內傷。
中國古代功法,是個很有趣的東西。外人觀之,好像跳舞或表演一樣。有固定的招式,固定的步法和動作要完成。但就練功者本人而言,練功,有點像是一段時空旅行。在實際操演五禽戲的過程中,人們的心理狀態會從日常的生活節奏與壓力脫離,並且進入一個完全個人的,自由的,不被貼標籤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身體和心靈也會因各種標籤、想像與期待的剝落,而被釋放。
《赤鳳髓》中的五禽戲(猿勢戲)。(本刊資料室)
五禽戲就是這樣的一段旅程。
就現代人而言,也許會覺得五禽戲不如熱舞好看,不如按摩省事,也沒有瑜珈來得效果外顯;但它溫和,細緻,不易造成運動傷害。且在練習的過程中,練功者將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在外在壓力不斷飆升,內心情緒又時常無處宣洩的都市社會,不妨將五禽當作一個很好的Me-Time。學會五禽戲,我們便不會再將身體當作機械化的工具,而會把身體當作是朋友──傾聽它,和它學習,一起走向更健康,更長遠的路。
 
「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文物特展」宣傳。(本刊資料室)
Erik( 1篇 )

自幼習武,最後拜入恩師林財賢門下,為鄭曼青第四代入室弟子。長年致力推廣太極精髓,具有多年國際教學經驗,學生橫跨歐、美、日及東南亞。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