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隨寫攝影」(snapshot)我們總是無法忽視它獨有的魅力,當生活中不經意的某個片段:某種像俳句或詩句般的影像,被切實地記錄下來時,那種將生活中熟悉與親切的事物昇華成某種詩意時,得到的感動,總是最能令人感同身受。而在台灣,藝術家李立中想必是這類以隨寫攝影為自我的美學起點的創作者,2006年以個人情感生活為主題的《彼女の遊楽園》獲日本EPSON影像創作大賞佐內正史評審特別賞,之後也慢慢在當代藝術式的觀念影像創作上做出嘗試,例如《神遊》以靜謐、深邃的影像風格詮釋台灣寺廟的建築細節,後來從《我只想要回家》開始,以本島獨特的賽鴿文化為主題,發表一系列結合攝影與裝置的創作。
李立中展覽中,藝術家國道返鄉路線與賽鴿南北來回之路線比較。(攝影/陳飛豪)
李立中本次於11月在紅野畫廊發表的個展「天使望鄉」卻將創作初期常見的隨寫攝影風格重新帶進此次展出,並且結合近期持續鑽研的賽鴿文化主題,而談起這系列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前述的《我只想要回家》。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將拍攝而來的鴿子照片,切割並分成數張A4尺寸的白紙輸出浮貼於牆,之後再開啟電風扇,輕薄的紙張隨風飄動的情境,彷彿表現出人類對其投以風起而行的浪漫想像,之後這一系列也發展成地景式的裝置藝術,在2017年的「翻轉地景:北投在地影像採集計畫」則是以塑膠帆布與竹架,製作出類似建案廣告的裝置,與公園附近的建地呼應,藝術家似乎也透過影像中的鴿群,這些微小的生命,反思冷峻的城市樣態。
回到這次的「天使望鄉」個展,李立中不只將焦點放在南北來回的賽鴿,反而還將自身的生活經驗投注其上。大學畢業之後,藝術家曾有一段時間留在台北工作,當時他回家鄉台南時都幾乎搭國道客運,而他也發現,透過GPS追蹤的鴿子南北來回路線,其實某種程度也跟他返鄉之路有所交疊,因此他將這些交界點標出,趁南北往返時,在這些標示經緯度的特定地點拍下隨寫式的影像,在展場中一字排開陳列,極具公路式的浪漫情懷,而這次的作品倒也將李立中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隨寫攝影與賽鴿文化,做了一次完整的展示與連結。
李立中長期研究城市中賽鴿的蹤跡。圖為中華城拆除後在此徘徊不去的鴿群。(攝影/陳飛豪)
而有趣的是,藝術家此次展出特地將發表於2012年,尚住在北部時的系列作品《闇》於此次個展呈現,這攝影作品恰巧也表現出藝術家當時的心境,透過拍攝各種生活的零碎片段,如半開的門、表情模糊且曝光過度的臉部人像、漂浮在半空中象徵枷鎖的十字架、模糊的夜晚街道,而李立中就是用這些隨寫且零碎的影像語言詮釋了想要突破現況,但又無法下定決心的徬徨狀態,而如今事過境遷,在此次某種程度來說總結了李立中目前創作生涯精華的個展中呈現,或許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重新檢視自我的好時機,亦是展望未來創作之路的最好時機。
天使望鄉──李立中個展
展期: 2018.11.17-12.16
地點: 紅野畫廊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64巷11號
陳飛豪( 119篇 )追蹤作者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