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簡稱「畫廊協會」)主辦的「ART TAINAN 2021 台南藝術博覽會」(以下稱「台南藝博」),昨(11)於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盛大開幕,並於今(12)開啟為期三天的公眾展期。去年因疫情遺憾停辦實體博覽會,改推出虛擬實境線上展廳的「台南藝博」,本次「復出」即挟大破大立的企圖與氣勢,迎來歷屆最多的56家展商,結合「臺南新藝獎」,共計63間展間,展出超過200位藝術家、逾1800件作品,更一舉將博覽會擴大為五層樓規模。

「台南藝博」自2013年臺南縣市合併初期開辦至今,串連在地畫廊、館舍,以文化深入觀光美食著稱的府城,持續耕耘地方已成開拓南台灣藝術市場外的一大特色,為臺南乃至南台灣立下開春後的年度例行藝術盛事。臺南市長黃偉哲昨也特別出席開幕記者會,肯認「台南藝博」規模的歷屆之最,令市府團隊更加期待2024年臺南建成400年的盛事。新任的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本身亦是臺南人,在擔任第11屆理事長期間創立了台南藝博,本次再回歸該職與家鄉,則表示有些近鄉情卻,卻也宣示將在過去九年來的基礎上,推出四大策略持續深化產官學藏合作。

產官學藏四大策略
產業串聯:南方館際聯盟
畫廊協會積極串聯視覺藝術產業,並於今年籌組「南方館際聯盟」,統合畫廊協會南部會員、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奇美博物館、屏東美術館、臺東美術館,共同分享展覽訊息、相互增進貴賓服務。昨日的開幕記者會上也特邀臺南市美術館(簡稱「南美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代表出席致詞,肯定此一合作方向。
官方合作:臺南新藝獎
臺南市政府主辦的「臺南新藝獎」以「1+1+1+1」的方向,為一位新銳得主藝術家搭配一位資深藝術家,並媒合十家在地畫廊各展出一組,為期一個月。今年「臺南新藝獎」由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吳介祥策劃,主題為「象形不會意—自然與造物的辯證」,將於3月18日登場。而「台南藝博」本次與其之合作也擴大為六間展間,展出2020、2021年「臺南新藝獎」得主藝術家,協助其順利接軌產業。
學術結合:深化藝術教育
畫廊協會今年首度在「台南藝博」推出三大藝術教育計畫,藉此深耕產業人才並推廣全民藝術:除了每年固定舉行的「藝術服務人才培養運用計畫」,同時也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課程—媒體傳播與公共行政」合作,進行「媒體公關實習計劃」,由課程中的學生擔任開幕記者會的實習記者,在藝術工作的第一線學習實務經驗。另,「教育課程鏈結計劃」則由班級導師帶領學生參與藝術講座,透過今年的兩場講座——「如何延長藝術品的壽命」、「雲遊藝術玩味收藏」,了解藝術收藏及保存,並在課程結束後實際參觀「台南藝博」。
藏家服務:分眾藏家策略
畫廊協會近年觀察臺灣收藏家的年齡分層與分眾漸趨明顯,其中尤以新世代藏家、女性藏家最為活躍。今年特別於3月4日、5日、6日先行舉辦為期三天兩夜的貴賓預覽,由百富特單一麥芽威士忌邀請與臺南在地有地緣關係的三位藝術家分享臺南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除了藉此與當地藏家建立連結,協助串接產業與其之間的密切關係,並輔以專業畫廊的導覽解說,擴展美學鑑賞的相互交流。

重點畫廊搶先看
采泥藝術(1105)
采泥本次以「形色之外」為名,介紹八位藝術家。除了在時間軸上,嘗試將年齡差距至多超過半世紀的藝術家相互連結,激發跨世代的對話,更在空間運用上,將飯店展間發揮得淋漓盡致。一走進房間客廳,首先可見藝術家霍剛去年喜迎88歲大壽,所推出的「88版畫精選特集」,「台南藝博」期間限定釋出六張一套與單張各十版次。李光裕則延續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持續鑽研「空」以及360度各視角觀看的雕塑新作。另有現正於采泥展出個展的水墨藝術家鄧卜君,以及周春芽的30件《綠狗》輔以西班牙藝術哈米.艾揚(Jamie Hayon)設計的收藏外殼。幾位藝術家共同為此展間打開了豐富且吸睛的幾何視覺,經東方與西方的辯證,展現特有的穿透力;轉進主臥房與浴室,氛圍則在丁雄泉、陳承衛、張立人等以女性與花為主題的創作中轉趨柔和。他們各以不同的技法,乃至後者使用影像媒介,開展出對各類女性形象之詮釋;而最後回望入口處客用浴廁間,采泥更別出心裁地以紅布與蠟燭襯托張嘉穎作品中的童趣式怪誕。本次采泥的整體展間規畫,除了讓藏家可以一窺作品收藏後於家中擺飾的可能,更畫廊點睛地營造相輔相乘的整體氛圍,為飯店博覽會進行了一次別出心裁的嘗試。



琢璞藝術中心(1114)
年初琢璞甫於高雄為韓國藝術家韓忠錫舉辦個展,二者之間的合作結緣自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與釜山BAMA上的相遇。琢璞期待向國內介紹欣賞的韓國藝術家的同時,亦可藉此開啟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將國內藝術家往外推廣。本次琢璞傾力展出韓忠錫近兩年的新作,創作主體以兔子、小丑等造型示人,童趣十足卻皆帶著標誌性的「厭世」眼神。在此一內外矛盾下,各幅作品中的角色雖同是瞇著眼冷看這世界,但又可見藝術家精心雕琢而有所殊異的眼神細節。韓忠錫之前在個展中引用德國哲學家淑本華的「刺蝟困境」,探討人類在渴望關係與自我保護之間的矛盾。從展間中可見其自眼神的千變萬化中,為人際關係的細膩觀察與刻畫,拉出表面矛盾下更為複雜的內心光譜。在外表的變裝或偽裝下,疏離仍有千百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總在一來一回的互動中時時變動著。


紅野畫廊(1302)
紅野本次專注介紹目前正於畫廊舉辦個展的資深畫家吳熙吉,以其25件近期創作,於小小的飯店房間中,開展出藝術家個人龐大的創作脈絡。吳熙吉近年走出過去招牌的抒情抽象,多以風景與人像構成畫作,描繪雖看似更為具象,卻另闢出鮮明的風格,且因自過去的材質與技法試驗中掙脫,而更見個性與心境之寫照。比如,風景畫中反覆出現的島嶼意象,隨著藝術家個人的遷徙路徑,至近期定居宜蘭頭城後,愈發積累出遙望龜山島時,向遠方未知所投射的理想。他並在其中把玩視角的轉換,除了嘗試在不可疊色的油性粉彩的一筆一畫中,融入散點透視技法,更標緻出自身的獨特多義的觀看位置;而在「雲水」此一以油彩繪製的人像系列中,則見藝術家歷時數年、層層疊加的創作痕跡。這般經覆蓋卻無可抹滅之時間感,尤顯吳熙吉的創作經歲月沉澱後的愈發豐富與隨心所欲。


索卡藝術.台南(1310、1403)
索卡本次展出兩個展間,一為去年於「臺南新藝獎」合作的得主藝術家張靜雯。正於多摩美術大學攻讀博士班的她,去年甫入選權威雜誌《美術之窗》的「2020新人大圖鑑」。她的工筆膠彩畫多細描都市集合住宅景觀,無論視角從室內或室外出發,皆散發著濃濃的孤寂之感,反映著張靜雯現旅居日本的心境,本次於飯店中展出更顯疏離;上樓走進另一展間,除可見高人氣的年輕日本藝術家飯田桐子(Iida Kiriko)之作,右側迎面而來的是2016高雄獎暨何創時書法篆刻特別獎得主柏巧玲,以及中國年輕水墨藝術家周名德,共同展示對中國傳統藝術類型的解構。後者《此山中12》的山景切割,除帶來萬重山的氣勢,更為水墨帶入立體主義的嘗試;轉過身則見王挺宇輔以小型雕塑呈現四張星座描繪,與王璽安以壓克力層層堆疊而成的突起異物,皆顯示藝術家嘗試突破平面畫布的框限;而許芝綺「經緯外的光照」系列與彭思錡的「輪廓—眾生」系列,同藉材質展現生命的重量:前者呈現生命直線中因各種際遇而帶來的弧線,純白外表下也因而蘊藏了無限的灰色地帶,後者則將落葉裹以泥漿進行陶燒,自衰亡中再見新生。



尊彩藝術中心(1405)
尊彩本次兩個展間也帶來多位跨世代藝術家的作品。首先,于彭家屬協助找出藝術家過去於19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創作的「小品」系列,幾筆線條所勾勒出的樹枝、鳥兒,小巧卻意境十足。難得亮相,銷售速度極快;尊彩另外也帶來了李重重在著名抽象繪畫之外少見的人像與動物繪畫,2000年的作品《人物之三》中側臥的女子像,更讓人聯想起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的名作;而一旁花季琳的兩幅女性人物像洽與其相互對照,新生代藝術家在對文學進行視覺化轉譯之際,也為古典注入了一系列當代的物件元素,如手機、唇妝等。花季琳的作品同時也在尊彩自去年起合作開設的在地咖啡廳「言本食食」中展出;蔡潔莘與黃頤勝則在溫潤柔軟的紙張材質或創作主題中,帶來安靜的冥想與反思;轉身在兩個展間中,則可喜見蕭勤的作品,藝術家現正於尊彩展出個展,此次的亮相也為接下來的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探路;走入主臥房,則有多位質量與賣像兼具的中生代藝術家如游雅蘭、王建文、嚴靖傑、吳耿禎、羅喬綾等人的創作。吳耿禎與精品愛馬仕(Hermes)的合作,以及近期於池上駐村之新作尤其引人矚目,而羅喬綾的人氣更是勢不可擋,兩幅作品秒殺後仍不斷為客戶洽詢。



大雋藝術(1414)
大雋在今年初的另一博覽會上首次引介韓國90後藝術家邊世喜的作品,廣獲迴響,本次進而更完整地呈現她近三年來因個人生命轉折,而愈發往內挖掘心靈圖景的繪畫脈絡;大雋另外也推出三位代理藝術家的創作,皆對各自經典的創作符號,延伸出新的創作見解:林俊彬援引名作,藉鋼彈模型零件、扭蛋玩具,創發古今中外之交會,以大眾文化之符號作為材料,對藝術史的符號進行裂解或挑起本質易位式的的碰撞。中國藝術家王曉勃則展出「沉浮」系列版畫,同樣延續「胖女人」與「小男孩」之創作主體,蔡尉成全新的「風雲」系列雕塑,雖仍頭戴一貫的孫悟空印記,卻特別著重於手部的變形,兩位藝術家皆展現了自世間無常中再省的人生新視野;日本藝術家白田誉主也(Hakuta Yoshuya)則特別為「台南藝博」特製兩幅新作,皆以猴為主題,並加敷各式紙材。其中寬達320公分的巨幅《神楽ー起鼓篇ー》更藉著日本神道祭神儀式,相當具代表性地呈顯了大雋本次整體回應世界波折動盪,驅除不詳與迎向新生的祈願。


首都藝術中心(1501)
首都搭配本週末將於南美館迎來的蕭耀個展,本次搶先在「台南藝博」推出四件微噴作品。蕭耀除是傑出的畫家,亦為首都創辦人,並曾任畫廊協會理事長,前年遺憾逝世。感念於其藝術成就,3月份同步登場南美館申請展與「台南藝博」,可說是對其的一次重要回顧;首都本次另外除有劉其偉的經典作品坐鎮外,也帶來多位新生代藝術家的創作,整體展現後浪席捲而來的勢不可擋。包括甫入圍本屆高雄獎的蘇子涵的系列作品,三位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的木雕創作者李霽洵、吳耀庭、陳廷曜,以及年輕藝術家李屏宜、邢力云、蔡函庭、張芸家的繪畫與雕塑創作等。日本藝術家雙人組合Huit的多幅雕刻畫亦為一大亮點,且代表性地反映首都長期對此二媒材個別乃至融合展現的關注。從跨世代創作的相互呼應,也可一窺新舊藝術頑童之可能傳承與脈絡沿革。


阿波羅畫廊(1103)
阿波羅畫廊以八位藝術家的作品,旨於在俗世裡,借藝而居,接近藝術,尋回生活。前輩藝術家陳德旺以獨到的光影呈現《有樹的風景》與《淡水風景》;葉東進描繪的心靈風景予人平靜之感;高永滄的《相思花寄遠》靈感源自夏目漱石的著作;林嶺森將鮮豔欲滴的《花桃雙媚》凝結於畫面;高橋行雄(Yukio Takahashi)使貓的姿態及神情活現於紙面;呂豪文的銅雕以精煉的線條帶出《銅牛》與《猴》俐落的形體;黃法誠在「Abisko」系列敘述行旅北極圈的記憶;Mario Weinberg將挖掘的臺灣元素融入《Thanks for Asking》。


意識畫廊(1203)
隨著春天腳步悄悄走近,意識展出唐唐、朱芳毅和阿咧共約20餘件作品。三位藝術家皆以陶媒材創作立體作品,卻嶄現截然不同的風貌:朱芳毅2012-2019時期作品難得一見;阿咧以水墨作品為主,同時也展出2-3件陶作品,並特別首次曝光「馬蓋仙」銅雕中小型作品限定收藏;唐唐則展出最受歡迎的飛機系列。


遠雄創藝(1306)
遠雄以「童趣雅藏」為主題,邀集張綺玲、莊雁婷、呂志文、施茂智、及范振金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或眺望、或垂目,從最初走到現在,以不同的眼光與不同的媒材,呈現一場彷彿輕盈卻又份量十足的展覽。童趣不一定表現在鮮麗斑斕的色彩、以及萌化人心的討喜表象之上。童年是每個人過去的一段歲月,也許美好,於是讓人頻頻回望,從中汲取溫暖;也許晦澀,於是讓人添加想像,希冀彌補重塑。童趣成了一種想望,是當生活有了餘裕,可以細細品味的一種純粹,也是看盡繁華之後,反璞歸真的一種心情。當卡通人物不再只為博孩子一笑、可愛造型不再只作為孩子的玩具,藝術家讓童趣反映在作品上,訴說著很多走過才懂得的故事。


伊日藝術計劃(1411)
伊日以「迎春花 Spring Flower」為主題,帶來臺灣、日本、捷克、比利時、西班牙藝術家,用不同樣貌姿態的花卉植被迎接春天時節的來臨。陳文立以陳氏盆景畫出專屬於自己的當代水墨創作語彙;時永駿的人造植物將荒唐虛構的情節合理化;吳敏興的自然植物畫作則是向自然的造物主致敬;蓮輪友子(Hasuwa Tomoko)藉由植物光影的殘景效果,折射出不同光譜的生命軌跡;漢娜(Hanna Ilczyszyn)由花朵植物遮蓋住的人像,增添肖像畫裡更多可能;莫妮卡(Mònica Subidé)畫中動植物混雜著喧囂與孤獨、熱情與淡漠,帶點違和荒謬的趣味;塞維(Xevi Solà Serra)用柔和明亮的色調拍恐怖片,將驚悚人物和背景自然景觀形成強烈對比。


涵藝術(1502)
故事似乎是從右下方已經死去的中年人展開,⋯⋯面對突如其來的離別,他們哀痛不已。這是岑龍為2021年底即將在威尼斯蝸牛府展開的一場學術展覽「與文藝復興大師丁托列托的《天堂》對話」(暫定)所精心繪製的第一幅巨作。在繪製的開始,剛好遭遇到疫情最嚴重的封城時期,畫家的不安、恐懼和質問在沈重的畫筆下展開。《殤》再一次對「生命」進行了深思和反省,畫面乍看以為是哀悼耶穌的內容,卻是岑龍體驗到的獨特的人間煉獄。本次涵藝術特別曝光這件巨作,為威尼斯大展暖身。


傳承藝術中心(1505)
傳承帶來當代水墨畫家陳夏以及葉帆的系列作品,同樣都是來自女性的視角,通過細膩的線條去述說她們的故事,不管是人物神態的描繪還是空間層次的營造,都可以擁有自己對作品的獨特見解。展出也會結合藝術市場潮流,一系列角色集合亮相,而這些都是日本新銳藝術家中原千尋(Nakahara Chihiro)的原創角色,在她的每一張作品中,共同呈現一個故事畫面,限量雕塑更提供年輕收藏族群選擇。


雅逸藝術中心(1508)
雅逸展出俄羅斯藝術家弗拉基米爾.葉扎科夫(Vladimir EZHAKOV)的作品。葉扎科夫畢業於列賓美術學院並獲教授評選為2003年之年度最佳畢業生,現任教於列賓美院,並為俄羅斯美術協會會員。深厚的繪畫功底來自列賓美術學院嚴謹而扎實的寫生訓練,其創作主題多為年輕的芭蕾舞者和陽光下天真的孩童與清純的少女。他以印象派的繪畫風格及堅實的技法描繪周遭世界的自然與美麗,透過優美的色彩運用、精準俐落的筆觸和生動的光影捕捉,將其眼中所見之美留存於畫布上,構成富有活力的畫面,烘托出一股純真的懷想與情境。


ART TAINAN 2021 台南藝術博覽會
展期|2021.03.12 – 2021.03.14
地點|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 11F-15F
2021 Next Art Tainan 臺南新藝獎:象形不會意—自然與造物的辯證
展期|2021.03.18 – 2021.04.18
地點|大新美術館、木木藝術、水色藝術工坊、加力畫廊、甘樂阿舍美術館、索卡藝術.台南、絕對空間、德鴻畫廊、醉美空間、藝非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