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回顧展」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馬勒和賈科梅蒂,始終是我最喜愛的藝術家。」江賢二屢屢提及其所深受滋養的藝術與音樂。於今(27)日舉辦預展的「江賢二:回顧展」,也是他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首次個展,展覽規模宏大,向各方借展藝術家自1960年代中期迄今的代表作系列共約200餘件,包括此前尚未正式發表過的紙本作品、小件油畫作品,囊括其1960年代至今的整個創作歷程,包含旅居歐美30年、1999年返臺後於2008年至臺東定居,其遷徙移居的生命經驗引導藝術家逐步開創風格迥異而視覺語彙多元的系列作品。
「江賢二:回顧展」開幕記者會中藝術家江賢二講述自身的創作經歷。(© 臺北市立美術館)
「江賢二:回顧展」開幕記者會合影,左起: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藝術家江賢二、策展人王嘉驥。(©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預展記者會上,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館長林平也特別感謝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對此次「江賢二:回顧展」的大力支持。客座策展人王嘉驥則表示,雖然藝術家認為這可能是其生涯最後一次回顧展,但眼見其近三年來持續增長的豐沛創作能量,很難想像是出自一位年近八旬的長者,也有理由相信還將有涵納更多新作的下一次回顧展。
「江賢二:回顧展」開幕記者會中策展人王嘉驥說明本次策展的理念與架構。(© 臺北市立美術館)
整個展覽沿回溯倒敘的時間軸逆行。2007年之後江賢二定居於臺東金樽,此後創作風格的明亮轉向,成為此次展覽予人的第一印象。繽紛靈動的「比西里岸之夢」系列、近兩三年來更見光采的大尺幅「金樽」系列作品,將臺灣東海岸耀目陽光與旺盛四季納入作品中,其中更多見複合媒材作品。
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15-55》,油彩、畫布,150×200cm,2015,私人收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江賢二《金樽/秋》,油彩、複合媒材,360x630cm,2019,藝術家自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江賢二《金樽/春》,油彩、複合媒材,300x300cm,2019,藝術家自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展覽中也可見藝術家其他重要時期代表作,包括1990年代返臺後最早的代表作「百年廟」系列,呼應藝術家早年在巴黎創作、也對其個人藝術生涯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奠定個人風格的「巴黎聖母院」系列中,從宗教殿堂汲取的靈性精神體驗;以及2000年起江賢二往返加州照料親人期間發展出的「銀湖」系列,超越寫實與抽象藩籬。
江賢二《百年廟98-22》,油彩、畫布,200×400cm,1998 ,私人收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油彩、畫紙,75x108cm,1982,藝術家自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江賢二《銀湖07-08》,油彩、畫布,200×300cm,2007,私人收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古典音樂對江賢二的影響在此次展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巴哈、孟德爾頌、德布西、荀白克等知名古典音樂家和他們的樂曲都曾經是江賢二的創作母題,各系列中均不時可見由音樂巧妙轉換而來的視覺體驗。而當觀眾循展覽動線回溯至江賢二創作生涯早期時,藝術家近期創作於臺東的裝置作品悠然旋轉沐浴在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之中,也使整趟觀展旅程得到了昇華。
「我想跟年輕藝術家說,藝術家還是要先想辦法做一個比較善良的人(……)一定要從做人開始,好好去認真生活,持續下去一定會有自己的好創作。」江賢二如是總結自己的創作精神。
「江賢二:回顧展」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江賢二:回顧展」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江賢二:回顧展」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江賢二:回顧展」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江賢二:回顧展
展期:2020.03.28-06.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B、二樓2A-2B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追蹤作者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