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想和李重重同時代的女性,都會羨慕她怎麼「過活」。訪談間,她問起我近年照顧孩子的狀況,面露心疼,馬上傳授幾道短時間就能上菜的料理食譜。我不禁問起,當她如我這般年紀,是如何維繫創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她提到對於女性藝術家成就的審核,最嚴苛的就是看創作是否有「持續」。持續兩個字,對於為人妻、人母,常因孩子成長階段專業常被迫中斷,是對女性身分來說最難以達標的選項,但她總懂得「應變」。
那份嫻靜沉穩的自在
李重重的氣質,有股嫻靜氣闊,我總好奇那份沉穩的自在如何而來,從訪談間不經意透露的幾則家庭生活的剪影,她其實一直在女性生命的宿命裡,以柔軟、靈巧方式的捍衛住一方能夠自由的時光。她在學生時期,其實也擅長油畫,但孩子出生後,學爬、學站,除了將油畫沾黏到家具上,攀扶著未乾的畫布,馬上將辛苦一下午的繪畫成果,迅速抹除。她沒放棄,而是變通了媒材,以宣紙、棉紙這個需要下筆迅速、講究寫意、收納簡易的媒材持續創作至今。
李重重《行氣如虹》,2019,水墨設色、紙本,70×138.5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即便丈夫的薪水其實足夠讓她不需勞動,也能生活無虞,她卻始終維持自己有份工作、創作的生活狀態,包括兼職的教書、行政工作等,穿梭在家庭與工作之間,讓她手頭總有些自由可以運用的經費,這些經費也成為她創作材料、旅遊國際能夠實現的支持,她保有自我喘息的時間,而因為她創作、旅行的經費都是自己掙得。幸運的,丈夫至始都尊重她的選擇。
在畫廊與畫會間流轉的日子
李重重自1970年代開始,作品受到當時「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現代水墨的表現影響甚深,她也提到當時與畫會互動的情景。當時展覽空間不如現下充沛,包括美國文化中心是比較能接納實驗風格的展覽場域,另外即是春之藝廊、耕莘文教院、銀行的藝文空間、仁愛路上的畫廊等。她笑著說總是一陣子就和畫會移轉到新的空間展覽,在這幾個空間輪流轉著展覽,維持著創作的產量。每當開幕後,畫會畫家們也常聚餐,有時候大夥也會帶著作品互相鑑賞、批評,這些純粹因為藝術問題討論的時光,也是她創作生命的專注與救贖。
藝術家李重重。(©尊彩藝術中心)
近年,有許多電影、小說探討女性在家庭與社會結構的困境,許多心理醫生也建議女性不要過度將生活的理想投注在家庭與伴侶身上,而是要讓身心感到餘裕、活得自在,才有能量能維持家庭。李重重的生命,可能不存在當代這些心理師的心靈建議,她直覺的知道保有自身的必要性,「女性經濟獨立很重要,我生活的物慾很淡薄,這些費用節省下來就能支撐我的創作,我的人生觀其實一直都很簡單。」
李重重《島嶼風情》,2017,水墨設色、紙本,124×125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女性藝術家之於現代水墨
臺灣女性藝術家的表現,其實呈現了臺灣藝術史的另外風貌,全球女性藝術家的地位近年也逐漸抬高,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價格由2012年至2018年平均上升百分之72.9,英國國家美術館近年也將舉辦在女性藝術史上,17世紀重要的女性主義畫家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4)特展。而我們也能在此風潮下,重新檢視李重重即便在現代水墨脈絡下,差異於同期藝術家如蕭勤、劉國松等藝術家的創作脈絡。
李重重《上善若水》,2018,水墨設色,140×70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現代水墨體現的是水墨對於東西方特質的雜揉,然而所謂的「中西並行」,到底在實際執行上如何參照?李重重便從不否認傳統與技巧紮實的重要性,支撐著她畫面實踐實驗的作用,「要實驗、要變體,傳統的底蘊一定要深厚。」另外,保持日常書法的書寫習慣也是繪畫底蘊養成的重點,每種書法體皆有不同的個性,包括大篆的遒勁凝重、隸書的蠶頭雁尾、或如顏真卿筆下的豐潤,她都廣為書寫勤練,她深信僅有通用各具風格的運筆,在水墨創作上才能游刃有餘。
李重重也認為,雖然西方講究線條、結構,但面對東方元素,加入西方三度空間的思維後,其實繪畫空間變得更有機與有層次。她也更提到包括藝術家林克恭對於中間色調的精準掌握、趙春翔以大膽用色挑戰水墨的傳統色感,都給予她早年創作很大的啟發,而家中總保存過去購買整套的西洋藝術家畫冊全集,「有時靈感停頓,我還是回去翻這些畫冊,總能疏通一下視覺上無法突破的部分。」這些前輩藝術家的藝術表現,比起我們在評論看到的風格敘述的距離感,在李重重的敘述裡,更增添一種同代人的細膩觀察。
李重重《玉山風華》,2014,水墨設色、紙本,95.2×186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從生命經驗驗證她的時代
李重重提及她的創作靈感來源,是「自然」、「情緒」與「內在探尋的空間」,空間的調度是其特別突出之處,她不是創造一個單一剛強、堅毅、魄力的空間,而是注入空氣般,讓所有墨色的生機一下盎然起來。以此次參與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展出作品包括《冷月浸雲》、《人文覓旅》、《行雲如空》等。以類植物、花朵、瓜果形似的重彩,點染出飄渺如浮塵般的種子,這些疊合經驗豐沛的想像,與媒材使用的信手拈來,都能識別出屬於李重重人格般,不時淘氣的表情。她的墨韻的風韻極其多元,有老辣、蒼潤、破力、深渾,但她總不會在一處風格定位中停下來,每種形容她作品的字彙,總有兩面以上或多面的綜合意義,不讓一個詞彙撈盡她創作的豐富性。
李重重《冷月浸雲》,2017,水墨設色、紙本,96.8×108.5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李重重《大地驚醒》,2017,水墨設色、紙本,124×125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另外這樣舒緩、明朗能夠悠遊安得的空間,也一部分反應她的生命經驗,總是撐開一處能與自身獨處、對話,並能自由行動、遊走的心靈弧線,雖然畫面總是有機並充滿生命的流動感,就也有著一種對於自由的執著,這個隱性的堅持僅有對照她的生命脈絡才能深刻印證,在柔軟之間,對於女性持續創造力生涯的堅持。
訪談結束,李重重如釋重負,笑談著為何每個訪問者都急切要得到畫面上的答案,她引用老師林克恭的話,「其實看我的畫,不要注入太多詮釋與分析,只要用內心感受,即可。」雖然李重重的畫面也有無垠、深邃的空間布局,但當與其他現代水墨藝術家並置,她畫面上更有一種「微觀」的特質。可能墨彩是形似手心捧的種子、抬頭仰望的果實、或飛鳥的飛影等,也能回推其在臺南鹽田旁的童年,終日望著白灰蒼茫的鹽田,在田野間觀察鳥類、爬著果樹等回憶,其實許多美學的意象都是這樣目染種在她的心裡。自然主義與生活感的特質,其實也讓李重重的創作比起孤高,或揚旗呼喊前衛與改革的狀態,更有一種與土地與生命經驗的貼近,也能理解在她畫面中持續的可親感是從何而來,是從她所見的自然、生命以及土地。
李重重《奇幻桃源》,2017,水墨設色、紙本70.3×68.7公分。(©尊彩藝術中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尊彩藝術中心—李重重個展
展期:2020.01.17-01.19(2020.01.16憑貴賓票入場)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 號)展位E25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追蹤作者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企劃主編《刺花 Tshiah-hue》、製作《調皮 The Skin Surfing》卡帶專輯,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