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Pompidou,簡稱龐畢度中心)於2016年起創辦的「全球都市」(Cosmopolis)研究與實踐展演平臺,旨在以研究、合作和跨領域方法,進行各式當代藝術的實踐。透過駐地、展覽、活動和出版物等不同形式,與關注知識交換與關係生產的藝術家們進行合作。
塔比塔.雷扎爾(Tabita Rezaire)《Mamelles Ancestrales》。(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oodman Gallery, South Africa)
林其蔚《磁帶音樂》(Tape Music),表演與攝影,2008年於長墩,2004-。(Photo by Gong Bi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2017年首度於巴黎龐畢度中心展出的「全球都市 #1:集體智慧」(Cosmopolis #1 : Collective Intelligence」,以及2018年移師中國成都舉辦「全球都市 #1.5:延展智慧」(Cosmopolis #1.5 : Enlarged Intelligence)後,今年正式邁入第二屆展出,並回到巴黎以「全球都市 #2:再思人類」(Cosmopolis #2 : Rethinking the Human,簡稱「全球都市 #2」)為主題,指向在後人文主義下科技日新月異的情境。展覽於本月23日展出直至12月23日,共為期八週,其中更有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受邀參與,包括林其蔚、陳彥斌、許家維、張恩滿、高俊宏、馬躍.比吼,以及走路草農/藝團工作室的陳漢聲與劉星佑等八位優秀的創作者,分別以表演、講座、工作坊、讀書會、放映會等不同形式呈現。
陳彥斌(Fangas Nayaw)《嗨歌三百首》於北師美術館。(藝術家提供)
陳彥斌(Fangas Nayaw)《嗨歌三百首》於北師美術館。(藝術家提供)
張恩滿《快樂山》(Happy Mountain),錄像(彩色有聲),18’25″,2015。(藝術家提供)
「全球都市 #2」由該平臺總監暨策展人凱薩琳.韋爾(Kathryn Weir)與團隊共同策劃,集結來自各地的藝術家、思想家與文化工作者,思索關於技術的多樣性、規模尺度與社會價值,重申其他的存在模式與可能性、地理間的聯繫,進而推及宇宙論的探索。透過具有藝術性的研究方法,以小規模、合作串連的網絡交織成為對於現行社會價值體系的反思行動,試圖創造出新自由個人主義下的個體與群體間其他可能的生存方式,並藉由「全球都市 #2」的平臺將這些議題以藝術連結起來。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多位臺灣藝術工作者的加入,除了呈現出來自臺灣的優秀作品外,也是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Centre culturel de Taïwan à Paris)在駐外文化工作上的豐碩成果。
由陳漢聲與劉星佑的走路草農/藝團工作室,以《思箱計畫》參與「全球都市 #2」。(藝術家提供)
餘果《岩石與懸崖:霍恩鎮的地質表面》(Rock and Cliff: The Geological Surface of Horn Town),錄像(彩色有聲),45’00″,2019。(藝術家提供)
【參展藝術家】
朱麗葉.阿蘭達(Julieta Aranda)
阿德里安.巴爾塞卡(Adrián Balseca)
阿德里亞娜.布斯托斯(Adriana Bustos)
曹明浩和陳建軍
卡羅萊娜.凱瑟多(Carolina Caycedo)
張恩滿
班韋努托.查瓦杰伊(Benvenuto Chavajay Ixtetelá)
埃莫.德.麥德羅斯(Emo de Medeiros)
瓦倫堤娜.德斯特里和丹妮絲.費雷拉.達席爾瓦(Valentina Desideri and Denise Ferreira da Silva)
丹妮絲.費雷拉.達席爾瓦和阿朱納.諾伊曼(Denise Ferreira da Silva and Arjuna Neuman)
費爾南多· 加西亞-多利/內陸(Fernando García-Dory/INLAND)
韓黎思(Clarisse Hahn)
郝敬班
何翔宇
司蓋.霍賓卡(Sky Hopinka)
卡魯賓電影小組(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
山姆.基奧(Sam Keogh)
弗朗索瓦.克諾澤(Francois Knoetze)
南迪塔.庫瑪(Nandita Kumar)
林其蔚
劉窗
陶斯.馬哈切娃
桑德拉.蒙特羅索(Sandra Monterroso)
陳彥斌(Fangas Nayaw)
克勞迪婭.佩娜.薩利納斯(ClaudiaPeñaSalinas)
邱志傑
麗莎.雷哈娜(Lisa Reihana)
塔比塔.雷扎爾(Tabita Rezaire)
Buhlebezwe Siwani
亞斯敏.史密斯(Yasmin Smith)
迪米塔爾.索拉科夫和內德科.索拉科夫(Dimitar Solakov and Nedko Solakov)
西蒙.維加(Simón Vega)
走路草農藝團(陳漢聲和劉星佑)
崔琦.沃許(Tricky Walsh)
瓦西夫.穆內姆(Wasif Munem)
餘果
阿德里安.巴爾塞卡(Adrián Balseca)
阿德里亞娜.布斯托斯(Adriana Bustos)
曹明浩和陳建軍
卡羅萊娜.凱瑟多(Carolina Caycedo)
張恩滿
班韋努托.查瓦杰伊(Benvenuto Chavajay Ixtetelá)
埃莫.德.麥德羅斯(Emo de Medeiros)
瓦倫堤娜.德斯特里和丹妮絲.費雷拉.達席爾瓦(Valentina Desideri and Denise Ferreira da Silva)
丹妮絲.費雷拉.達席爾瓦和阿朱納.諾伊曼(Denise Ferreira da Silva and Arjuna Neuman)
費爾南多· 加西亞-多利/內陸(Fernando García-Dory/INLAND)
韓黎思(Clarisse Hahn)
郝敬班
何翔宇
司蓋.霍賓卡(Sky Hopinka)
卡魯賓電影小組(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
山姆.基奧(Sam Keogh)
弗朗索瓦.克諾澤(Francois Knoetze)
南迪塔.庫瑪(Nandita Kumar)
林其蔚
劉窗
陶斯.馬哈切娃
桑德拉.蒙特羅索(Sandra Monterroso)
陳彥斌(Fangas Nayaw)
克勞迪婭.佩娜.薩利納斯(ClaudiaPeñaSalinas)
邱志傑
麗莎.雷哈娜(Lisa Reihana)
塔比塔.雷扎爾(Tabita Rezaire)
Buhlebezwe Siwani
亞斯敏.史密斯(Yasmin Smith)
迪米塔爾.索拉科夫和內德科.索拉科夫(Dimitar Solakov and Nedko Solakov)
西蒙.維加(Simón Vega)
走路草農藝團(陳漢聲和劉星佑)
崔琦.沃許(Tricky Walsh)
瓦西夫.穆內姆(Wasif Munem)
餘果
ARTouch編輯部( 170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