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文藝中心(KCCA)坐落在台北市承德路的展覽空間於7月底以嶄新的美術館規格,迎來「迴域-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的盛大開幕,空間與形象的升級不僅提供大眾更佳的觀展體驗,對於長年投注藝文推廣、關懷在地人文的金車集團更具有里程碑的紀念意義。
在金車集團創辦之初就相繼成立的金車文教基金會,自1980年起就致力投入基層教育的紮根,至於實際跨足到藝術領域的推廣,進而在2008年正式設置金車文藝中心,也源自於集團董事長李添財的授意,把旗下的餐飲空間改建為能讓年輕藝術家辦展覽的場地,陸續打造出臺北南京館與臺北承德館兩處空間。而在集團總經理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玉鼎的指示,臺北承德館自2019年起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將原本設置在咖啡廳樓上的單層空間擴建為獨棟四層樓的展場,開幕展覽「迴域」不僅是今夏的焦點展覽,也揭示了金車文藝中心展開新階段。
在金車文藝中心創立之初即被延攬的總監張瑋特分析道,與其說是關注「藝術」,董事長更看重的是「藝術教育跟推廣」的概念,而萌生支持年輕藝術家、提供展出平台的規劃。如同經營企業一般,教育推廣工作亦求穩紮穩打才能走得久遠,尤其在董事長一句:「藝術要腳踏實地慢慢來,10年、20年都算很短。」也讓在營運初期想趕快衝刺的張瑋特放緩步調,而多年來,企業高層從未干預文藝中心的運作與走向,給予全然的信任與支持。除了呈現展覽之外,非營利的金車文藝中心也經常舉辦免費講座與活動,主題更涵括文學、設計、攝影與音樂等各種主題,藉以培養大眾在閒暇時間參與藝文活動的習慣,提升全民美學的視野與素養。「可能對畫廊而言,一位藏家可以抵100位一般民眾,但對我們來說,更傾向吸引2位民眾大於1個藏家。」
並肩邁出第一步
至於要如何扶植新銳創作者邁出第一步?張瑋特指出,藝術科系的學生通常不像商管科系在正式進入職場前會有實習的經驗,大多數的他們對於要如何成為專職藝術家沒有頭緒、對於藝術產業的實際情況也不甚了解,秉持基金會著重在紮根與推廣的信念,金車文藝中心想試圖銜接產學兩端的落差,提供展覽機會讓年輕藝術家寫下第一筆資歷,而在經過長年的耕耘,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已然成為業界關注與發掘新銳創作者的指標平台。
儘管立意作為藝術家初出茅廬的舞台,但要獲選金車文藝中心的美展也絕非易事,從嚴謹的遴選機制就能看出文藝中心以極高的規格與期待審慎看待新銳創作者的提案。以去年展覽徵件收到300多組申請為例,首先初選50、60組再安排他們參與兩天的展前訓練課程,除了包括展場布置、新聞稿撰寫、行銷宣傳,甚至是作品如何訂價等基本know-how,更邀請了畫廊業主、策展人、藏家甚至藝文記者分享產業經驗與觀點,歷經集訓式的「職前教育」後再請他們重新提交展覽企劃並逐一面談,深入了解創作理念與態度,據以決定最終的展覽人選。而之所以有如此繁複的前置作業,張瑋特解釋道,有感於很多藝術家都是首次舉辦展覽而可能是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進行,或在展覽結束後才想到可以再做些什麼,就會相當可惜。他也直言,「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或許不是最好、最專業的,藝術家也不見得是最厲害的,可是我們認為如果展覽發生問題,最好也只會在這裡發生,我們希望藝術家在此之後都不會出狀況。」就金車文藝中心的立場是能夠容錯的,他們相當樂於提供資源與經驗,陪著年輕創作者一同成長、磨練以及解決問題。
而在展覽過程的討論、合作之外,從7、8年前開始,金車文藝中心更積極進入校園,安排年輕藝術家回到母校與學弟妹分享自己如何展開第一步,透過經驗分享與傳承讓年輕的創作者對於業界有基本的概念而提早準備,實用性與參考價值都很高。另一方面,也有意將藝術家推到展場之外並訓練口條與台風,讓他們清楚梳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許校園比起藝術業界,反而更認識金車在做些什麼。」就像是一種未曾言明的產業分工,金車文藝中心協助有志以藝術創作為業的創作者打下最基礎而關鍵的地基,讓台灣的創作活力不至於產生斷層。
見證新銳藝術的再發生
經過15年的積累,金車文藝中心已舉辦400場展覽、合作的藝術家更超過1300位,對於藝術家的基本背景、創作脈絡與發展動向等數據,有龐碩的資料量得以進行分析。而長期觀察下來,台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特色與趨勢有哪些波動?張瑋特指出,文藝中心合作的藝術家年齡層大多落在歷經青春期蛻變的20歲上下,無論主題、媒材為何,很大程度都扣合著「成長」此一核心意識,他們的風格養成、未來會以何種角度或心態看待不同的議題,基本上就在這個階段定調,而此時的創作亦不會有太多顧慮產業、市場的現實考量也因此是最真誠而有趣的。儘管每個人的背景、經歷不同,但觀看他們的作品都會相當觸動內心。對於年輕的藝術家而言,也是相當可貴的經驗,或許日後不會再有能如此坦率表達自己心聲的展覽機會。
臺北承德館改建落成的首展「迴域-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集結多達22位藝術家的作品,媒材含括油畫、雕塑、裝置與錄像等形式,折映出台灣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迴游聚首,於此故域」的策展概念,更道出了金車文藝中心回望與藝術家並肩成長的進程,而展覽的四大子題從個人生活經驗擴及至社會現象觀察的角度劃分為「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以及「女性光輝」,也是金車文藝中心歸結出歷來參展藝術家最關注的主要面向。
「人文環境」集結李宜亞、林葆靈、林禹彤、陳杰強、廖文彬以及潘麒方的作品,透過藝術家敏銳的自我檢視與生活體驗,揉合出當代獨有的風景;「文化理解」則可由余廷彥、廖偉淇、詹凱復、游宗穆、陳肇彤、陳愷靜以及黃柏勳的作品探看世代傳承的軸線,並以當代造型美學的思維翻轉對媒材屬性的既定認知;「社會探究」聚焦於林文斌、黃贊倫、黃政耀、黃頤勝以及陳依純的創作,從科技依存、宗教信仰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等社會現象為切入點,藉以喚起觀者對當代文明發展的省思;「女性光輝」匯集吳佳容、曾麗娟、邱婉婷以及黃鈴詠的作品,展現女性溫暖而剛毅的創作特質,細膩地表述歷經原生家庭、青春期再至葉繁盛茂的各異人生階段。回顧15年來,金車文藝中心不斷見證著台灣新銳藝術的再發生,誠如張偉特在「迴域」展覽開幕所言:「台灣藝術圈其實不缺藝術家、不缺空間,也不缺資源,最需要的就是大眾對藝術的關注、交流與分享。」
秉持初心走向國際
儘管長年密集接觸與扶植藝術家,但基金會始終沒有實際的收藏動作,也因此在屏除可能的營利或投資考量之外,以很單純的念想全面與客觀地無條件支持新銳藝術家的發聲。張瑋特認為,金車文藝中心在過去15年的努力,可算是已達成初步的階段性任務。
那麼,下一步呢?他強調,在今夏落成的臺北承德館空間並非展現集團的財力,而是再次表達金車集團與文藝中心對藝術推廣的重視,並且將投注更大力氣的決心。展覽作為金車文藝中心的主力項目,除了維持既有的年輕藝術家徵件之外,也將增加新銳策展人的提案計畫,期待藉由他們的切入觀點讓作品之間產生更多的震盪與對話,以呈現台灣當代藝術的豐厚面貌。 至於在內部討論多時的收藏議題,張瑋特也透露後續亦不排除展開系統化的藝術品收藏,除了是對藝術家最實質的支持,也是累積資源或進行更深入的藝術史脈絡研究的必然作法。
而金車文藝中心擘劃的另一條路線,則是走向國際、讓台灣的藝術家被看見,像是引介藝術家到國外空間展覽或是舉辦國際交流都已列入後續的規劃項目。「我們對於新銳藝術家的扶植仍會是工作重點,但同時也在思考還能夠為一路陪我們成長的藝術家給予提供什麼機會與支持?」無論是深入企業在台灣本土的多處據點,或接軌在國際的能見度與兢爭力;如何以集團的優勢資源做為有力的後盾,將台灣藝術家推向更大的舞台,許多大有可為的舉措都正在醞釀,也令外界期待邁入新階段的金車文藝中心將如何以不變的初衷,引領台灣藝術家走向未知的高度。
「迴域-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
參展藝術家:黃柏勳 余廷彥 吳佳容 李宜亞 林文斌 林禹彤 林葆靈 邱婉婷 陳依純 陳愷靜 陳肇彤 陳傑強 曾麗娟 游宗穆 黃政耀 黃鈴詠 黃頤勝 黃贊倫 詹凱復 廖偉淇 廖文彬 潘麒方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臺北承德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
展期:2023.07.22 – 2023.08.27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