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文化工場」串起日常與藝術相連的能量:「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

「文化工場」串起日常與藝術相連的能量:「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

Linking Together Everyday Life and Art:“New Taipei Beyond Art and Its Time - 2022 Culture Workshop” NTCAM Talks

今年新北市美術館「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將由「文化工場」概念梳理新北市如何自產業與人口組成的各項行動,在當代塑造出具備前衛、實驗、在地文化扎根與創造性的多重面貌,四場講座將爬梳永和、新莊、三重、淡水四地的歷史風華與當代新能量。

你可知道,三重曾是臺灣唱片產業重鎮,全盛時期廠商數量佔全臺七成,暢銷金曲歌王、歌后如洪一峰、陳芬蘭、尤雅、鳳飛飛、江惠等人都系出三重。而與之相鄰的新莊,目前人口超過42萬人,僅次於板橋,位居新北市人口第二高的行政區,是臺北盆地最早的開發地之一,從河港都市到工業時代,為臺北城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延續去年以1890-1980年代新北美術史相關發展為題的系列講座,今年新北市美術館「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將由「文化工場」概念梳理新北市如何自產業與人口組成的各項行動,在當代塑造出具備前衛、實驗、在地文化扎根與創造性的多重面貌,四場講座將爬梳永和、新莊、三重、淡水四地的歷史風華與當代新能量。

新北市美術館「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主視覺。(新北市美術館提供)

創造具穿透力的歷史文化軌跡

新北市幅員廣闊,總人口數近400萬人、居全臺之首,29個行政區各擁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匯聚多元的文化能量。作為新北市第一座公立美術館,期許新北市美術館能成為「全民美術館」,提供民眾一處結合藝術、生態與休閒的全齡藝術休閒園區。此外,透過文化的能量讓地區與民間團體結合,創造出更具穿透力的歷史文化軌跡,一同為新北市政府和美術館銜負之重任。為傳達全民美術館「參與及共創」的核心價值,串聯藝術與生活、打破地域的藩籬,建構由新北輻射擴散的藝文網絡,新北市美術館自籌備處成立以來,不僅關注「純藝術」(Fine Art),更希望打造一座環抱多元文化、屬於新北市民的美術館。對此,新北市文化局表示,「2022穿越新北」系列講座的規畫目標,就是「兼顧地理幅員與文化類項,展現新北市獨有的文化多元性。」

由新北市美術館推出的「2022穿越新北」講座,以「文化工場」為主題,5月底至6月期間,規畫主題講座及活動共4場,邀請8位講者展開跨領域對談和區域走讀,讓民眾認識新北市的藝術與創作生態發展之外,也能親身感受在地特有文化的樣貌。這次活動以永和、新莊、三重及淡水為主,認識在地多元族群、祭儀與工藝、唱片產業與藝術聚落等特殊文化場景,體驗地方迸發的豐沛能量。

「破爛節1995台北國際後工業藝術祭」傳單。此檔案由吳中煒繪圖,林其蔚負責文案,版面為王德瑜設計。(新北市美術館提供)

穿越新北的對談和走讀

「2022穿越新北」以「移動與跨越」為主軸,率先登場的「成為說故事的人──在創作中闡述的移動敘事」,由當代藝術創作教師暨藝評人陳韋鑑,和來自柬埔寨、現為「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長的李沛英,在新舊移民多元匯聚的中永和進行對談。20年前,李沛英從柬埔寨來臺扎根,積極投入與移民與跨國工作者相關之運動及政策制定,現擔任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聯合國──社區新力量」節目主持人、Rti中央廣播電臺柬埔寨語粉絲頁主編等職務,另也透過藝術創作等方式分享跨國移動的經驗。陳韋鑑長年耕耘藝術教學,在他陪伴下,2020年李沛英以個展「家裡的鑰匙」闡述個人故事,藉由將柬埔寨傳統高腳屋轉化為藝術裝置的方式,讓觀眾置身於創作者的私人記憶與想像的家屋之中。在本次對談中,兩位講者將邀請民眾進入創作課程的內容,思考如何藉由非語言的創作方式,分享不同個體之間的生命經驗。

李沛英,《家裡的鑰匙》,2020。(李沛英提供)

在新莊舉辦的「巡走記憶與祭儀之宮──藝術創作與它們的產地」走讀,由《新莊騷》刊物創辦人梁勝欽和出身傳統糊紙店的當代藝術家張徐展,一起帶領民眾巡走新莊丹鳳地區。新莊是臺北盆地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有平原為米倉、有港灣便利商船靠岸,清領時期一度是北臺灣政經中心,輝煌一時。之後因港口泥沙淤積,商業價值被艋舺取代而逐漸沒落,然而,新莊仍蘊藏豐厚的祭儀、戲曲等傳統文化。1950、1960年代工廠進駐、吸引不少外來人口移入,孕育出新舊交織的文化新視野。這場走讀將從丹鳳捷運站出發,行經塔寮坑溪至在地商業集散地四維市場,以及後港地區信仰中心、擁有250年歷史的後港昭德宮,最後一站將停留於「新興糊紙店」,聽藝術家分享自己如何從家族百年糊紙傳統中演繹出魔幻風格的當代動畫影像。

張徐展,《Si So Mi》場景,紙紮屋、電光紙、報紙、黏土、漿糊、木頭,180x160x100 cm,2017。(張徐展提供)

第三場「穿越城市的聲響——從唱片產業到聲響實驗」,由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黃國超,和長期關注臺灣地下音樂、聲響文化的策展人暨研究者羅悅全,在以黑膠唱片為主題的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展開跨領域、跨時代的聲音旅程。1980年代,臺灣音樂產業的生產方式,因外部政治經濟因素的變化、卡式錄音的載體改變等影響,開始越來越去中心化,解嚴後的臺灣歌謠、地下音樂與另類創作也進入遍地開花的階段,逐步發展為現在的多元樣貌。而由此回看早期流行音樂的生產,1960年代因廣播電臺、臺語電影及電視節目等媒介的推送,使得當時的流行音樂得以同步穿梭於電影、戲劇、文學與庶民的日常生活。1950-1960年代,三重曾是臺灣唱片業大本營,唱片工廠數量曾佔全臺七成之多,著名創作家葉俊麟與歌手洪一峰在此共同創作出許多歌曲,至今仍令人琅琅上口。另一方面,發跡自三重的玲玲唱片更是當時全臺最早推行原住民流行歌曲、且相關唱片生產量最多的公司,為當時臺灣黑膠流行音樂發展中相當獨特的一條路線。在本場講座中,兩位講者將藉由不同的樂曲,指出不同時代中的文化現象轉折。

「造音翻土」展覽中的禁歌牆。(羅悅全提供)

「文化工場」講座最終場是於竹圍工作室舉行的「山河.海岸.都市化的縫隙──規則之外的創作聚落」,本場講座焦點鎖定在目前有數千名藝術創作者匯聚的大淡水地區,此區域因其特殊的地理與遠離都市的環境氛圍,數十年來吸引藝術創作者在三芝、八里、下圭柔等地區駐留,資深藝術家、工藝家及年輕創作者各自形成規模不一的藝術據點或聚落,其中較具代表性者如下圭柔藝術聚落、芝蘭別墅、芝柏藝術村、楓愛林藝術村等。其中,自2000年左右開始以陶瓷工廠閒置空間為起點的下圭柔,在此駐進輪替的藝術家迄今已多達30餘人,歷屆進駐藝術家包括林舜龍、何孟娟、常陵、陳擎耀、鍾江澤等人。除了早年便聚居於此的創作者,在20年多年來的匯集與有機發展下,藝術家們也自主打造出獨樹一格的藝術聚落。本場對談由資深城市觀察者康旻杰,從淡水的都市開發與文化創意打造的港口城市為引,和長居淡水的當代藝術家常陵,分享他曾駐紮在下圭柔藝術聚落15年的創作日常。兩人從研究和經驗角度出發,分享各自的淡水情懷。

下圭柔藝術聚落。(林怡秀攝影)

「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透過不同區域和文化的移動與跨越,以及在地產業的再發掘,將串起生活與藝術連結的新能量。

新莊四維市場。(《新莊騷》提供)

活動資訊

「2022穿越新北─文化工場」系列講座

成為說故事的人──在創作中闡述的移動敘事
日期|05.29(日)14:00-16:00
與談者|陳韋鑑、李沛英
地點|樂活共生實驗基地

巡走記憶與祭儀之宮──藝術創作與它們的產地
日期|06.12(日)14:00-16:30
導覽人|梁勝欽、張徐展
集合地點|丹鳳捷運站2號出口

穿越城市的聲響──從唱片產業到聲響實驗
日期|06.19(日)14:00-1600
與談者|黃國超、羅悅全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

山河.海岸.都市化的縫隙──規則之外的創作聚落
日期|06.26(日)14:00-1600
與談者|康旻杰、常陵
地點|竹圍工作室

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文化工場」紀念徽章(共4款),詳情請見新北市美術館官網Facebook粉專頁面

吳垠慧(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