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吉美博物館「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玉器特展

吉美博物館「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玉器特展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亞洲地區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品收藏館。本次「玉:從帝…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亞洲地區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品收藏館。本次「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玉器特展,經過吉美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雙方策展人五年協商,終於在今年拍板定案呈現世人。特展精選335件/組玉器,共分為16個單元,展品來自台北故宮、吉美博物館、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雅克瑪律-安德列博物館(Musée Jacquemart-André)和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等15間法國、歐洲的公私立博物館,光是台北故宮的展件就高達96件,囊括全展品的近三分之一。是展主題從歷史、地理等方面切入,力求展演出完整的玉石發展歷史,並擴及其象徵意義、審美品味和科學,展現出中西文化跨越時代和地域的交流脈絡,當中的藝術風格更結合了華夏文化的上古禮制、皇室古典、伊斯蘭以及法國美好年代受中國皇室玉器風格影響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éco)。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首度結合國際間二個擁有珍貴中國皇室玉器收藏品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法國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聯合出展,相信此一史無前例的展覽內容將掀起法國文藝界的一陣熱潮。
國立故宮博物院此次借展還特別派出了兩件國寶級文物助陣,分別是北宋〈真宗禪地祇玉冊玉匱嵌片〉、宋、遼〈玉龍紋盤〉。北宋〈真宗禪地祇玉冊玉匱嵌片〉是裝盛北宋真宗皇帝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舉行禪禮所用玉冊的箱盒裝飾,由52片玉嵌片組成,嵌片上主要為龍紋與雲紋,某些玉片上雕琢有成對翔鳳紋,為研究北宋政治與藝術風格的重要依據。宋、遼〈玉龍紋盤〉盤正面飾行龍紋,身軀似飄帶般彎曲翻轉,平面起伏有致,全身滿覆細鱗,鱗上並陰刻細線紋,同時巧匠運用鏤空與雙面雕技巧,使體積大而色澤深沉的玉盤變為輕盈靈巧。
北宋〈真宗禪地祇玉冊玉匱嵌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遼〈玉龍紋盤〉,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為強化台北故宮與國際間博物館的合作,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親率策展團隊赴巴黎出席開幕活動,感謝法國吉美博物館和共同策展博物館的鼎力協助,並在法國吉美博物館Makariou館長陪同下參觀展覽,向出席貴賓分享故宮經驗。為推動「國際化的故宮」林正儀也在停留法國期間參訪羅浮宮、羅浮宮朗思分館(Musee Louvre Lens)、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布利碼頭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及拜會館長,持續強化館際間的合作交流。以下並舉展品精要者數件,以饗讀者。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版〉,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版〉,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版〉,據推論為新石器時代大型玉刀的半成品,入清乾隆內府後經宮廷重新修整、配座而成屏風。玉版光澤溫潤,完全符合乾隆玉器美學中追求「天真」的中庸之道,是件玉版及木作上刻有乾隆皇帝御製詩文,可窺帝王以玉彰顯皇權的意涵。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時期〈玉豬龍〉,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由喬治斯-吉斯萊(Georges Gieseler)於1932年捐贈,編號為MG 18396;©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巴黎大皇宮(RMN-Grand Palais)(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蒂埃裡-奧利維(Thierry Ollivier)。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時期〈玉豬龍〉,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此件〈玉豬龍〉玉質偏紅,間有雜質,體蜷如環、肥頭大耳、圓眼鼻皺,缺口間似未完全斷開,圓拱的背上則穿鑿出一小洞。「玉豬龍」器形為紅山文化特有,經常見於墓葬,有學者認為此一造型應是在耳飾玦上應用動物造型而得,多數因在拱背上有做穿孔,而被認為是掛於胸前的裝飾。「玉豬龍」因外表似龍又似豬而得名,在新石器時代可見有諸如蟬、鳥等動物摹刻上石,多視為神聖的象徵,「玉豬龍」或也為當時神獸的一種樣貌。
南宋〈玉荷葉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宋〈玉荷葉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時至漢代,玉器的象徵意義被賦予了更多儒家的價值,多數成為貴族身分的象徵或衣飾配件。稍後雖在魏晉、唐代稍有沒落,但至宋代又再次活絡。南宋玉器的風格與前朝多所不同,崇尚自然寫實,擅於表現動植物生機盎然之貌成了此時的玉器特殊樣貌。南宋〈玉荷葉洗〉玉呈青質,雕琢呈顯並鄰的大小荷葉,器壁看似清透,又於其上陰刻有放射狀葉脈,葉緣內捲起伏,乍看彷彿真正的荷葉。荷葉中間各雕刻有一龜,兩龜相互張望,顯得更具自然逸趣。
中國明代〈螭柄碗〉(馬札然碗),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巴黎大皇宮(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蒂埃里.奧利維。
中國明代〈螭柄碗〉(馬札然碗),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口沿平整,器腹略直,僅於近底處略收,下承矮圈足,器身左右兩側各設計有一螭龍耳,螭龍如攀附在碗沿緊盯碗內之物。這類以動植物造型裝飾於杯碗外側於宋元已有之,然明清所作多為規整。玉碗質白,然略有雜斑及裂痕。檔案中多件有以山產玉一次製作數百件玉碗之記錄,同時也常見有雕刻御製詩,或作為一般陳設品而做。
從新石器時代代表「禮天地,通人神」的禮器,到明清之際把玩於皇帝、王公貴族、仕紳文人手掌間的小玩意兒,從18世紀的乾隆皇帝到20世紀知名珠寶商卡地亞(Cartier),玉器貫穿了5000年的中國歷史長河,甚至連接東西古今。10月19日至2017年1月16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MNAAG)攜手主辦「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Jade, from emperors to Art déco)」玉器特展假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展出,洋溢著浪漫情懷的花都巴黎在此冬季滿開玉之花。
「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玉器特展展覽現場,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怡文( 9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