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爭議暫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改由中央社承辦,公共媒體未竟之業仍待文化部積極解決

爭議暫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改由中央社承辦,公共媒體未竟之業仍待文化部積極解決

喧囂一時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幾經波折後,文化部在今日(21)宣布,將交予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接手原經公共電視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的「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負責有關強化全球新聞網絡佈建、影音節目產製、營運團隊與組織規劃,以及影音平台技術規格建置等前期籌備工作」,為近幾個月的爭議,暫畫下休止符。不過,再度引發討論的公共媒體之結構與財源問題,亦仍待文化部積極解決。
喧囂一時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可謂部長李永得於今年5月接手文化部後所面臨的最棘手炸彈,幾經波折後,文化部在今日(21)宣布,將交予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簡稱「中央社」)接手原經公共電視(簡稱「公視」)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的「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負責有關強化全球新聞網絡佈建、影音節目產製、營運團隊與組織規劃,以及影音平台技術規格建置等前期籌備工作」,為近幾個月委託公視以來所引爆的爭議,暫畫下休止符。
回顧此一事件始末,政府基於「臺灣防疫有成,於國際能見度提升」等考量,原由文化部委託公視執行規劃國際影音平台,望能「讓國際更認識臺灣於產業、科技、民主、自由、歷史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卻引來公視董事馮小非於7月下旬首先質疑其繞過董事會決策,上對下地先行交辦公視提報計畫,疾呼此為「公視有史以來最嚴重治理危機」。除了程序疑雲,各方對文化部與公視之間的權力關係亦多所關注,擔憂此舉是否破壞公視經營的獨立自主,激辯由公視為政府對外宣傳,是否適切;公視董事會後在同月2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報告此案,會中公視總經理曹文傑與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辭職負責,望能換得此案通過,後反對該案的新聞部經理蘇啟禎亦宣布請辭,最終董事會以11比4投票通過「109年度發展國際數位傳播計劃」前導計畫。隨著爭議越演越烈,文化部在同月29日宣布暫緩委託,釐清文化部與公視之間的關係,同時聲明「後續推動本案政策方向不變」,看似止血,卻又落實外界疑慮,即文化部掌握絕對主導權,啟動與收手皆可隨時改變心意,贊成本案的公視董事徐瑞希聞訊後,更請辭抗議,部長當晚隨即親上火線,至公視「有話好說」節目澄清原委與未來走向。

 

8月初部長在媒體餐敘上進一步指出,文化部考慮委託民間架設,較具效率與溝通彈性,期待交予優秀的年輕團隊打造跨媒體平台,結合前端科技,「擴大公共參與」,部長當時並未鬆口此一委託案是否將以標案進行,關於利益迴避僅保證將致力維持公平性,但也表示公平性並非唯一標準,不希望顧此失彼,錯失良善有意義的政策推行;月底文化部110年度預算案編列完成後,外界驚覺其較去年度減少逾70億元,定位與內容皆不明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卻占部內10億元預算。究竟這筆經費具體將作為何用,又將其他歲出挪用至此的來源與正當性為何,皆待文化部釋疑。
文化部今日表示,為深入瞭解各界想法、期待與計畫辦理方式,幾經徵詢專家學者意見,「多數專家學者均認為應委由公設財團法人或基金會專責營運,以累積相關營運經驗及知識,將更有助於國際影音串流平台之長期穩健發展。」於是宣布在中央社積極提案爭取下,將借重其「在國內外新聞服務專業及國際新聞交流合作經驗」,包括「多國語言人才、海外採訪網路與布局之優勢基礎」,同意補助該社辦理本計畫,並「要求該社結合其他影音媒體產製,納入民間影音企製創意及專業人才等。」
不同於之前經公視董事會決議通過之前導計畫,預計動用第二預備金約4500萬元,文化部確認「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獲行政院核定預算共計3877萬7000元,未來將以網路直播與隨選視訊等服務,透過多元視角,向國際社會介紹臺灣自由民主、文化社會、產業經濟、公衛社福、生態景觀、觀光美食等臺灣特色與發展脈動,並佈建全球新聞網絡,即時將臺灣的聲音和價值傳向國際。」至於原訂四年的中長期計畫,文化部重亦將持續推動,向行政院提出的「發展國際數位傳播計(110年-113年)」社會發展計畫已獲支持,期盼以此維持平台長期穩健的發展。
本計畫在7月下旬引發熱議之際,除了公視總經理曹文傑表明公視有意且有能力與中央廣播電台(簡稱「央廣」)、華視、中央社等準大公廣集團成員合作,迎戰數位時代的新型閱聽收視之外,各界業已提出由中央社或央廣接手的可能性:比如公視董事馮小飛轉述,董事長陳郁秀在董事會說道自己曾建議文化部另尋合適平台;專家學者如馮賢賢管中祥也以美國為例,解釋官方媒體與公廣媒體實有區隔。外界不解若已有代表國家持續以多語言對全球發聲的平台,長期培養專業多語種編譯、審稿人力時,文化部為何不物盡其用,同時更借此案呼籲,審視修法以穩定公共媒體財源,並重新檢討整併或分工之必要性。
事關的《公共媒體法》修正草,以及公共媒體長遠的結構與財源問題等未竟之業,亦仍待文化部積極解決,尤其公視延宕已久的董、監視懸缺更是迫在眉睫。又,看似就此退出計畫的公視,是否又將重新淪為「打工仔」,僅能持續透過「標案」或「委託案」間接填補經費缺口?針對公視110年度預算案共編列14.24億元,較109年度預算減少了2.66億元一事,文化部本月初誓言會持續協助爭取相關預算,公視將先執行109年度因疫情影響之經費;另一方面,隨著《公視新聞網 PNN》小編上週六(19)轉貼中國官媒宣傳新疆政策之相關新聞報導時,因未完整引述內文,隨即遭致網友抹黑為中共大外宣,究竟在數位時代與當前國際情勢下,如何面對新聞倫理與社群媒體乃至政府權力制衡之間的價值衝突及實踐難題,更待大眾持續省思。
延伸閱讀:
文化部宣布暫時終止「公視國際英文影音平台」委託案,「大外宣」爭議始末總整理
文化部公布下半年政策規畫:李永得談藝術稅制、國際平台、文策院與空總任務
文化部110年度預算案減少逾70億元,空總與國際數位傳播計畫爭議未決,文化部究竟如何「以軟帶硬」?
ARTouch編輯部( 166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