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幕後推手
籌畫今年度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的關鍵團隊成員,包括委員會主席Carlo Cristi、副主席Georges Lamy、主管財務的Paola D’Alatri與Howard Wei和負責行政的Arie Vos。長久以來他們除了成功地營運自家藝廊,並在業界獲得優良名聲之外,近年起更相互合作,共同推動比利時地區的亞洲藝術交易活動。以Carlo Cristi為例,他於1970年代起就開始從事亞洲古董的收藏和買賣,並特別專注喜馬拉雅地區的宗教文物。在他個人的營運品項中,無論是青銅、木雕和陶瓷,或是唐卡與織品等,都是市場上令人稱讚的佳作名品。為了拓展業務發展,從1998年起他還參與倫敦和紐約的亞洲藝術展會,並在2011年於布魯塞爾成立東方藝術週(Brussels Oriental Art Fair),也就是今日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的前身。
稍早Carlo Cristi指出,在過去幾年裡,參加該展會的人士大多以西方顧客為主,尤其是歐洲和北美的客戶為大宗,但以中國為主的亞洲買家人數也在穩定成長。另外,Howard Wei也補充說到,這次展會收藏中國古代藝術的買家裡,約有50%至70%是華人,主要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亦有少數台灣和新加坡的客人。這些主顧以古董交易商居多,不少人在展會開幕前,就已經前來選購作品。由於舉辦時間與展場地利之便,使得該藝博會愈來愈吸引到業界的注意。加上主辦單位對參展方的收費平價,且比利時關於進出口藝術品的手續相對簡單,也為業者和買家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比利時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的Michotte舊藏日本版畫。圖/Asian Art in Brussels
鑑賞演講
每年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都會與當地的學術機構或是文博藝廊合作,以承辦公開演講的方式,來推廣藝術鑑藏教育與市場分析。繼去年和比利時高等漢學學院(Belgian Institute for High Chinese Studies)合作成功舉行多場討論會之後,今年主辦單位則與比利時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s of Art and History)首次攜手,籌畫數場專題演說,內容含括日本、中國與印度地區的藝術文化。透過這些藝文活動,讓藝博會不再只是純粹的商業交易活動。觀眾不但可以從中學習新知,拓展視野,業者亦可培養未來潛在的顧客與買家,可說是雙贏的行銷策略。
在6月12日首先登場的是布魯塞爾博物館群遠東部研究員Nathalie Vanderperre,她以該館收藏的日本浮世繪版畫為討論主題。她指出,比利時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曾於1889年從Siegfried Bing的手中購得一批約267件的日本版畫,成為館方最早期的東亞藏品之一。然而最重要的同類藏品,則是屬於1905年的Edmond Michotte舊藏者,其數量高達4600幅,在西歐地區的浮世繪版畫收藏機構中名列前茅。從2013年起,館方在日本的美術館協助下重新修復不少作品,之後並舉辦相關的陳列展覽,讓這些百年珍品有機會再次於大眾面前呈現。
接下來法國吉美博物館南亞資深策展人Pierre Baptiste,則是介紹印度及南亞諸國的佛教圖像學。Baptiste曾在1998 年至2002年間,負責籌畫設置該館東南亞藝術館廳,重新把吉美豐富的東南亞藝術館藏展現在觀眾眼前,獲得不少熱烈迴響。演講裡他指出,現今保存於泰國、緬甸及越南等地的佛教圖像與雕塑作品,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印度佛教藝術史的關鍵資源。例如泰國的Dvaravati文物、吳哥窟雕像與越南占城(Champa)藝術,其風格發展皆與印度藝術有著密切關係。透過細緻的造型比較與分析,Baptiste為聽眾勾勒出一幅清晰圖景,展現6至10世紀東南亞雕塑的關聯及發展。
最後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策展員Denise Patry Leidy的演講中,則把主題聚焦在該館的中國佛像藏品之上。Leidy以早期金銅宗教塑像、曼荼羅貢物和木製菩薩塑像等為範本,利用最新的科技檢驗,來探討這批物品的製作過程和斷代訂年問題。她亦對部分作品的文化意義,提出個人看法,並賦予新意。近年來全球的中國藝術市場上,金銅佛像熱絡的交易,讓許多中西方藏家十分關注此項文物的趨勢。在這次藝博會中,一些展商也端出不少明清時期佛菩薩法相的鎏金或木雕作品以饗顧客與買家。在參加這些專業人士的演講之後,對於相關類別的鑑藏主題與動態,聽眾們勢必有更深刻的認識。
古董商展場。
私人收藏展
這次與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同時展開的,還有一場來自於Anton Bartholomew的私人收藏展,名為「戰爭.祈禱.情愛(Fight Pray Love)」。展覽聚焦於古代蒙兀兒(Moghul)和錫克(Sikh)的盔甲兵器,是歐洲地區難得一見的專題展覽。為了讓更多民眾理解這批文物,主辦單位不僅出版目錄圖籍,還在13日邀請知名專家 Robert Elgood 以北印度的武器與戰士為研究講題。他認為自古以來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他們對待軍事用品有著不同的文化態度與社會作用。譬如對於印度教戰士來說,刀劍富含神祇庇佑與代表官方的象徵;而就穆斯林士兵而言,則是有著彰顯宗教職責與權力之意圖。
綜觀而論,儘管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成立僅短短數年,但在當地古董商、藝廊、博物館和學術機構的通力合作之下,已逐漸在全球藝博會市場站穩位置、嶄露頭角。他們與當地其他的展會共享資源,一方面節省組織與行銷成本,一方面也相互開拓潛在客源。面對著倫敦、紐約和香港等地行之有年的著名亞洲藝術展會,該主辦單位有著強烈雄心與堅定意志,企圖在歐陸中心地帶開拓出自己的專屬活動與品牌塑造。但要如何增加專營亞洲藝術商家的數量,並帶來更多展作藏品,或許是籌畫主事者下一步需要集思廣益的目標方向。期待來年的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能夠為觀眾再次帶來更多驚喜。
作為歐盟首府的比利時布魯塞爾,在6月中旬的初夏時節裡充滿著異國風味與東方情調。本次由該城的古代藝術展(Brussels Ancient Art Fair,以埃及、希臘、羅馬、近東與歐洲等早期考古為主)、非歐洲藝術展(Brussels Non-European Art Fair,主要經營非洲、大洋洲和印尼藝術)與亞洲藝術週(Asian Art in Brussels,主打東亞、印度、喜馬拉雅和東南亞文物)等三方策展單位密切合作,邀請全球百餘家的古董商與藝廊,展開為期四天的展銷活動與公開演講,為當地民眾呈現出精采的古代文化與亞非藝術。在展會期間,各家業者不但吸引專業藏家和博物館人員的熱烈參與,更獲得一般喜好藝文民眾的好評與讚譽。
巴黎吉美博物館藏越南7至8世紀佛首石雕。
林逸欣(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