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起有落是正常的。當我們過去面對一些困難境況的時候,我曾經不停的問過怎麼辦,但我父親當時就說過,最多不過就是不賣,不用怕!所以我們行家要做到能攻能守,我們可以主動些,當環境不好,我們又可以收斂一些。
古董商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年代,現在大家相處融洽,往往有一些靈感出現的時候,就可以坐下來討論,與老一輩各掃門前雪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也不應互相攻訐,大家經營的品種不同,應更加以客觀事實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熱情,去帶領客人做出一個正規的收藏。這也可以作為對收藏家的建議,要尋找到值得信任的行家、專家。而拍賣行也要回歸到一個像1990年代一樣,一個更專業的時代,而非一味只注重公關形象,這是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
年輕藏家優質化
過去兩三年,我在博覽會見到大量的老中青觀眾、愛好者、基本買家、初級和資深藏家都有。第一代的資深藏家大家都很清楚他們的模式,而中國大陸開放後第一批的藏家更多也以投資回報為考量;但過去幾年我見到更加年輕的收藏家,跟我的概念更接近:有熱情,喜歡藝術品,希望與自己的收藏生活在一起,比較有理性和有選擇性的進行收藏,這是我的基本觀察。
美中貿易戰當然影響到中國古玩市場。收藏家、古董商、買家賣家,大家都考慮更周全,出手更謹慎。看上去,市場氣氛似乎不像以往般火熱,但這是否就一定得是壞事呢?我認為倒也未必。
大家都知道,特別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調整,並不與香港的政治問題相關,這種價格的調整早在兩三年前已經出現,反而古董是一枝獨秀。當然古董行業有其特殊性,即嚴重的供不應求,所以我看不到明顯的、實質的、客觀的負面影響。
量價齊縮是正常的市場調整
關於中國藝術品售價是否有愈來愈低的情況,我想更正一下,其實是中國藝術品範圍太廣,如果以一個更大的範圍來取其平均值,而判斷出它的售價越來越低,我認為是不公平的。中國古董藝術相對來說就比較好。而在拍賣上看見的售價低或流拍也與頂級藏品愈來愈少出現有關,藏家和行家都不出手買賣,價格表現上就會像惡性循環。其實大家往往看到的是表面現象,事實上我做這行幾十年,包括我父親也一樣,用他的話說,又不天天大魚大肉,又不坐私人飛機,當然是把貨留住,等以後市場形勢好的時候再以更好的價格出手。
而拍賣市場縮小的問題,我反而是覺得他們擴張的太快太大,到一種非理性的程度,所以縮小是正常的現象,是應該要做的事。當越來越多證據證明大量低下水準的藝術品流拍的時候,大家是否也應當調整拍賣市場呢?
美中貿易戰開始後中國古董市場沒有變化。我1986年入行,一入行不久的時候就經歷世界股災,香港股市停市四日,什麼風浪都見過。我不覺得這次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這是全球經濟、政治的問題。如果在一個這樣負面的環境下,有好的藏品和藝術品出現,我覺得更應該去買下來,尤其是成熟的買家心態上更是如此。成熟的買家當然買最好的藝術品,而賣家又不撤手割愛,這時對買家來說不是一個差的時期,而是一個真空的時期。我懂事以來已經聽我父親說這樣的話,而從入行以來也都經歷過,所以更加了然。
買家目標更清晰、對價格更敏感
香港的政府和博物館都是以捐贈為導向,不會有很大預算去買藝術品。所以他們的行為和數據並不能拿來作為標準。不論經濟好壞與否,公立的博物館和機構都希望有好的捐贈,而香港又幾乎沒有私人博物館,所以也不能提供私人博物館成規模購藏的先例。
以香港本地藏家來說,大家都還是小心地討價還價,不論市場情況,模式都是一樣:市場好,眼花繚亂,有真有假,有好有差,那麼大家要小心甄別;市場壞,那麼怎麼去買一件東西,它的性價比好不好?值不值?一樣需要小心抉擇。面對目前這樣的市場,大家的預算未必會變低,而目標會更加清晰,不好的不買,對價格也會更敏感,所以拍賣未必是藏家的唯一選擇。
貨源雖困難,香港資金不短缺
因為古董的特殊和不可再生性,古董貨源當然是越來越難找,這個與當代藝術有本質的區別。如果以中國大陸市場為舞台的話,第一代收藏家已經非常成熟,他們會更加精挑細選;而第二代收藏家正在形成,面對收藏界的花花世界,更加要小心行事,所以確實比以前更困難。
我倒不覺得香港藝術市場資金短缺,只不過一些對藝術市場沒經驗,純粹以投資角度入手藝術品的人來說,過去的市場表現是一大打擊,所以他們不再投入藝術市場也是自然的,造成了資金短缺的假象。
香港古董商的各級市場策略
香港的古董商只會更加團結,大家三五成群或兩個一起,都可以做些事。廣東話雖然說「生意淡薄,不如賭博」,但我們這些第二三代的香港古董行家會說「生意淡薄,不會賭博」,只會更加積極,大家一起探討交流,比如我們的古董藝廊商會和商會舉辦的一些不同行家之間跨界的活動就是極好的例子。
以我對第二市場的策略來說,我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現在極少情況下我會參與或者幫客人去拍賣,或者你也可以說我保守或守舊,因為這是我的角色決定的。面對客人的時候,我就是他們的收藏顧問,我建議他們買一些作品,當中大部分當然是我們收藏或認可的藏品。香港古董商很注重自己的聲譽,不會隨便選擇去做一些人的藝術顧問或經紀人,我們是代表或者背負了自己的經驗、知識、認知,甚至是家族的聲譽,所以在操作層面會更加謹慎。而博覽會當然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更加理想的認識客戶,進行交流和達成交易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