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來故宮,看看17世紀的「老」文青怎麼玩

來故宮,看看17世紀的「老」文青怎麼玩

若回到17世紀的過往,人們該參考些什麼呢?國立故宮博物院今(27)舉辦記者會,推出「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展,邀請大眾跟著明代的文青表率文震亨,閱讀其自撰刊物《長物志》,欣賞當年流行的文青良品。
21世紀的今日,吃喝穿搭、玩樂指南都深受IG、Twitter、Facebook等社群媒體影響,人們透過網路來「跟得上時代」。若回到17世紀的過往,人們該參考些什麼呢?國立故宮博物院今(27)日舉辦記者會,推出「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展,邀請大眾跟著明代的文青表率文震亨,閱讀其自編刊物《長物志》,欣賞當年流行的文青良品。
《長物志》明末葉刊本,國家圖書館珍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記者會現場貴賓合照。(攝影/闕宇彤)
記者會上除故宮院長吳密察,副院長黃永泰,策展人器物處處長余佩瑾親自出席外,慷慨商借展品之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宋信德亦蒞臨現場,作家駱以軍亦受邀分享其「玩物」心得。針對這次展覽的主題,吳密察笑道常有人提「吃飽閒閒,玩物喪志」,而文震亨的《長物志》其實即鼓吹「喪志」,但這文人玩得起,展現的不只是富足,還有品味。展覽跳脫歷史學家講的大時代,闡述的是一個有文化的小時代,吳密察期許用這種新穎形式來談故宮藏品,能獲得大眾喜愛。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次受邀出席的作家駱以軍,特別帶來收藏的壽山石和各位分享。他以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表示自己同輩的創作者深受大時代氛圍的外國文學影響,二戰後的殘酷與失落,「大時代對創作者的心情,就把這個世界的惡夢吞下去。」他後來愛壽山石,迷上文人收藏也同感悲喜:「文人為什麼需要小確幸,因為文人內心太黑暗和痛苦。他們需要支撐物。」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宋信德和副院長黃永泰也分享各自的「日常小物」,講述對茶、古玉、二胡的雅癖。
作家駱以軍。(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展覽分成四個單元,除故宮院藏外,國家圖書館更慷慨商借包括明版《長物志》在內等珍本圖書;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亦商借一件明代宜興紫砂壺。單元一「文震亨與長物志」藉由善本古籍與書畫類作品,勾勤出作者的生平與交遊及其作為鑑賞指南的《長物志》一書的出版與流通。單元二「文青品味」,呈現古代文人圈日常用物的樣態與品評觀點。單元三「可用之物」則以帶有藏家標記的文物,呼應文震亨指出的鑑賞準則及各自的藏物類別與態度。單元四「百匯聚珍」展現物流日漸普及帶動各式仿古,新創商品紛繁出呈,連帶也讓名家標記和作坊店號成為時尚的一環。
美感的生活療癒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心,故宮誠摯邀請民眾跟著明朝文人,細看小小的美,發現不尋常的日常,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小時代。展覽從9月28日起,展至明年1月5日。
展覽現場展出17世紀文人書房的樣貌。(攝影/闕宇彤)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王問《煮茶圖》,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8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