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2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華麗重生,首創NFT藝術徵件開拓新視界

2022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華麗重生,首創NFT藝術徵件開拓新視界

2022 WHATZ ART FAIR’s Splendid Comeback, Broadening New Horizons with Pioneering Open Call for NFT Art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於2022年5月20日至22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隆重登場。此次並規劃「WHATZ超新星藝術家」與「若水NFT藝術獎」徵件,給予年輕新秀一處發展的平台。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於2022年5月20日至22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隆重登場,飯店九樓樓層內65個房間內,展出多達5,000件來自歐美、日、韓、台灣等各地精彩的藝術呈現。創辦人陳亞昕於記者會上提到,「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三年內躍升為台北最大規模的飯店型藝術博覽會,並在2021年以重生之姿,將過去勢不可擋的衝擊轉化成全新的能量,在疫情時代下,帶來藝術新發展的可能性。

 超新星藝術家徵選,首度帶入NFT藝術

在邁向未來的展望與期許下,本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規劃了「WHATZ超新星藝術家」徵件活動。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由曾鈺涓、洪韵婷、侯忠穎、許唐瑋、張乃予、游孟書、羅禾淋組成評審團隊,在近百件投件中選出六位得獎者:王品堯、侯冠廷、翁榛羚、張鈞傑、莊道明、鄭君朋。這六位得獎者並於博覽會期間中展出作品,冀能兼具本土、放眼國際,提升藝術創作能量,給予年輕新秀一處發展的平台。

「WHATZ超新星藝術家」評審與獲獎人合影。(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此外,「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與文化內容策進院、台灣科技藝術學會、NFT平台akaSwap首度舉辦「若水NFT藝術獎」徵件,以「世界和平」與「地球永續」為主題,不限制任何表現形式與手法。「若水NFT藝術獎」吸引超過300件投稿作品,評選出10件得獎作品,包括「文策院特別獎」得主黃新,首獎得主橡實洞工作室,貳獎得主鄭晴文、江元洪、張新語、劉尉廷,參獎得主符嘉文、宋鴻明、陳凱法、黃舒盟、莊哲瑋、黃偉。台灣科技藝術學會理事長洪一山在記者會提到,希望「若水NFT藝術獎」能夠發揮「上善若水」精神,利益眾生、和平永續。

「若水NFT藝術獎」獲獎者與貴賓合影。(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此外,「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亦規劃相挺烏克蘭NFT義賣展「Moist Texture」,邀請藝術家創作NFT作品共同參與。除了在博覽會現場展示外,亦能在akaSwap上看到所有NFT作品(網路連結)。

小路映画展示一景。(本刊資料室)

小路映画本次展出八位藝術家,包括葉依柔、徐志宏、丁原生、洪添賢、Casimir、夏先、不討喜、謝怡如的創作,主要以插畫創作的作品為主打,並有陶作等立體造型作品,在風格紛呈、令人愉悅且充滿細節的畫面表現上,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

TamtamART「複身體:我在這裡」展示一警。(本刊資料室)

TamtamART則由洪妍卉、洪韵婷所共同策展「複身體:我在這裡」,在飯店空間中規劃出近似藝廊或博物館空間的展示內容,參與藝術家包括詹詠幀、傅雅雯、洪韵婷、李杰恩、鄧雯馨、曹淳、曾雍甯、Ginevra Panzetti & Enrico Ticconi。展示內容以複數的身體概念,透過藝術的表現,強調出身體感受的不舒適性,或是以穿戴配件呈現社會環境在身體戴上的束縛等。從身體所延伸出來的表現手法,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在空間當中,而觀者可以透過觀看擬劃為身體想像,意識到在此空間裡正發生的「現在」。

伊日藝術計畫展示一景。(本刊資料室)

伊日藝術計畫則帶來福永大介(Daisuke Fukunaga)、福井篤(Atsushi Fukui)、蓮輪友子(Tomoko Hasuwa)、伊佐治雄悟(Yugo Isaji)、加藤智大(Tomohiro Kato)、工藤麻紀子(Makiko Kudo)、名知聡子(Satoko Nachi)、佐藤翠(Midori Sato)、新藤杏子(Kyoko Shindo)、種石憲藏(Kenzo Taruishi)等多位日籍藝術家的作品。從模擬西方古典的風景畫風格到超平面的漫畫人物圖案,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色,卻又帶有吸引目光的畫面魅力。

丁丁藝術中心展示一景。(本刊資料室)

丁丁藝術中心則以多位歐美藝術家為展示主打,包含莫伊(Moisés Yagües)、吉斯巴(Jisbar)、保羅(Paolo Pilotti)、吉瑪(Gemma Holzer)等,帶有街頭藝術的強烈表現,或者是將經典名作與當代動漫圖案混搭重現的方式,表現出強烈的時代風格,讓觀者面對當下視覺印象的重擊與迸發。

阿波羅畫廊展示一景。(本刊資料室)

阿波羅畫廊本次帶來高永滄、Uwe Mertsch、廖迎晰、Mario Weiderg、林祐如、黃至正、蔣沛珊(亞布恩‧尤瑪)、顏昱齊等藝術家創作。高永滄在數字與圖案的組合中,展現畫面的律動感,而黃至正、顏昱齊等帶有具象指涉的畫面,則讓觀者從畫面的物象中具體導引至藝術家所要呈現的境界裡。Uwe Mertsch的建築背景,框住形象的黑色線條呈浮凸狀態,讓他的作品帶有宛如彩繪玻璃般的感覺。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