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4佳士得香港春拍書畫2.8億港元:唐代寫經2094.5萬港元扛鼎、齊白石《田園逸趣》1429萬港元

2024佳士得香港春拍書畫2.8億港元:唐代寫經2094.5萬港元扛鼎、齊白石《田園逸趣》1429萬港元

Christie’s Hong Kong 2024 Fine Chinese Classical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HK$280m Spring Sales: Star Lot Tang Dynasty Manuscript Sold for HK$20.945m, Qi Baishi’s “Countryside Pleasures” for HK$14.29m

佳士得香港今年秋拍將移師亞太區新總部THE HENDERSON,此次春拍是佳士得香港最後一次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拍賣。中國書畫成交總額2.82億港元,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第一高價為齊白石《田園逸趣》冊頁1429萬港元,中國古代書畫冠軍為唐代《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卷2094.5萬港元。

佳士得香港2024春拍「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現場拍賣於5月31日、6月1日舉槌,298件拍品,共斬獲成交總額2億8232萬740港元,落槌總額為低估價118%,近半數拍品成交價超逾高估價,據行方提供資訊,此兩專場吸引大量新一代年輕買家,其中近25%買家為首次參與佳士得拍賣,45%新買家為千禧新世代;線上互動指數式增長,網上平台成交總額增長78%。

整體拍賣件數較上季秋拍略少,然參與者熱情不減,網路、現場、電話委託都有強勁表現。受學術研究且具藝術史地位的作品,備受追捧:唐人寫經《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長卷以成交價2094萬5000港元位居冠軍;近現代書畫第一高價則為齊白石《田園逸趣》冊頁成交價1429萬港元,即由網路買家投得。此外,不論近現代、古代書畫,具後續研究、富歷史文化價值可賞鑑的罕見特殊品,均獲得青睞競奪,有著多件溢價數倍成交之書畫,買家個人鑑賞品味意識提升。

此次春季拍賣會為佳士得香港最後一次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拍賣,9月The Henderson全新亞太區總部將啟用,並預計於11月舉行亞洲藝術拍賣。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5月31日「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舉槌,205件拍品,175件成交,件數成交率85.3%,總成交額1億9232萬7740港元,2件拍品突破千萬。(上季2023秋拍219件拍品,件數成交率63.5%,成交總額2億3356萬4360港元,4件千萬拍品。)估價親切,書面、現場、電話、網路競投參與者眾,成交率大幅提升。前十高價的個別藝術家,「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堅挺,吳冠中、林風眠列席。

齊白石《田園逸趣》以115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1429萬港元,由網路買家收得囊中。攝影/江采蘋(本刊資料室)。

本場最高價拍品為齊白石《田園逸趣》冊頁。本冊24開,為公私收藏所見數量巨者,乃寫給近代政治人物林楓。白石老人善畫題材幾乎包攬無遺,筆下花卉、蔬果、動物,皆其數十年來慣寫題材,雖高齡94歲創作此冊,然下筆不見遲疑,筆墨老辣,設色濃麗。觀者一覽,對於齊白石一生的藝術成就,即可窺知。其中9開題「九十四歲白石」、11開題「九十亖歲白石」,可知本冊約作於1954年。是年4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齊白石被湖南省推舉為全國人民代表,可謂是聲譽極隆。

齊白石《田園逸趣》冊頁24幅,紙本水墨/設色,每開約34×34公分,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成交價1429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本冊自1984年紐約拍賣後,珍藏至今再度釋出,睽違40年,本次以700萬港元起拍,由現場買家與網路買家交相競奪,以一口50萬港元階梯上升,歷時五分鐘,最終以115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1429萬港元由網路買家收得囊中。本季齊白石共上拍9件,悉數成交。出自「王方宇沈慧舊藏」特輯的齊白石《龝中圖》逾低估價2倍多成交價352萬8000港元、齊白石《蜻蜓荷花》成交價315萬港元,以及出自「郭氏琴硯齋藏中國書畫」的齊白石《菊花蜻蜓》逾低估價7倍多成交價226萬8000港元,皆獲善價。

張大千《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紙本設色,99×47.5公分,估價1200萬至2000萬港元,成交價1247萬5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第二高價為張大千《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由書面委託買家以1000萬港元落槌競得,加佣金成交價1247萬5000港元。張大千以馬為主題之作品為數不多,本幅作於1945年夏,乃其盛年工筆創作的高峰期。彼時大千傳統繪畫功力純熟,且已由敦煌歸來,藝事表現更是精進。敦煌行對大千影響最深遠其一,即是古人對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的運用。本幅畫面精麗的底色由石綠層層堆疊渲染而成,前景用紅葉點睛,以石青點綴,草原背景的簡單化,進而突顯出裝飾性。馬健美的輪廓,以細緻的線條勾勒帶出,黑亮的毛髮則由濃墨反覆渲染而成,再現了韓幹、李公麟、趙孟頫等古代畫馬大家之神韻。

張大千《秋山瀑布》,紙本設色,93.5×42.5公分,估價350萬至55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張大千《秋山瀑布》自300萬港元起拍,競價快速,現場買家與三支電話委託買家競相出價,最終由二支電話委託買家拉鋸,歷時約六分鐘,由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石嘉雯以700萬港元落槌奪得,加佣金成交價882萬港元,逾低估價2.5倍多,列席第三高價。本幅作於1967年,為大千潑墨潑彩成熟時期,畫成同年即於歷史博物館「張大千近作展」展出並著錄,其山水意象於具象、抽象間平衡,水氣淋漓,山嵐雲霧於群山間緩緩逸出,瀑布流瀉其間,中近景以紅葉點染秋意,富傳統山水靈秀詩意情致。本場張大千30件拍品,山水、荷花、人物、動物、書法,傳統工筆、現代潑彩兼備,僅一件未成交。

林風眠《四美圖》,設色紙本,69×69公分,估價400萬至60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同列第三高價、成交價882萬港元的還有林風眠《四美圖》。本件拍品自400萬港元由書面委託買家開局,接續展開多方競奪,電話席上中國書畫部主席游世勳、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石嘉雯、中國書畫部專家劉媛等,一時間五支電話激戰,最終由現場買家與劉媛競奪,不消四分鐘,以700萬港元落槌,由劉媛電話委託買家競得。本幅出自「黃振邦醫生珍藏林風眠傑作」特輯,《四美圖》為畫家古典仕女中屈指可數的宏大題材,公私收藏均稱罕見,乃黃醫生1980年直接購自林風眠,林風眠並特意添加上款,這於其作品中並不常見。蓋林風眠1977年初來香港,生活頗為拮据,後黃振邦結識林風眠,出於支持藝術家生活的美好心願,委託畫家創作,題材不限,故林氏於畫作增添上款,頗顯感激知遇之情。

吳昌碩等題跋《吴大澂藏秦權墨拓》,紙本水墨,112.5×55公分,估價15萬至20萬港元,成交價107萬1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深富金石氣的文人題跋酬唱作品,每有上拍,即受到追捧關注。吳昌碩等題跋《吴大澂藏秦權墨拓》各方競奪,競價快速,現場買家與電話委託席上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龔敏、謝飛、譚又維爭戰,最後由譚又維捧回秦權墨拓,成交價107萬1000港元,逾低估價7倍多,成績喜人。此秦權為清末政治家、金石學家、收藏家端方所藏,有鑑藏印「匋齋考藏金石刻辭記」,除拓本佳善,另有吳昌碩、顧麟士等共10人題跋賞鑑。晚清金石學風熾,本幅作品可為時代之學術究證。

釋虛雲《楷書書法》,紙本水墨,100.5×54公分,估價1萬至2萬港元,成交價88萬2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最後尾聲的「孔祥熙家族珍藏中國書畫」特輯成績表現佳,17件悉數成交,多件書法大作衝出驚人成績。高僧書法向來受到市場喜愛,尤以德高望重者備受追捧,釋虛雲《楷書書法》多人競奪,甫一開拍,網路、現場、電話應價聲此起彼落,價位飆速攀升,最終以70萬元落槌,由現場買家以88萬2000港元成交,逾低估價88倍,驚豔眾人,為本場最大黑馬。釋虛雲是現代中國禪宗當代巨擘,法脈傳遍中國,影響臺灣佛教至深的法鼓山聖嚴法師及中台山惟覺法師,他們兩位的師父靈源法師,即是虛雲法師的十大弟子之一。于右任《草書五言聯》,水墨手繪絹本,巨幅大對聯,逾低估價5倍多之成交價113萬4000港元。謝無量《行書七言聯》水墨花箋,逾低估價7倍多之成交價63萬元,成績均表現不俗。

本季組織多個藏家單元特輯,黃振邦醫師珍藏、莊鳳娟家族、駱清泉家族、郭氏琴硯齋珍藏,以及孔祥熙家族均獲百分百成交,來源有緒、估價可親且由藏家珍藏多年的書畫,獲得市場肯定。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成交價十大排行榜

1.齊白石《田園逸趣》冊頁24幅,紙本水墨/設色,每開約34×34公分,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成交價1429萬港元。
2.張大千《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紙本設色,99×47.5公分,估價1200萬至2000萬港元,成交價1247萬5000港元。
3.張大千《秋山瀑布》,紙本設色,93.5×42.5公分,估價350萬至55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
3.林風眠《四美圖》,設色紙本,69×69公分,估價400萬至60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
4.張大千《蕃女醉舞圖》,灑金箋設色,119×59.2公分,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成交價655萬2000元。

5.賴少其《雲峰逸秀》,紙本設色,41.5×368.5公分,估價100萬至200萬港元,成交價630萬港元。

6.張大千《倣楊昇筆意秋山漁隱圖》,紙本設色,85×43 公分,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成交價604萬8000港元。

7.吳冠中《黃河》,紙本設色,68×137公分,估價400萬至600萬港元,成交價554萬4000港元。

8.曹俊《春之聲》,紙本設色,108×78公分,估價150萬至180萬港元,成交價529萬2000港元。
8.張大千《碧山嵐隱》,金箋設色,52×40公分,估價180萬至380萬港元,成交價529萬2000港元。

9.張大千《春山圖》,金箋設色,42.5×58公分,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403萬2000元。

10.齊白石《龝中圖》,紙本設色,42.5×58公分,估價120萬至180萬港元,成交價352萬8000元。

中國古代書畫

佳士得香港今年秋拍將移師亞太區新總部THE HENDERSON,此次春拍是佳士得香港最後一次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拍賣,讓這次活動別具紀念與告別意義。6月1日上午,「中國古代書畫」舉槌,為佳士得香港中國藝術品在會展中心的最後一場拍賣。本次共93件拍品,66件成交,件數成交率70.9%,總成交額9951萬1000港元,誕生1件千萬拍品,多件作品溢價成交。(2023秋拍,111件拍品79件成交,件數成交率71.1%,總成交額1億6041萬7640港元,締造5件千萬佳績。)

唐《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落槌時刻。(攝影/江采蘋)
唐《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紙本水墨設色,26×754公分,估價220萬至420萬港元,成交價2094萬5000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本場最高價為唐《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估價220萬至420萬港元,現場180萬港元起拍,電話委託、現場買家紛紛出價,中國書畫部專家龔敏與謝飛(Michael)幾度舉牌,至600萬港元後剩下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暨拍賣主管石嘉雯(Carmen)與中國書畫部專家劉媛(Vicky),二人你來我往,1000萬港元由劉媛舉出,石嘉雯加碼至1100萬港元,此後以一口50萬港元持續相爭,連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龐智鋒(Francis Belin)、亞洲區主席程壽康都站在場後聚神觀戰,經歷逾40口叫價、12分鐘,最終於17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2094萬5000港元,由石嘉雯為客戶贏得拍品。

唐《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卷首繪畫。(佳士得香港提供)

《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著錄見於日本古董美術商思文閣《「和の史」思文閣古書資料目錄》,為罕見首尾完整無缺的唐代寫本,全卷原紙未托裱,原裝護首天杆,卷首有經名、卷號,卷尾保存了唐代寫經完整燕尾。鈐蓋唐代「大福善寺藏經」墨色長方印。淡墨細描烏絲欄格,展卷護首有唐代典型佛教繪畫,風格與山東省博物館藏唐《金光明經卷七》和浙江省博物館藏唐《大般若經卷》一脈相承。

從書體來看,此卷楷書已相當成熟。長橫入筆方向多變,中段虛和,收筆處有裝飾性按筆。氣度雍和端雅,具有歐陽詢與顏真卿楷書的特點,極具盛唐氣象。其時代座標,可參考龍朔二年(662)《阿毗縣毗婆沙卷》、上元三年(676)《金剛經》,及山東博物館藏《金光明經》、浙江博物館藏《大般若經》。

卷末「大福善寺藏經」印,黑墨水戳,長條狀,印文為四周單行,風格與敦煌藏經洞中保存唐宋時代經卷中常見的藏印相類似。據考,「大福善寺」可能為唐代宜興竺山大福善寺,唐代詩人王翰曾作《福善寺開元石幢》,而本卷為現知唯一的大福善寺唐代藏經本,從各方面來說,具有高度文物版本價值及藝術價值。

清《生擒逆首石達開/諭旨》,絹本設色/色箋水墨,畫137.5×312公分,諭旨120.5×240.5公分,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第二高價為清《生擒逆首石達開/諭旨》,拍前即被選作封面作品之一,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現場以150萬港元起拍,起初拍官手中的書面委託擊退四方,380萬港元後書面委託出局,改由劉媛(Vicky)和Gabriel的電話委託競爭,最終Gabriel的客戶以700萬港元落槌價、成交價882萬港元將作品收入囊中。

清《生擒逆首石達開/諭旨》由畫作、諭旨二幅鏡心組成,尺寸碩大。根據學者張弘星研究,《生擒逆首石達開戰圖》原先可能是手卷形式,137.5公分高度的巨大手卷,顯示皇家宮廷氣魄。其用絹和顏料出於清代內府材料,而繪畫風格也屬於院體奉敕繪製平定戰役圖一類,與康熙《平定噶爾丹圖》、乾隆《平定安南戰圖》等性質相同。畫中清軍以四方包圍之勢,捕殺畫圖正中船上諸人,以及岸上逃逸人眾。清朝將領列有名牌,如駱秉章、唐友耕、蔡步鐘、張占鰲、楊應剛等官員將領頭目均在其中。繪圖雖無名稱,根據人物姓名檢索史事,配合卷後清同治二年(1863)六月十二日內閣奉上諭文字內容,推斷為清四川總督駱秉章於1862年5月大渡河誘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歷史事件。

明 王鐸《草書五言詩》,綾本墨書,233×49公分,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成交價630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明代書法持續受到關注,王鐸《草書五言詩》,綾本墨書,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450萬港元起拍,現場買家出價5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630萬港元,拿下場次第三高價。

明 祝允明《草書詩卷》,紙本墨書,29×590公分,估價300萬至600萬港元,成交價478萬8000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除了王鐸,祝允明《草書詩卷》,估價300萬至600萬港元,由現場買家以38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478萬8000元,位列第五。而明代范欽的《行書詩翰》更拍出逾高估價十倍的好成績,估價8萬至12萬港元,7萬5000港元起拍,五支電話委託角逐,最後中國書畫部主席游世勳(Kim)以100萬港元勝出中國書畫部Ting Shao-Kao和中國書畫部專家譚又維(Yorkie),成交價126萬港元。

明 范欽《行書詩翰》,紙本墨書,26×24公分,估價8萬至12萬港元,成交價126萬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范欽(1506-1585),字堯卿,號東明,是政治人物、藏書家與學者。范欽官至兵部右侍郎,雅蓄各類圖書典籍達七萬餘卷,中國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天一閣」即由他建造。《行書詩翰》曾入民國時上海地產大王周湘雲(1878-1943)之手,現藏北京故宮的米芾《向太后挽辭帖》及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懷素《苦筍帖》、米友仁《瀟湘圖》等都曾為周氏收藏。

清 乾隆皇帝《楷書對聯》,黃絹墨書,333.5×34公分×2,估價60萬至80萬港元,成交價554萬4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第四高價出現於拍賣接近尾聲時,在清代乾隆皇帝《楷書對聯》上場前,電話委託席專家便紛紛與客戶連線,蓄勢待發。本作估價60萬至80萬港元,40萬港元起拍,書面委託堅持至100萬港元,此後現場、網路、電話委託皆有出價,中國書畫部主席游世勳(Kim)、中國書畫部專家龔敏、中國書畫部專家劉媛(Vicky)的電話委託及現場和網路買家互別苗頭,最終劉媛的電話更勝一籌,以44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554萬4000港元,逾低估價9倍。

乾隆皇帝《楷書對聯》出自孔子的第75世孫之孔祥熙家族,尺幅高達3.3公尺,御書「軍府舊開牙授命成仁心皦日,神牌新表額禦災捍患水恬波」,是一對御賜關帝廟的對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荊州萬城堤霸崩潰,洪水湧入古城。傳說當時古城南城門竟然自動開啟泄洪,使得洪水消退,朝野士民咸以為是南門內側的關帝廟顯靈,庇佑一方蒼生。乾隆特別著旨撥銀壹萬六千兩重建關帝廟,御題「澤安南紀」匾額,以及此幅御筆三米三的長聯。上聯頌揚關羽鎮守荊州,忠勇仁義,心如日月;下聯讚嘆雍正御賜「乾坤正氣」匾額彰顯關公神靈,庇佑荊州民眾免受水災。

清 張仲居《豐和勝賞圖》、《昇平喜慶圖》(局部),絹本設色,41×1299公分、41×1455公分,估價10萬至20萬港元,成交價277萬2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提供)
清 張仲居《昇平喜慶圖》局部。(攝影/江采蘋)

本場有多件溢價成交,最驚人屬清代張仲居《豐和勝賞圖》、《昇平喜慶圖》二卷,尺幅皆超過12公尺,估價10萬至20萬港元,一開拍即引起搶奪,除書面尚有六支電話委託,價格迅速爬升至130萬港元,由劉媛(Vicky)拿下,成交價277萬2000港元,為低估價27倍餘。此二卷為類似《清明上河圖》的風俗畫,繪農民耕作、官員出巡、百姓遊樂等場景,全卷人物數百名,細節刻畫豐富,攤商兜售的商品、仕女戲鞦韆、軍隊武備,無不清楚詳盡,極富官民生活氣息。

其他精彩之作則有清代黃慎《詩畫冊》,估價30萬至50萬港元,歷經網路、現場、電話26口叫價,成交價176萬4000港元,逾低估價5倍;清代弘仁《擬古山水》估價80萬至120萬港元,收獲超過27口出價,由客戶關係經理Kevyn Leung為委託買家拿下,成交價403萬2000港元,亦逾低估價5倍。

「中國古代書畫」落幕,佳士得專家及工作人員合影留念。(攝影/江采蘋)

除了本季拍賣作品,佳士得在預展期間推出「丹青冰鑑─黃仲方珍藏中國書畫」展覽,吸引眾多觀眾。黃仲方(1943-2022)是藝術家、畫廊主兼鑑藏家,幼承庭訓,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懷有熱忱。1977年,黃仲方在香港創辦漢雅軒畫廊,先在威靈頓街發展,後搬到荷李活道。幾年後,漢雅軒畫廊在臺北和紐約開設分店。1990年,他離開畫廊運營工作,轉而專注於自己的繪畫、收藏和藝術諮詢事業。黃仲方以父親「樂在軒」收藏為基礎,建立「樂常在軒」收藏,類項橫跨四大領域:明清文人書畫、書法、清中晚期繪畫以及近當代書畫,本次展覽亦以此劃分單元,共展出60幅精選作品,包括沈周、唐寅、陳淳、王鐸、石濤等名家之作。未來黃仲方藏畫的動向,值得關注。

預展期間的「丹青冰鑑─黃仲方珍藏中國書畫」展覽。(攝影/江采蘋)

中國古代書畫成交價十大排行榜

1.唐《大般涅槃經卷第廿六》,紙本水墨設色,26×754公分,估價220萬至420萬港元,成交價2094萬5000元。
2.清《生擒逆首石達開/諭旨》,絹本設色/色箋水墨,畫137.5×312公分,諭旨120.5×240.5公分,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882萬港元。
3.明 王鐸《草書五言詩》,綾本墨書,233×49公分,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成交價630萬港元。
4.清 乾隆皇帝《楷書對聯》,黃絹墨書,333.5×34公分×2,估價60萬至80萬港元,成交價554萬4000港元。
5.清 八大山人《枯木雙禽》,紙本水墨,127.5×43.2公分,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成交價478萬8000港元。
5.明 祝允明《草書詩卷》,紙本墨書,29×590公分,估價300萬至600萬港元,成交價478萬8000元。
6.清 弘仁《擬古山水》12開,紙本水墨,每開27.6×16公分,估價80萬至120萬港元,成交價403萬2000港元。
7.明 法若真《行書七言律》,綾本墨書,224.5×50.5公分,估價24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277萬2000港元。
7.清 張仲居《豐和勝賞圖》、《昇平喜慶圖》,絹本設色,41×1299公分、41×1455公分,估價10萬至20萬港元,成交價277萬2000港元。
8.明 張瑞圖《行草唐詩對屏》,紙本墨書,176×88.5公分×2,估價120萬至200萬港元,成交價252萬港元。
9.明 文徵明《秋江閑泛》,絹本設色,77×32公分,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214萬2000港元。
10.明 張子俊《南湖草堂圖》,紙本設色,154.5×52.5公分,估價70萬至90萬港元,成交價201萬6000港元。

藍玉琦( 241篇 )
江采蘋( 43篇 )

《典藏.古美術》編輯,古文明愛好者,關注書畫藝術活動,秉持幽默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