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Hiro Hiro Art Space姐妹檔的畫廊夢想,從收藏家到畫廊主的角色轉變

Hiro Hiro Art Space姐妹檔的畫廊夢想,從收藏家到畫廊主的角色轉變

去年底,台北多了一家極具特色的新畫廊:Hiro Hiro Art Space。畫廊,就座落在台大法學院、成功高中、台北商業大學的文教區,此間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姐妹,她們是陳品妤與陳品伶。
不一樣的時代,會有不同的畫廊空間誕生。去年底,台北多了一家極具特色的新畫廊:Hiro Hiro Art Space。畫廊,就座落在台大法學院、成功高中、台北商業大學的文教區,旁邊就是市長官邸藝文沙龍,這兒,因為這家二層樓的畫廊進駐,更增添藝文氣息。畫廊外牆,藤蔓就攀爬其間,綠意盎然,此間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姐妹,她們是陳品妤與陳品伶。
Hiro Hiro Art Space創辦人陳品妤、陳品伶(左)姐妹。(Hiro Hiro Art Space提供)
#日救星 年輕畫廊主的展名
「Hiro Hiro」是日本方言,代表著尋覓。創辦人陳品妤與陳品伶,希望每一位來到畫廊空間的朋友,每一次來到畫廊就像是踏足尋寶的空間,滿足自身對藝術想像世界的渴望。姐姐陳品妤曾在香港與台北兩地的畫廊工作,租下台北紹興南路這幢改建過的房舍,一圓了自己的畫廊夢。去年12月開幕的首檔展覽,名為「#日救星|This makes my day」。光看展名,就知道這對姐妹屬於年輕世代,代表著這股新畫廊主的某種風貌。
展名裡,有著時下社群網路必備的tag(標籤),日救星,是希望透過展期出現的日本當代藝術品,成為進入畫廊空間裡的人們,一天又一天的日常裡,生活裡的救星。能從畫廊主精挑的收藏品裡,看到不同藝術家帶來的視覺張力、可愛的療癒、東方禪學的深思。日救星,就是陳品妤與陳品伶的畫廊首展野望。而且,展覽期間會持續更換部分藏品,將陳家的日本當代精品,成為踏入畫廊人們的「日救星」。
倆姐妹出身收藏家族,父親是一位低調的藏家,也會出讓藏品。在家族的支持下,陳品妤與陳品伶踏出了擘建畫廊夢想的第一步。姐姐陳品妤,從小就是美術班出身,大學就讀創作相關科系,再赴日本修學日文,可以說是台灣年輕世代裡,典型的「哈日族」,因為喜愛日本文化,進而深入研究日本的藝術創作體系。例如,她因為喜歡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的作品,2017年自己毛遂自薦到千葉縣的一個藝術家項目當志工。藝術家團隊沒有回信,她就飛到千葉,直接敲開了志工大門,在那裡待了一個月,在學校的一處空間裡織線,整整織了一個月,每晚入睡閉上眼睛,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條一條的絲線,編織塩田千春作品項目的視覺暫留,就這樣成為陳品妤深刻的記憶。當然,她的開幕首展,也推薦了塩田千春的《Stay of being(Keys)》,這件以鐵架、紅線、老鑰匙創作而成的作品。
塩田千春《State of Being (Keys)》,鐵架、紅線、老鑰匙,80×45×45cm,2017。(攝影/林亞偉)
菅木志雄藏品數量豐富
去年12月的開幕首展,主要是陳品妤與陳品伶在這些年推薦家族收藏的日本當代作品收藏展。因為家族的收藏淵源,家裡其實很早就有日本當代作品,陳品妤就記得,加藤泉(Izumi Kato)的作品就是與她一起長大的。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2008年參與台北藝博會的現場創作,其中的《女孩們》一作,就是從當時收藏迄今。展出的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紙上作品也是她說服父親購藏,即便奈良美智這幾年價格已然飆漲,但在三年前依然可以尋覓到易入手的紙上作品;當然,現今價格同樣再漲。再例如物派的菅木志雄(Kishio Suga),亦是陳品妤這些年陸續收藏的作品。在陳品妤眼裡,具體派是日本當代價格漲勢最大的藝術流派,但物派,則是值得細細思考其原生於日本文化,再蛻變轉化為當代藝術形式的亞洲原生當代創作,非常值得關注。她非常推薦有著質樸特色的菅木志雄作品,在深刻講究人與物之間的作品理論之外,擁有一種讓人親近的視覺魅力。她透露,還藏有色彩鮮豔、可愛討喜的菅木志雄作品。極其喜愛菅木志雄的陳品妤說,自己收藏的菅木志雄作品數量,應足夠在自己的畫廊空間舉辦個展,未來也會推動這個計畫。
畫廊2樓空間。(Hiro Hiro Art Space提供)
開設畫廊的初衷,陳品妤除了喜愛藝術,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希望透過畫廊每一次的展覽,將家中的藏品透過展覽的形式,細細梳理,為藝術品定位,也為自己的收藏畫下座標圖。因此,初期將會以自己的收藏展為主,搭配喜愛的藝術家尋求合作展覽的可能。例如日本藝術家佐藤誠高(Naritaka Satoh)。今年更計畫以家裡收藏的古董秤,搭配藝術品展出。陳品妤笑說,台灣藝術市場過去習於「論斤稱兩」,以尺幅號數計價,這檔展覽剛好可以展出家裡上百歲年紀的全球各地古董秤,別有意味。其實,陳品妤除了喜愛日本當代,也一直關注華人20世紀與台灣當代新銳,將來隨著畫廊經營步上正軌,擴大畫廊規模之後,就會開啟畫廊真正的經紀代理模式。因為家裡一直有收藏台灣現當代作品,陳品妤很清楚台灣年輕藝術家面臨的市場困境,如果沒有與好畫廊合作,就算推出個展也很難有好的銷售成績,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藝術家拿不到實質的報酬,畫廊亦沒有營收。因此,她立志打響畫廊名號,形塑出畫廊的風貌與藏家群,同時一步步尋找合適的畫廊合作藝術家。現在,Hiro Hiro Art Space還是家小畫廊,但這家畫廊的誕生,無疑為擔心一級畫廊市場景況的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