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調整中的當代市場—狂飆年代情已遠

調整中的當代市場—狂飆年代情已遠

挾中國收藏購買力,於香港證交所上市的保利文化,由保利拍賣貢獻八成獲利,在2月18日的股價為每股18.66港元,…
挾中國收藏購買力,於香港證交所上市的保利文化,由保利拍賣貢獻八成獲利,在2月18日的股價為每股18.66港元,相較2014年3月上市時的33港元掛牌價,亦同樣下跌近半。2016年,全球政經情勢詭譎,日本政府跟隨歐洲央行的腳步,端出負利率政策以遏止通貨緊縮。如果全球陷入通縮危機,資產價格跟著縮水,藝術品價格同樣面臨如斯風險,尤其是尚未邁向最頂級藝術品之路的中間階層藝術品,在價格的成長挑戰上,面對最大的變局。
超級富豪的遊戲
2016年甫開春的指標,即是倫敦蘇富比的拍賣。倫敦拍賣周的成果不如預期,使得蘇富比在接下來的短短5天,跌掉了14%的市值。2月3日倫敦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夜拍,未達成拍前估價的9700萬英鎊,總成交額為9370萬英鎊。53件上拍作品,成交率為72%。其中,代表亞洲新富藏家面孔之一的馬來西亞金融巨富劉特佐(Low Taek Jho),就傳出在本場委託3件重要作品上拍。例如,畢卡索(Pablo Picasso)1935年創作的《女子頭像》,是其著名的情人模特兒華特(Marie-Therese Walter),此作以1885萬英鎊成交。但與2013年11月於紐約拍賣的前一手價格相比,已滑落達45%!就算是知名藝術家畢卡索的知名系列作品,兩年內價格同樣直落。當然,這也與作品過於頻繁於近期出現市場有關。
賈藹力《早安,世界》是逾十米長的大作,以1328萬港元落槌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同時間,此作的拍賣過程亦是去年藝市一大話題。(蘇富比提供)
據西方媒體報導,劉佐特在這場拍賣出脫三幅重要作品套現,包括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到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可能與他身處風暴漩渦中有關。去年下半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遭控涉嫌貪瀆達7億美元,不僅馬國政局動盪,也讓這位東南亞近年來風頭最健的收藏新富劉佐特陷入其中。過去三年,西方現當代藝術市場裡的精品價格節節上揚,就是各國超級富豪手上的財富堆砌而成。2015年的藝術市場,唯有精品裡的精品才有高漲的價格,而出手購藏者,就是富豪中的富豪。
人們記憶猶新的,就是去年5月刷新全球藝術品拍賣紀錄的畢卡索作品。5月的紐約佳士得春拍,畢卡索《阿爾及利亞女人'O'》(或譯《阿爾及爾女人》)以1億6千萬美元落槌,含佣金達1億7936萬美元成交!再到去年11月的紐約佳士得秋拍,龍美術館創辦人劉益謙、王薇夫婦,以1億7040萬美元的代價,購藏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Nu Couché)一作,譜寫全球藝術品拍賣紀錄的第二高價。
這是一個超級、超級(super super)富豪可以進場的遊戲。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從美國到歐盟一系列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的乘數效果,已經在股市、房市難以得到資金收益的最大化,導致歐美富豪的資產配置,更大規模的投入藝術超級精品。當日本央行到歐洲央行都出現了負利率,意謂資金愈來愈缺乏擁有亮麗回報的標的,藝術精品就成為富豪龐大財富裡最好的避險配置;同時,也是品味地位的最好象徵之一。
從張曉剛、劉韡到陳飛之作(由左至右),見證了中國當代創作的交替新生。(攝影/林亞偉)
這個現象,從2013年延續至今。2013年末的紐約秋拍,安迪.沃荷、法蘭西斯.培根作品接連的超級高價成交,到了2014年,同樣令人咋舌於高價精品的價位。2014年的11月5日,紐約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夜場,寫下了4億2千萬美元的蘇富比史上最高成交專場紀錄。再隔一周,紐約佳士得的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更創下了8億5千萬美元的史上最高成交額拍賣會紀錄,精品紛紛高價成交。到了2015年,走勢方歇,超級精品不再容易徵集,但依然有畢卡索《阿爾及利亞女人'O'》、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屢創高價。佳士得去年寫下達74億美元的全球總成交額紀錄,是其創辦以來史上第二高的全球成交總額;與2014年相較,則下滑5%。這與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這兩年的衰退相較,不得不令人遙想2005年到2008年的中國當代狂飆年代。當年預支過多的漲幅,而今此情已遠。
中國當代低谷的一年
雖然檢視全球藝術市場,龍頭佳士得看來並未大幅度衰退,但這也僅限於高價藝術精品。回望2015年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更是如此。趙無極、吳冠中、常玉、朱德群,成為了真正的四大天王,這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包辦了中國現代藝術拍賣排行榜的Top 10,甚至Top 20都是他們的天下。早期名家的經典之作,成為藝術資產裡的避風港,這個趨勢,使得更多早期藝術家逐漸被深挖研究,例如嘉德的「濟廣致遠—王濟遠藝術專場」,就有100%成交的不俗表現,包括吳大羽亦再度回溫。
在只有早期名家堅挺,當代明星滑落的情況下,2015年的整體中國現當代藝市,是自2011年以來最低谷的一年。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統計,這三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體成績呈現下滑之勢。2015年的市場總額約為506億人民幣;2014年約為582億人民幣;2013年約為600億人民幣。其中,中國現當代藝術版塊部分,2015年總成交額約為44億人民幣,相較2014年的64億人民幣,同期下滑逾三成。而2014年相較於2013年,現當代藝術市場的規模基本上還能維持平盤的成績,但2015年,卻整整滑落近三成的總成交額,這即是當下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依然處於調整期低谷的現實。
張曉剛創作於1993年的《天安門3號》(右),順利成交讓中國當代名家名品,免於流標的窘境。
國際寬鬆的資金,並沒有進入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反而是包括劉益謙、王健林、王中軍等數位大腕級藏家,不斷加碼資金投入國際頂級藝術精品的市場,亦抽離了原本現有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的資金池。例如,去年春拍即有三件精品落入中國藏家之手:6630萬美元成交的梵谷《阿里斯康道路》由匿名中國買家奪得;2990萬美元成交的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由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競得;莫內《睡蓮池與玫瑰》,由中國房產帝國萬達集團以2041萬美元標得。這3件精品,加上劉益謙以1億7040萬美元買下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就達2億8701萬美元,這些錢若換成人民幣,而且全部投入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就是18億7千萬人民幣,占去年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整體份額的42%。可見中國購藏資金邁向海外精品,而國際資金並未同步流入中國藝市的情況。
去年從美國到歐盟到日本,再到中國大陸,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創造寬鬆的貨幣供給量刺激經濟,大印鈔票對抗經濟發展停滯的現況。這是過往從來沒有過的現象,亦是從二次世界大戰,甚至一戰之後,全球經濟發展未曾有過的,人們在戰後不斷享有榮景,從美國的成長、歐洲的戰後復甦,日本的復興,再到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長,東南亞諸國的成長……,過往半世紀,全球基本上都有不同的區域創造富裕年代的成長動力,但而今似乎全球都停在一個節點,各國大印鈔票對抗可能的通貨緊縮,可能的經濟負成長,乃至資產價格的跌落,都是未來最讓人們憂心的。而位處所有資產裡,最不具備立即流動性的藝術品,也面臨著過往未有的壓力。2015年,即是精品價格堅挺,中間階層作品各求表現掙扎的現況。而年輕藝術家由於價格低廉未成氣候,尚未能影響大局,卻是各藏家最能悠閒出手的區塊。
常玉《藍色辰星》一作,去年於香港佳士得拍出8188萬港元成交價, 驗證常玉經典的迷人魅力。
常玉1940年代的《黃桌上的菊花瓶》,於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4604萬港元成交。
熱力與光環不再的當代明星
在2016年,油元國的富豪極可能縮手,因為油價持續滑落,連沙烏地阿拉伯都要發行國債籌資,油元縮手已成必然;全球股市動盪,藝術品市場同樣受到連動。亞洲股市領頭羊的深滬股市,經歷了2015年的動盪不安,上證指數從上半年的狂飆,到下半年的崩跌,多達14次「千股跌停」的局面令人心驚,同樣讓藝術市場在狂風裡搖晃不定。就連在去年盛大慶祝北京保利十周年的保利春拍,即便於6月中旬的股災引爆前舉行,但依然未能有預期的慶祝行情。估價10億人民幣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撤拍,即是中國藝市2015年的訊號之一。
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的整體成交率,依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春拍總上拍件數為7939件,成交率為53.53%;秋拍上拍總件數為7011件,成交率為55.27%,春、秋拍的總成交額合計為44億人民幣。在過去兩年,「三劉一曾」(劉小東、劉煒、劉野與曾梵志)一度取代昔日的當代F4(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但2015年的市場風雲,不再是「三劉一曾」的新F4獨奏,更不是昔日F4主宰的天下。經過2015年的拍場洗禮,中國當代F4的時代正悄悄的離去。
趙無極《12. 04. 60》,於香港佳士得以35960萬港元成交。吳冠中、趙無極與朱德群,系出杭州藝專,其精品已成為當前藝術資產的最佳避險標的。
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績,就是最明顯的訊號。4月4日,是中國當代的斷腸日,低估價1600萬港元,張曉剛1996年《血緣:大家庭13號》流拍;方力鈞低估價1800萬港元的《1996.4》現場僅一人應牌成交;劉小東低估價700萬港元的《張的一家》流標;岳敏君1994年《無題(划船)》低估價350萬港元流拍;劉野1998年《海之藍》低估價1800萬港元流拍;曾梵志1994年肉系列之作《無題》,估價800萬港元流拍;曾梵志2004年《毛(三聯作)》估價1200萬港元流拍。
曾梵志一度是中國當代排行榜的明星,但熱力正逐漸消退,2015年他與馬雲共同創作的《桃花源》,在去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以3600萬港元落槌,榮登去年當代排行榜第二高價作品,但在同場拍賣中,緊緊接著《桃花源》上拍的曾梵志《無題10-1-2》與《自畫像》,可惜未能順利延續馬雲帶來的競拍熱度,分別以1200萬港元與流標收場。其中,創作於1996年的曾梵志《自畫像》,在2011年出現市場時估價2500萬港元,以3762萬港元成交,但到了去年秋,2500萬港元的估價已比昔年成交價還要低,依然流拍收場;而本場另一件中國當代重要作品,張曉剛創作於1993年的《天安門3號》,估價1800萬港元,最終以1820萬港元落槌,順利成交讓人們鬆了一口氣,可見中國當代一線高價之作的低谷窘況。
中國嘉德秋拍,石冲1995年作品《欣慰中的年青人》,以3795萬人民幣成交,榮登中國當代2015年拍賣榜首。
不確定下的可能
昔年撐起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的中國當代,而今不再繁華似錦。在香港,以佳士得、蘇富比兩大拍賣公司為首,透過日韓板塊與東南亞的輪番表現,撐起了「泛亞洲」概念,但另一大拍賣主戰場北京,則受限藏家品味對日韓藝術的接受度,不易擴大日韓乃至東南亞藝術的徵件戰線。例如北京保利去年春拍,曾以小專題呈現韓國單色畫,但成績平平,無法延續至秋拍。在北京平台,目前依然以中國現當代藝術為主。而低迷的中國現當代市場,甚至使進軍上海的佳士得決定,在新年度的2016年,從春、秋兩大拍,暫時調整只拍一次的決定。曾經是國際拍賣公司淘金夢想聖地的上海與北京,受限諸多主、客觀條件,仍然未能如香港般,讓兩大拍賣公司大展身手。
曾梵志(左)與馬雲共同創作的《桃花源》,寫下去年藝壇的公益拍賣驚奇,以3600萬港元落槌。
吳冠中《木槿》,榮登2015年中國現代藝術拍賣價格榜首,以6900萬人民幣於北京保利春拍成交。
觀察2015中國當代成交排行榜Top 20,雄踞榜單的是石冲,《欣慰中的年青人》在中國嘉德秋拍以3795萬人民幣成交奪冠,趙半狄、丁方、賈藹力、毛焰再入榜單,可見藏家口味的消長變化。未能躋身高價Top 20,但作品價格愈見高漲的藝術家,包括張恩利、王興偉、段建偉、劉韡、袁遠、尚揚,都是可觀察的名單。
2015年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在世界各國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資金潮下,全球富豪資金湧入全球頂級精品競投,卻沒有進入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尤其是當代領域。這代表著,當代領域仍舊是一個持續調整中,但也同樣成長中的市場,一切尚未蓋棺論定。猴年來到,這是一個能見度低的猴年,全球經濟面臨著不確定,不確定下的市場,一切都有可能在猴年發生!
猴年來到,由中國現當代藝術領軍的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能夠「猴塞雷」嗎?回首2015年春拍到秋拍的整體表現,今年市場依然險峻,不容樂觀。
股價反應未來。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蘇富比,去年2月19日,每股44美元,到了今年2月17日,每股為23.29美元。蘇富比的股價一年內腰斬!而在2014年,蘇富比的股價基本上還能維持35至45美元的水準,一年之間,豬羊變色。
吳冠中《紅梅》,於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6684萬港元成交。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