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拍場之外,私人洽購風潮興起——藝術市場的暗湧活水

拍場之外,私人洽購風潮興起——藝術市場的暗湧活水

藝術品交易除了透過公開場合的競拍之外,藉由私人洽購的收藏形式也在近年快速崛起,對於新進藏家而言私人洽購也是很好的開始,在還不甚熟悉藝術市場的狀況下就可先透過私洽的形式來滿足與擴大收藏的需求。想透過私洽收藏的藏家,該從何切入?有什麼案例可以供我們參考?
每當重磅之作登上拍賣會,場中此起彼落的每一口出價總牽動著眾人緊繃的神經,屏息以待迎來落槌聲響起的亮眼價格。然而,藝術品交易除了透過公開場合的競拍之外,藉由私人洽購的收藏形式也在近年快速崛起,高端作品引發的關注度毫不遜色於鎂光燈下的追價攻防戰。
私洽-藝術收藏的一股趨勢
2012年,塞尚(Paul Cézanne)的《玩牌者》(The Card Players)因高價易主而再度受到世人關注,此作原為希臘船王喬治.艾米比利克斯(George Embiricos)收藏,是塞尚5件《玩牌者》中創作年代最晚且唯一被私人藏家持有的作品,由卡達王室透過紐約佳士得以私洽方式出價2.5億美元納入收藏,大幅刷新2006年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NO.5, 1948》所創下的藝術品最高交易紀錄1.4億美元而轟動一時。而在2015年,由瑞士收藏家釋出的高更(Paul Gauguin)《你何時結婚》(Nafea faa ipoipo)也再度以私洽管道售予卡達王室,成交價更高達3億美元,又一次地拉升私洽交易紀錄。緊接著,2016年也傳出美國對沖基金巨頭肯.格里芬(Ken Griffin)出價5億美元從娛樂大亨大衛.格芬(David Geffen)手中買下2件畫作,一為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交換》(Interchange),以3億美元的價位追平卡達王室締造的私洽交易金額,另一件則為2億美元的波洛克《Number 17A》。
顯然,透過私洽購藏作品已蔚為藝術收藏的一股趨勢。香港佳士得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主席張丁元表示,由於拍賣公司掌握的資訊量大、行情相對透明,提供的私洽服務首要功能就是諮詢。藏家有意釋出作品時,拍賣公司會視作品本身的特殊性、當前市場流行性、藏家本身的考量等,建議採取上拍或私洽方式將作品出售。而當藏家有購買作品的需求時,拍賣公司做為顧問的角色就藝術家的市場、風格進行分析以給予藏家建議,使他們的收藏更臻完整。此外,私人美術館的館長或策展人在典藏作品時因著學術與市場的認知角度不同,此時也會借助拍賣公司給予意見或幫忙尋找作品。當然,未能在拍賣會競標到屬意作品的藏家,也能透過拍賣公司的私洽方式尋找類似作品。正如在去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的亮點,朱德群創作於1963年的《無題》在場中惜於流拍作收,然而,就朱德群在學術定位或是市場獨特性而言,仍深受藏家認同其抽象藝術的長遠價值與續航力,拍賣會後以私洽方式購入此作。
去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流標的朱德群《無題》,在拍後以私洽方式易主。(佳士得香港提供)
私洽的品項範圍
其次,私洽的品項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所謂的高端作品到特定物件,針對藏家設想的藝術家、媒材、風格與預算等,都可以透過拍賣公司的內部網絡尋找適當的作品。張丁元就舉例,曾經有亞洲客戶想要購藏形式特別的畫架,最終由英國的專家為其覓得適合的作品。此外,對於新進藏家而言也是很好的開始,在還不甚熟悉藝術市場的狀況下就可先透過私洽的形式來滿足與擴大收藏的需求。「私洽就像是量身訂做的顧問型收藏。」張丁元指出,私洽的高靈活度也成為近年來拍賣公司亟欲推廣的收藏管道。然而,他也強調推廣私洽並不僅為了拓展業務,亦有助於拍賣公司在內部教育訓練之提升。在全球化的發展下,藏家的視野變得國際化也加快他們進入跨地區、跨文化的收藏腳步,而在面對藏家對各類型作品深感興趣與主動詢問,拍賣公司的專家與從業人員勢必也需更為全面地參與、了解以及學習,才能給予適切的意見,私洽的交流互動漸趨頻繁無疑亦是順應市場的發展走勢。
佳士得香港於今年2月底推出以「韓國藝術之敍錄:從青瓷到抽象以至無限」為策展主題的私洽展覽。(佳士得香港提供)
佳士得在2016、2017年香港秋拍時期接連推出的「傾彩:私人藝術大師巨作珍藏展」即屬於策展型的私洽展覽,展品內容涵括:古典大師、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後及當代藝術還有亞洲當代藝術等範疇,展出的藝術家在學術與市場皆為西方拍場上的指標。而亞洲藏家得以親炙西方巨匠的代表作品,除了在藝術教育的推廣達到效果外,展品當中更不乏千萬美元之作,對於拓展收藏市場的效益也相當可觀。另一方面,拍賣公司在籌劃這類展覽時很容易向藏家出借到他們珍藏的非賣作品共同展出,即因藏家也期待透過主題式的梳理,讓自己的收藏作品受到外界更多理解與肯定,反映出他們收藏的獨到眼光。而張丁元也表示,藉由拍賣公司跨部門、跨區域的合作就意在幫助藏家突破在收藏脈絡的單一性,使他們在其特別屬意的藝術家或專精的收藏項目之外,經由不同作品之間的對話與比較,在欣賞藝術品時融入更多元的解讀意涵。一如去年秋拍引發話題的「不凡:宋代美術一千年」專場,就以蘇軾《木石圖》領銜,集結書畫、瓷器、文房雅玩、現當代藝術等各類作品攜手呈現連轉於當中的共通美學語彙,讓藏家得此跳脫以往的收藏思維,以更寬廣的角度再次檢視自我收藏版圖而從中得到嶄新的闡釋與補充,更可經由私洽找尋能和既有藏品進行呼應、產生衝擊的其他類型作品。
相較於拍賣會在特定日程舉辦,藏家隨時都能向拍賣公司提出私洽需求,且不需在短時間、高壓力之下與其他藏家公開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與拍場的緊湊節奏互補。而透過拍賣公司的居中議價,私洽的交易佣金大致落在10至25%,普遍低於在拍賣會成交的手續費。再者,透過私洽也更容易尋覓到高度符合藏家的預期條件、具稀有性之作品,並在雙方基於一定程度的買賣意願所進行的交易亦能大幅提升成交機率,而無需等待拍賣會的舉辦才有機會出手。買賣雙方保有隱私、客製化服務、價格毋須公開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的種種優勢,私洽交易走向常態化的趨勢也將為藝術市場持續導入暗湧的活水。
楊椀茹 (Yang, Wan-Ju)( 151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