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帳篷前先爬山
何樵暐工作室在有樹有花的小巷子中段,兩位漫畫家第一次來訪。編輯梁心愉隨口提醒:「待會要走樓梯直上四樓喔。」鐵門開了,小莊老師一看也笑開。真的是一段直直陡上的樓梯,直達四樓。像登山。
更富野外氣息的一幕,在踏進工作室的門後左轉,一頂大大的帳篷坐落在室內正中央,開闊的擺設讓人如入馬戲團帳篷般驚喜,然而色澤是溫溫的橄欖棕,在這個工作空間裡竟毫無違和感。小莊問:「所以,待會我們在帳篷裡談?」心愉自在回答:「當然。」
阮光民隨後跟上,向主人何樵暐撈了一罐啤酒,嘩啦打開。一場設計師與漫畫家的對談,在舒適的露營椅(大概也是小莊習慣的導演椅?)佐著微風、陽光、淡水魚酥和無糖綠茶,輕鬆開始。
小莊,台灣知名廣告導演,執導作品超過五百部,曾獲時報與亞太廣告獎肯定。斜槓身分是漫畫家,二〇一四年金漫獎青年與年度漫畫大獎雙料得主,多次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比利時漫畫博物館個展與羅浮宮漫畫計畫等,並受邀為義大利盧卡漫畫節與德國慕尼黑漫畫節參展藝術家。漫畫作品《廣告人手記》創下十八刷紀錄,《窗》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情漫畫獎「優勝」,《八〇年代事件簿》榮獲金漫獎青年與年度漫畫大獎,《老爸練習曲》再度入圍金漫獎青年漫畫類,作品售出法、德、義、西等多國版權。《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為首次跨界合作。
何樵暐,互動設計師。對於電子產品及互動設計為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強烈的興趣。包含行為思考的改變、精神疾病的產生、心理行為的制約等等。樵以「Digital Medicine」、「Process-based Interaction」以及「Object Mind」等互動設計理念為架構,並相信互動設計是人類與外在物件(object)的溝通方式,而透過這些物件,互動設計也是人類與自身內在的溝通語言。這內在與外在的循環溝通模式在現今以科技為導向的生態圈中形成了一個既定流程。樵的研究主要在於如何運用在這個模式下所產生的思考、錯誤以及附產品等媒材藉以反思、突顯、並重新思考互動設計該有的意義及價值。
漫畫家阮光民,作品深具人文色彩,擅長捕捉台灣庶民的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義理, 藉著樸實無華的畫風試圖尋找台灣值得代代相傳的生存價值。 歷年來多次榮獲大獎肯定,《東華春理髮廳》與《用九柑仔店》亦改編成偶像劇。創作作品:《東華春理髮廳》、《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系列三冊、《警賊:光與闇》系列二冊、《用九柑仔店》系列五冊等,並跨界合作舞台劇《人間條件》漫畫版 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備受矚目。
先合作,才認識
年初,【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暨互動藝術展】在京站對面的台灣漫畫基地登場。整個包含套書出版的大計畫,不只牽起兩位漫畫家與小說家,還更加入了「互動藝術設計」,神奇的跨界讓小小的展場炒熱關注度。策展人是《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套書編輯梁心愉,和設計師何樵暐是多年好友,前次合作是位於華山藝文特區的【走進/近桑貝(Sempé)的《童年》世界】展,樵暐與心愉笑著提起當時的互動設計:當觀展人提步走近屏幕,壓力感應器就讓畫裡的鳥群壯觀飛散而去――每每引起展覽現場一片驚呼。
那「天橋展」怎麼玩?讀者眼見「互動藝術」四個字,紛紛預測該是動畫或VR,來到現場方知沒那麼簡單:小小空間劃出了九個展區,包括四件互動藝術作品,外加一個以上的室外彩蛋,每天吸引上百人參觀,還得預先報名才有機會參加限額的導覽場。
事實上,到了開展前一天,他們才第一次碰面。那天小莊和光民預先來到現場,在實景搭建的「天橋」兩端,揮毫等身高的「魔術師」壁畫。而樵暐手捧筆電、指揮投影,負責讓「魔術」穿梭展場。
漫畫的互動,可以很有藝術氣息
「重點是顯示『漫畫』,而不是表現互動藝術可以有多炫。」樵暐回想設計過程,展間裡最長的一面牆,呈現的是小莊選繪的篇章〈強尼‧河流們〉。故事關於服飾店銷售員與商場之花的青春戀愛,結局哀傷。樵暐說設計時要不斷「退一步」想:如何讓觀展人可以馬上接收到〈強尼‧河流們〉的氣氛是什麼?
〈Johnny Rivers〉是一首英文歌,但原曲曲風太有「007」的味道,不適合展間反覆播放,所以另選了一首緩慢抒情的曲子,仿如故事裡的男主角阿猴在夜裡感性地彈奏吉他。牆上畫格時大時小,像河流晃動流淌,交錯白天與黑夜,牆後裝有聲音的感應器,當觀展人群經過,彼此談笑、發出聲響,以回憶記述的故事之河就會出現雜訊。彷彿書裡人物是活生生的人,他的腦海畫面正與當下觀展的人共存。當光線暗下,悲傷的吉他就開始彈奏,配上小莊筆下人物的細緻神情,讓人忍不住站著看了好久好久。
另一展間〈石獅子記得哪些事?〉是阮光民選繪的篇章,也是整個《天橋上魔術師圖像版》出版計畫的開端――2015年華文朗讀節譯動國界論壇邀請阮光民用圖像「翻譯」這篇小說,進而促成後來新經典的出版計畫。
石獅子的故事主角是鎖匠的小孩,具備家傳辨識鑰匙孔洞的本領。樵暐將鑰匙元素結合機器學習,餵電腦兩千多張圖片作為基礎。現場以開放式讀取平台讓觀展人放入隨身攜帶的鑰匙,當電腦辨識出「鑰匙」,畫面就「解鎖」,如萬花筒般出現一幕幕光民所繪,水來火去的磅礡場面。樵暐笑道,一開始想過,讓觀展民眾原地舉起鑰匙,瞬間被「動起來」的畫面包圍,或把感應鑰匙的平台做成石獅子的樣子,光民立馬開玩笑附和:做成石獅子,如果有人不放鑰匙,而是伸手進去(真的有很多觀展民眾這麼做),石獅子就咬下去。
感動一分鐘,背後數年工
大受好評的天橋展因為多了「互動」,讓觀展人直接「參與」藝術,樵暐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創造力。」不只創辦工作室、也在大學教書的樵暐口氣溫暖,聊起平時也常帶孩子看展,印象深刻的一次在日本:進展間前,竟要求所有人褪去鞋襪,踩過一道消毒洗腳的水道,再走過大量毛毯,柔軟擦乾。才在納悶主辦方怎麼敢做這麼「厚工(kāu-kang)且挑戰人性」的設計時,來到第一個展間,又是踩水。但由上方投下的超繽紛魚群光影,不只在腳邊游動,還能和腳步互動,讓所有人都玩瘋了。「看到這樣的展會感動想哭,同時也察覺,我們與日本的策展概念,在空間、想像力上都還有落差。」
光民聊起因為漫畫,多了幾趟去到歐洲漫畫節交流的機會,也看過一檔「山脈投影」的展覽,十分驚豔。常被說畫風日系的他,知名作品《用九柑仔店》走本土暖心派,刻畫小人物返鄉經營社區、維繫人情味的故事;也挑戰過「理髮廳」甚至警察故事。
小莊的前一本創作《老爸練習曲》,畫的是新手老爸的生活,讀者共鳴度高;代表作《廣告人手記》從1998年推出至今,創下18刷紀錄,在廣告業界與學子眼中,都是經典實用之作。他坦言,從自身生活經驗進行創作,是幸運,也是無奈。
「不管什麼形式的創作,都要花田野調查的成本。」小莊說明,當前期預備的資金不足,題材選擇就有侷限,「畫『鬼』和『BL』就不用成本啊,所以大家都在畫。」拍了超過五百支廣告的小莊,早於「斜槓青年」這詞出現前,就開始了斜槓人生,導演身份是他的生存之道,為養家活口,也為了畫最愛的漫畫。
曾遇過某編輯邀稿,「因為拍成戲劇太難找資料,請你先畫成漫畫。」談起這件事,小莊和光民忍不住失笑,漫畫要做的功課,不見得比較少。這次為了畫出早已不存在的「中華商場」,努力收集的圖片、舊照不下百張,即使是「改編」,田調功課都不可能輕鬆。
漫畫這條路
小莊回憶過去當漫畫評審,要在兩個月內看完兩百五十部作品,「看得快發瘋啊。」題材大同小異,尤其十五歲的九頭身美少女、父母雙亡的設定比例高得嚇人。這是什麼樣的餵養造成?平時陪孩子看卡通頻道也發現,所有卡通都是日本、美國、韓國出品,小孩自然會學習裡頭的講話方式。2000年左右時,台灣漫畫創作一度跟隨日本風起飛,問當時孩子的志向,都說想當漫畫家。但很快的,這一波風潮消失,大家清楚:畫漫畫活不下去啦。
今日,漫畫原稿在歐美美術館高價售出,藝術性受到重視。但台灣的價值觀還沒確立,加上網路快速複製、傳播的環境,漫畫家在台灣該如何生存?
許多年前,法國開始推行「未來概念」的出版,由政府輔導個人直到能穩定接案。一部會動的VR漫畫作品,不是由漫畫家一人之力完成,而是一位漫畫家作畫,十位工程師跟著執行設計。這樣的投注與支援,讓此刻坐在帳篷裡開朗對談的小莊和光民好嚮往。
商業,與商業之外的設計
樵暐在紐約念藝術,回台後第一份工作是進出版社,因為很想知道插畫家怎麼工作,後來才發現插畫家根本不在出版社裡。但當時一起做美術工作的同事們給了他很多幫助與啟發,繼之到BenQ與IDEO歷練,爾後再次起念前往加州讀多媒體研究所。互動藝術領域中很重要的寫程式能力,他直到十年前才開始學寫。很多人問,設計師為什麼要會寫程式?「這你寫的?」樵暐笑稱自己天份不高,但很喜歡,而且一路上不斷增加技術配備,想像力也會隨之邁進,「在這個時代,不稍微跨界就不有趣了!」
「我們以前會說設計是『為商業服務』,到了今天,答案不再那麼單一。我們開始為社會服務,為哲學、政治,為我們重視的事情做設計。對我個人來說重要的主題是『親情』,我是單親家庭的小孩,為親情而進行的創作,會一直執著下去。」
樵暐為工作室取了個奇怪的名字:Digital Medicine Lab,對他來說設計有療效。工作室創立四年,做品牌識別、互動藝術、平面設計,同時也跨足出版,將互動藝術的經典作品引進台灣。
沒遇上漫畫的人生
時間倒回,何樵暐騎上國小六年級擁有的那台鐵馬,從松山一路踩踏飛往天母,彼時台北的第一間漫畫便利屋正開張,愛死漫畫的小孩大人們都往那裡衝。去做什麼?「買網點啊,好像買到了自己就會畫漫畫了一樣。」光民點頭,聊起「網點」的確是當時「畫漫畫」的便利工具,到了今天印刷技術進步,網點就退位,各種手法都成為漫畫藝術的表現方式。大師如鄭問用技法難度高的水墨來表現,小莊和光民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則使用沾水筆、水彩、蠟筆,甚至以電繪做為輔助。
然而喜歡漫畫的心是相通的。小時候就想畫漫畫的樵暐,現在每晚都會陪孩子重讀《七龍珠》,工作室裡的任天堂紅白機被眼尖的小莊老師發現,大家笑著說:「千萬不要丟掉小孩的東西,因為小孩長大後會把花錢再全部買回來。」
面對至今持續創作漫畫的小莊和光民,樵暐好奇提問:是否想過沒遇上漫畫的話,會有著怎樣的人生?小莊秒答:「廣告囉。」光民緩緩說:「我有想過,去當大樓的警衛……然後坐在警衛室裡偷畫漫畫。」「那還是在畫漫畫啊!」眾人拍手回應。
變身,是文化創造力的延續
疫情打亂了一切的腳步,辛苦畫完的書,至少還留有實體在書店裡,但一場展覽說結束就結束了,再怎麼精心的製作都得一夜拆除。樵暐說,那疲累讓他在展覽結束後一個月裡都恍恍惚惚。小莊問:「花了那麼多時間寫成的程式,不會覺得可惜?」樵暐倒是毫不猶豫說不會,「這是數位的好處,我設計好的程式會成為骨架,下次可以修改、填上新的血肉,成為新的樣子。」
從小說、漫畫,到展覽,到未來的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所有創作人的努力下,做了一次精采的示範。當Hello Kitty成為萬年不敗的IP,當《海賊王》裡的人物成為泡麵廣告代言人,或許有一天,《天橋圖像版》中的人物也可以進駐line貼圖、互動展也能化身線上遊戲,這條路台灣雖然慢,但正在前進。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套書(阮光民 卷+小莊 卷+別冊)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82篇 )追蹤作者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