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展覽海報上大大的「偽」字,讓人疑惑又好奇:難不成故宮要展假畫嗎?「偽」怎麼有可能是好東西?
「蘇州片」又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一探其中奧妙,本刊特別專訪擔任策展人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邱士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林麗江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賴毓芝,瞭解整個展覽的企劃始末。
假畫的價值
1996年,學者楊仁愷在《中國古今書畫真偽圖鑑》寫到:「明代萬曆到清代乾隆時期,江蘇蘇州地區有一批具備一般繪畫技能的人,專以製作假畫為生,所造偽品,後來被稱為『蘇州片』。」文中提的「蘇州片」──這批明清時期造假的書畫,即是這回展出之「偽好物」。然而以「偽畫」為噱頭的「蘇州片」展覽,卻讓許多故宮老觀眾不明就裡。
策展人邱士華笑著說,自己在推廣時也常語帶雙關:「大家都會說……就包括我,都會說故宮只展真的、不展假的,我們不會拿一個〈明皇幸蜀圖〉的複製品丟到展間裡去唬弄觀眾。但是,我們這次是展出真的『蘇州片』!」這檔「蘇州片」的展覽別開生面,從構思到開展花了不少時間。邱士華表示,這是賴毓芝還在故宮書畫處任職時和研究員陳階晉的想法。陳階晉長期耕耘項元汴收藏,在展覽籌辦之始便是可靠的支持,然他當時退休在即,於是託付邱士華擔當重任,並和明代藝術史重要學者、師大藝史所教授林麗江共同合作下,方才促成這檔展覽。
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二月〉,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偽作是一個很需要被翻轉的研究」,現為中研院研究員的策展人賴毓芝言道。她表示不光是故宮,前幾年英國也曾舉辦過偽畫展覽。而中國也曾展示過造假書畫,策展人林麗江就憶起1995年遼寧省博物館規劃的「歷代書畫贗品展」,但當時遼博的策展理念是真偽鑑定。有別於先前中國藝術史研究對偽畫的看法,賴毓芝特別提到,在故宮工作時,看見庫房有許多清宮收藏的蘇州片,心中便曾有疑惑:「清宮有這麼多蘇州片,而且品質都非常好,我們要怎麼樣來了解這些東西?它原本是在什麼脈絡下,被清宮收藏進來?」
前述種種的問題,開了新的研究面向。賴毓芝表示:「前近代(early modern)沒有影印機、照相機,你怎麼了解大師作品?所以這些偽作其實是很多人了解『什麼是中國美術』的重要載體。」若是換位思考,「如果把偽作當做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它就變得很重要,甚至比大師的作品還要重要。」近年日本藝術史研究亦印證此觀點,如狩野探幽的古畫縮小摹本「探幽縮圖」中,保留了許多蘇州片類型繪畫。而曾研究狩野山雪的林麗江,亦提及她所觀察的影響:「狩野山雪畫〈長恨歌圖〉的時候,就是結合版畫及蘇州片。因為狩野山雪創作特別華麗,而那顏色感應該是跟蘇州片有關。」
跳脫「假畫無用」的舊有觀念,蘇州片宛如稜鏡一般,將既定單調的中國畫史,折射出豐富多元的面貌。三位策展人表示,在整理故宮院藏蘇州片、決定展品時,也重新理解及定義蘇州片:「製作於16到18世紀、與蘇州風格相關的偽古書畫作品。」其中包含典型如李思訓、李昭道山水一類重青綠的作品之外,同時也有晚明畫家像尤求、丁雲鵬等人復興的白描復古風格,仿製此類風格的作品則往往被傳稱為李公麟。
假畫也有好價值!故宮「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專訪
一個「人為」的展覽
「『偽』就是人為做出來的,假裝它是某一種東西」,林麗江如此解釋。「偽」是明代中葉常見的情形,當時託名為沈周、李昭道、趙孟頫等名家的作品大量流通。今日大夥兒對「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博物館買了『偽作』,這個curator大概就完了。」因而台北故宮除了不展偽作,更未曾以臨摹、複製繪畫替代真跡展出。但這次「偽好物」展覽名,卻是實實在在地說出「偽」了。借用北宋文人米芾之言,告訴大家「偽」也可以是好東西。這展覽名誕生的故事很妙,邱士華說是書畫處另一位研究人員方令光,剛好聽見她和處長劉芳如討論展覽時,就補了一句:「可以叫『偽好物』呀,以前傅申老師上課時常提到。」這時便去翻書找典故,才赫然發現是出自米芾對(傳)鍾繇〈黃庭經〉書法的評語,表示即便為假,但是臨寫俱佳。提及此,賴毓芝不免笑說:「我們原來想做蘇州片,可是不敢把它的『偽』講出來,因為那是博物館的大忌。但就是米芾講過,而且把『偽』翻轉成好物,給了我們一個金鐘罩。」這些蘇州片雖非名家真跡,但部分在設色及圖繪表現上精緻華美,頗有可看之處,賴毓芝稱是「當代人創造的假古商品」,因為不少作品為了仿古,添加了自己的巧思,也是獨具創意。林麗江表示,許多看起來具備「古意」的繪畫,都是明代人挖掘出來的新題材:「他們去找新的文本,創造出來的新畫題。」其中〈上林圖〉便是一個例子。
「〈上林圖〉具備了所有蘇州片該要有的元素」,林麗江如此表示。據傳〈上林圖〉是在明代崑山藏家周鳳來禮聘請來仇英創作,畫作完成後,周氏以百金答謝畫家,更將司馬相如之賦、仇英之圖及文徵明之書並稱三絕。這個繪製的來由為繪畫增添不少話題性,因此吸引不少人仿作,因而今日流傳不少〈上林圖〉,風格和構圖都與之極為相似,應是來自同個稿本;而這次故宮即展出了三件「上林圖」類型的明清偽畫。參考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上林圖〉主要圖繪漢武帝建造的上林苑,畫家還原了文中的描述「蛟龍赤螭,鰓蕆漸離,鰅鱅鰬魠,禺禺魼鰨」這類的珍奇異獸,尚繪有「背秋涉冬,天子校獵。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的天子出巡盛況等景象,邱士華細細道來:「要動物有動物、要美女有美女、要合唱團有合唱團,也有種田的,還有文人,幾乎所有題材都包在裡面。」〈上林圖〉具體建構了明代想像中的奢華宮廷生活,不只人物衣著華麗、宮殿金碧輝煌,同時青綠山水及繚繞的雲霧更具有神異色彩,滿足了人們的懷古情懷和仙境想像。
傳明仇英〈上林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此畫是明代以來熱門的蘇州片主題。(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不過這故事蠻有趣,明明一個皇帝過著奢華荒唐的生活,但最後卻突然說:『啊,我錯了!』」林麗江笑道,表示這個「認錯」可是相當重要:「它是一個漢武帝極盡奢華之後又悔悟的故事,因此這不算是一個壞皇帝的故事,具有教化意味。」這種教化意味濃厚的敘事畫在蘇州片市場相當熱門,這次展出的(傳)宋劉松年〈養正圖〉亦是此類作品。這卷〈養正圖〉傳為宋代,然而實際上的圖像來源是明代萬曆年間講官焦竑編纂之《養正圖解》書籍版畫。「《養正圖解》選的故事,都是很少人知道的故事。焦竑都是挑很奇怪的故事。」曾鑽研《養正圖解》的林麗江表示,《養正圖解》是引用君臣故事來規鑑皇子。雖然焦竑常挑選不為人知的歷史典故,但筆者發現許多參觀民眾在閱畢此卷,都認為故事平易近人,這點讓她覺得十分有趣:「觀眾通常是先問圖畫在『畫什麼』,所以故事內容就很重要。」而她認為當這本書籍成為偽畫的素材,也是讓冷門故事開始變得平易近人的關鍵:「故事透過蘇州片而普及,使得一般人都看得懂。」
蘇州片具有的討喜風格及迷人的敘事性,令它經歷改朝換代之後,依舊不減影響力。賴毓芝坦言,她開始對蘇州片產生興趣,最主要是在研究清宮時碰到了問題:「我發現在討論清宮風格的時候,西洋風格討論很多;那中國風格是什麼?中國也不是只有一種風格,你去分析它,會發現很多都是來自蘇州片的元素。」她認為,以前研究清宮認為正統派山水很重要,但這幾年重新檢視清宮藝術,會發現宮廷投入大量的成本及心力,都是用來產出和蘇州片風格主題相關的敘事畫,如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十二月令圖〉,數量上遠超過其他繪畫:「蘇州片對清宮院體風格的形成,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傳宋陳居中〈畫王建宮詞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懸而未解的祕密
關於蘇州片的研究,除了要瞭解流行樣式以及其影響力,這些大批書畫是如何被偽造出來?也是值得深究的重要議題。若想解答這個問題,或可從策展人邱士華在展出的蘇州片中找到線索:她從偽畫上的印章及題跋分類,推測有一批偽仿合作者反覆使用同組印章及題跋作偽。賴毓芝覺得這是很大的進展:「1996年申請研究生時,是作〈十王圖〉的工作坊研究。但當時我們對工作坊的理解,還是學者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提出的概念,像是如何找到Pattern,把同個模子倒過來使用。還有粉本的問題,以及是否可以看到作品中的不同筆觸,證明是好幾個人一起創作。」然而,透過了解既往對工作坊的研究,回過頭來理解蘇州地區書畫作偽的現象,卻遇到了瓶頸。這是因為作偽書畫的行業多半需要隱匿進行,並不會揭露這些贗品是出自哪個工坊製作;其次,書畫作偽的情況也極為特殊。賴毓芝言道:「書畫作偽和LV包包作偽很不一樣,LV包包需要有一個工廠,一群人一起工作才行,它有器具的問題。但書畫不需要,可以今天叫你回家幫我畫棵樹,第二天拿給其他合作者畫個人或其他東西,它是沒有space(空間)和site(地點)可以來定義。」由於難以透過固定地點來定義工作坊,因此邱士華運用同組偽印及題跋尋找偽仿合作者的作法,可謂另闢了研究新徑。
學界對蘇州片工坊的瞭解仍處起步階段,尚有許多待解之謎。邱士華發現這些蘇州片仿造對象,不是只有重要名家,還有很多地位居次的畫家如陳居中、任仁發:「從我們現在藝術史來看,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畫家。」蘇州片工坊在挑選偽造的名家大師,與當時以董其昌為首的文人畫家截然不同,這令她有了新的猜測:「我覺得蘇州片工坊在建立自己的畫史。」賴毓芝表示贊同,當她擔任策展人而重新檢視這批明清偽畫,不禁開始懷疑明代畫壇的真實面貌究竟如何:「是不是山水畫在明代最具代表?現在知道上層文人有參與,因此蘇州片真的是大眾文化嗎?是否有了一個大眾流行的畫史存在,所以董其昌積極地建立畫史?」儘管還無法有完整解答,但林麗江肯定在經過這些討論之後,「我們講的畫壇,不再是空泛的東西。」而明代畫家、作偽工坊及藝術市場之間的互動,頓時變得活靈活現。
傳宋劉松年〈養正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呈現了蘇州地區偽造書畫的現象,不僅提供學界新的思考面向,一般觀眾也覺得十分新鮮。不過,林麗江坦言蘇州地區的作偽情況複雜,不光有工坊造假問題,還有另一種贗品未能在展覽中呈現:「代筆」。當時畫壇也有名家徒弟或後人託名偽造,由於風格相似,因而更難辨識,明代畫家文徵明的名下作品尤其常見。儘管如此,從參觀民眾的笑聲和充滿興趣的眼神,可知這檔展覽已是成功的嘗試。
傳元龔開〈鍾進士移居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這幅拖尾的仇遠、于緝及祝允明題跋內容,與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收藏的龔開〈中山出遊圖〉後王肖翁、孫元臣、王時詩跋內容相同。另外祝允明題跋所鈐的「晞哲」印,則和故宮院藏仇英〈山水〉相似,策展人懷疑是同一作坊的偽作。(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傳元龔開〈鍾進士移居圖〉題跋。(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時間|2018.04.01-06.25(前期) 07.01-09.25(後期)
延伸閱讀
Tags
張筠(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