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23/24

【專題】23/24

【Feature Report】23/24

在這期專題中,典藏編輯部團隊依據各自不同的觀察,邀稿或自行撰寫我們認為既能代表2023年、同時展望2024年的十大藝術環境趨勢。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技術」無疑地對包含藝術市場在內的各個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是數位平臺、線上銷售、社群媒體的影響力,乃至於數位資料庫、線上藝術認證等,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影響我們。而每一次重大藝術風格的改變,其實也都伴隨了技術的衝擊。如何追求「永續」發展?更已成大勢所趨。新技術與觀念將如何改變我們對美學的思考?不禁令人益發期待。

每逢歲末年終也是節氣冬至的時節。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是生命之火復陽的時節,因而除了進補,此時更是許多停滯的計畫、構想、靈感開始復甦的時刻。由此觀點來看,也無怪乎我們總在此時不自覺地思考過去、立定目標,期待一個更積極的來年。

在這期專題中,典藏編輯部團隊依據各自不同的觀察,邀稿或自行撰寫我們認為既能代表2023年、同時展望2024年的十大藝術環境趨勢。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技術」無疑地對包含藝術市場在內的各個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是數位平臺、線上銷售、社群媒體的影響力,乃至於數位資料庫、線上藝術認證等,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影響我們。而每一次重大藝術風格的改變,其實也都伴隨了技術的衝擊。如何追求「永續」發展?更已成大勢所趨。新技術與觀念將如何改變我們對美學的思考?不禁令人益發期待。與此同時,我們也匯集了2024年臺灣與全球的重要展覽資訊。宛若「雙年展年」的2024年,每個月都可以來一趟令人期待的觀展之旅。而回顧2023年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藝術市場,趨於謹慎的預期性調整已不言而喻,收藏家的風險承擔勢必將經過更多深思熟慮。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如何投資未來?或許善用數位工具、多元化組合、對變化保持開放的態度,仍是尋覓新標的前的不二法門。

企畫/朱貽安

《典藏.今藝術&投資》2024年1月號376期專題——23/24。圖為:鄧文貞,《餐桌上的全球化》,綜合媒材(刺繡、藍染、麻布),150×300cm,2023。(鄧文貞提供)。本作品為臺南市美術館「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預計展出作品。
朱貽安(Yian Chu)( 153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