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邁向新時代 畫廊和你想的已不一樣

邁向新時代 畫廊和你想的已不一樣

2019年1月,由前香港巴塞爾總監主導的國際藝博會即將來台叩關,據聞目前已經徵集到國內將近20幾家重要畫廊參與…
2019年1月,由前香港巴塞爾總監主導的國際藝博會即將來台叩關,據聞目前已經徵集到國內將近20幾家重要畫廊參與,可謂來勢洶洶。石隆盛表示,這對台北藝博會而言是一大挑戰,最好的因應方式即是透過共同合作,為台北藝術產業再造新生之路。
回首台灣藝術環境演變,從光復前後的裱畫店、古董店開始,在1980年代,藝術師生以畫會友與辦展進行交流,在1990年代,陸續有專業金融與仲介專業人士加入,擴大台灣畫廊產業規模並打下基礎,如帝門等。2000年台灣畫廊產業邁入下一階段,其中最大的轉變即是台北藝博會的出現,而從2004年至2014年間,台灣藝博會可謂盛況空前。
邁入第四年的大內藝術節,大觀藝術空間首度成為主展區的畫廊之一,從二樓展間推出台灣前輩藝術家楊三郎之作,為今年大內藝術節揭開序幕。攝影/陳意華
不過,隨著亞洲藝術與畫廊產業生態的改變,香港在外資畫廊入主之下而崛起,相對地對台灣藝術與畫廊產業造成了衝擊,再加上2015年之後,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畫廊角色與功能被稀釋,走進入了新的競合年代,而沒有實體空間的經紀人逐漸取代小型畫廊的功能。當畫廊扮演藝文推廣的角色愈來愈小,拍賣占比日益變大,畫廊市場佔比縮小使得藝術品的交易也趨向多元化。面對藝術產業生態的競爭,最大的挑戰即是電商的興起。
過去對於畫廊而言,只要擁有好的藝術家就是成功之道,但是如今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主要是因為畫廊的經營更為複雜,在專業、資金、人脈、市場營銷、策展等方面皆是考量的主要因素。「過去只要找到空間就可以辦畫廊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石隆盛表示。目前畫廊要面對的挑戰諸如:藝術家跳槽、收藏風向的轉變,以及不同世代品味的差異等。
第二展區呈現1980-1990的策展人時代。攝影/陳意華
石隆盛認為,未來經營畫廊必須具備多種能力才能面對,例如多國語言、不同國籍的員工的管理能力、不同藏家、數位工具的使用,以及多元營銷管道的經營,論述與策展能力等,以因應快速移動時代的來臨。
由林志明(右二)主持,石隆盛(左二)擔任主講人的「其實,畫廊和你想的不一樣」。右一為大觀藝術空間總監郭玲蘭。攝影/陳意華
繼上個月登場的大內藝術節主題展「話時代—畫廊產業三部曲」,11月5日下午大直大觀藝術空間舉辦「其實,畫廊和你想的不一樣」講座作為閉幕壓軸活動。由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擔任主持人,邀請現任藝科智庫執行長、台北畫廊協會顧問石隆盛暢談台灣畫廊產業20年以來的轉變,到隨數位科技與社群網站的興起,台灣畫廊要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下午2點登場,場內即已座無虛席,在歷時3小時的分享,為今年大內藝術節劃下完美句點。
大觀藝術中心舉辦大內藝術節最後一場講座,場內座無虛席。攝影/陳意華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