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及瑞銀集團(UBS)於日前聯合發布《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由文化經濟學家暨Arts Economics創辦人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博士執筆,通過藝術經銷商、拍賣行等各項調查所得的數據,通盤分析2022年全球藝術市場的宏觀經濟,以及如何展望未來。
總體觀之,2022年全球藝術交易額仍持續走揚,較前一年度的增長幅度達3%,銷售總額約計678億美元,帶動市場回復至超越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源自於高端市場的頂級藝術品交易。
延伸閱讀|《2022環球收藏調查報告》出爐:市場信心回溫,跨境藝術交易額有望創新高!
若以地域劃分,美國仍為藝術交易最為強勁的國家,交易量達302億美元,按年增長2%,佔比達全球市場四成五而創下歷來最高水準,主要由拍賣行與藝術經銷商銷售和緩但積極的推動所致。而英國市場則頂住經濟與政治的變動,較2021年增幅5%,以總量119億美元佔全球年度18%的銷售量,重返亞軍。至於中國市場則因2022下半年實施疫情清零政策,許多活動取消、延期或縮減規而致銷售額較前一年度下降14%,但仍佔全球市場17%的份額,以112億美元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三。法國則以7%的佔比,為全球第四大藝術市場。
隨著疫情放緩,全球線下活動漸趨復常,藝術經銷商與拍賣行的線上銷售額亦隨之降低;由2021年133億美元縮減17%至110億美元,但仍較2019年高出85%。經銷商參與展會的平均數量亦貼近2019年水準,而通過展會的交易則提升至年度銷售額的35%。至於藝術拍賣領域,即便在2022年的高端作品屢傳刷新紀錄,但整體銷售卻未有顯著拉升之勢,公私營拍賣行總銷售較2021年下降2%,由312億美元降至306億美元,但仍比疫情之前高出11%。而儘管2022年與藝術相關的NFT市場從2021年的29億美元高峰驟降至15億美元,但其銷售額仍為2020年的70倍以上。
復常卻又充滿挑戰的藝術經銷之路
在經歷數年的動盪之後,2022年可說是全球藝術經銷商持續復甦的一年。此份報告係於2022年末,對60個不同的區域或國家的藝術經銷商進行調查,總計得到1,300多份回覆。多數受訪對象位於歐洲(53%),其中34%來自英國,16%來自法國,而亞洲的經銷商佔24%,另有16%來自北美、4%來自南美洲和中美洲。
繼2021年銷售額回升至347億美元,2022年經銷商銷售額達到372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7%,使市場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的景況,尤其是營業額超過千萬美元的經銷商的平均銷售額增長幅度最大,達到19%。儘管大多數地區恢復了例行的展覽和活動行程,但藝術經銷商仍持續面臨著極具挑戰性的市場,來因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現實、快速上升的成本以及各種可能的狀況。
過去三年,經銷商最大的經營趨勢之一是電子商務和數位戰略的進步。由於疫情的旅遊限制使他們迅速提升線上銷售管道的設置,以適應新的銷售環境和經濟現實,來保持業務銷售和客戶聯繫。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危機剛開始時,一些小規模的畫廊比大型畫廊的表現更好,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太依賴實體藝博會和活動,而更大比重的依賴數位渠道以更能適應變化。然而,在面對大量的線上展覽和銷售時,儘管內容繁複,但其中許多性質類似的呈現模式,讓一些藏家和新買家覺得很難區分其品質,許多人又回頭轉向關注於知名和成熟的藝術家和經銷商。再者,隨著實體的展售活動在2021年陸續復甦,大型畫廊又重新開始超越小型經銷商的增長幅度,以往熟悉的層次結構也再度回到常軌。
根據調查,高淨值(HNW, High Net Worth)人士購買價值超過百萬美元的作品比例幾乎翻倍,從2021年的12%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23%,與2019年類似調查報告的水準持平。其中93%的高淨值人士透過畫廊或經銷商直接、線上或透過博覽會購買藝術品;在2022年的購藏途徑,經銷商佔其總支出的45%,包括:畫廊的13%,線上經銷平台的10%,電話或電子郵件的7%,以及藝博會經銷商的15%。
若以地區來看,亞洲的經銷商呈現出最強勁的銷售增長,總體上漲達26%,其中包括中國的11%、日本的28%,以及韓國在2022年推出第一屆的Frieze Seoul,與當地在9月的KIAF和許多活動同時期舉辦而受到高度關注,拉升至近40%。歐洲市場平均銷售額增長17%,其中以英國經銷商提升的22%復甦程度最顯著。雖然英國是2021年歐洲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但經銷商在2022年的復甦極為強勁,受訪者的平均銷售額增長了22%。相形之下,美國經銷商的增長就顯得和緩,整體銷售僅提升6%。傳統的創作媒介仍為藝術經銷商的主力銷售,如:2022年繪畫、雕塑和紙上作品佔銷售量的82%,但數位、電影、錄像藝術也從2021年的1%上升到5%,而這些銷售額的大部分是數位藝術項目,且幾乎(99%)都是與NFT或加密藝術有關的作品。
延伸閱讀|KIAF+Frieze Seoul=? 韓國畫廊望「洋」興嘆,首爾期待的「後香港」美夢是否成真?
至於藝博會的效益如何?,2022年,藝博會的銷售額顯著上升,因為經銷商的平均參展數量已與2019年相當,來自展會活動的銷售額從2021年銷售總額的27%增加到2022年的35%,但仍低於2019年疫情前的42%之佔比。而根據營業額超過千萬美元的大型經銷商表示,2022年的現場活動佔銷售總額的40%,且其中大部分是在國際博覽會的交易,並有58%的受訪者樂觀認為展會的銷售額將在2023年持續增加。然而,不少中小型經銷商也指出,疫情之後參與藝博會及其相關成本的支出至少高出15%至20%,而藏家的購買態度也產生變化,在建立起自線上購買作品的模式後,藝術博覽會被視為交流、參與和建立關係的場合,藏家在現場購買作品的緊迫感已然減弱,也會讓經銷商更加審慎評估往後參展的收支效益。
高端拍品的超強吸金力
回顧2022年二級市場,各大拍賣行持續推出重要藏家專拍與重量級作品,而屢傳刷新拍賣紀錄的消息。不過,據統計的公開拍賣與私洽銷售的成交總額達306億美元,並未超越2021年錄得的312億美元,但仍比2020年增長46%,亦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11%。
美國、中國和英國仍然佔拍賣市場的主導地位,三者合計佔公開拍賣銷售額的76%。美國在2022年以37%的銷售額領先全球,當年度的前50高價拍品即有41件是在紐約交易。中國較前一年度下滑7%,以26%排在第二位,而英國則以13%為全球第三大拍賣市場。
儘管總體拍賣銷售額未有突破前一年度,然而,頂級作品的強勁成交結果仍為一線拍賣行的銷售額貢獻顯著增長。包括私人拍賣和其他收入來源在內,佳士得(Christie’s)、蘇富比(Sotheby’s)和富藝斯(Phillips)的年度總收入達到17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若只看公開拍賣的數據,此三家拍賣行的銷售額在2022年漲幅達11%,這是繼2021年增長70%之後的持續上揚。
成交拍品的組成之中,售價低於5萬美元的作品佔已售拍品的92%,按價值計算所佔份額為10%。相形之下,成交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拍品件數雖然僅佔成交作品的1%,但其數值就高達成交總額的60%;而在拍賣市場的交易總額中,更有32%來自於成交價超過千萬美元的作品,其銷售額增長達12%,然而售出的總數較之前少,由此反映出稀缺的高端作品吸引到買家不惜豪執重金的積極出價。
戰後和當代藝術是2022年拍賣市場最大的板塊,佔全球拍賣銷售額的54%、銷售總額為78億美元。全年度最高價成交作品為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的 《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Shot Sage Blue Marilyn),於佳士得紐約推出的瑞士畫商湯瑪斯與桃莉絲.安曼 (Thomas and Doris Ammann)珍藏專拍售出,此作以1.95億美元的成交價成為拍賣史上第二昂貴的作品(僅次於達文西的《救世主》)。而當代藝術(1945年之後出生的藝術家)和過去20年創作的作品價值都翻了一番,部分原因是超當代藝術家(1975年之後出生的藝術家)的陸續被引介至拍賣市場或拍賣價格持續攀升,這也是2021年和2022年藝術交易中廣泛討論的話題;許多「超當代」藝術家屢屢刷新拍賣紀錄甚至跨入百萬美元成交的門檻。而現代藝術則為2022年藝術拍賣市場的第二大板塊,佔銷售總額22%,此類別自2021年復甦後,雖未在2022年持續升溫,但仍保持在2019年疫情前的31億美元水準。
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拍賣數量雖不及前述類別,但其銷售總額在2022年的拍賣表現最為強勁,較前一年度增長25%,達到26億美元,並在2022年最高價拍品之中佔據數個席次,如在佳士得所推出的「先鋒創見:保羅.艾倫珍藏」(Visionary: The Paul G. Allen Collection)專拍,即譜寫多筆拍賣紀錄,包括:秀拉(Georges Seurat)的《模特們(小版)》,拍出1億4,924萬美元、塞尚(Paul Cézanne)的《聖維克多山》成交價為1億3,779萬美元、梵谷(Vincent Van Gogh)《有柏樹的果園》以1億1,718萬美元成交。此外,還有席涅克(Paul Signac)、高更(Paul Gauguin)等作亦刷新拍賣紀錄。至於歐洲古典大師的作品在2022年保持增長,銷售總額增長14%至5.74億美元,使市場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延伸閱讀|史上最高!佳士得紐約「先鋒創見:保羅.艾倫珍藏」斬獲16億美元,全數撥捐慈善用途
在線上銷售方面,之前由於疫情爆發,三大拍賣行在2019年舉辦了 220多場線上拍賣,並在2020年達到650場的高峰,佔拍賣總數的65%,而隨著 2021 年現場拍賣會的陸續恢復,線上拍賣下降至553場,並在2022年繼續減少至481場。然而,其線上銷售額依然達到2019年疫情前的兩倍。如:佳士得的純線上拍賣的銷售額較前一年度下降17%,仍收穫有3.68億美元。而除了純線上拍賣的銷售,有多達75%的佳士得的拍賣如今能透過線上進行,高於2018年的45%。此外,佳士得還推出「佳士得3.0」的NFT平台,夠在區塊鏈上進行拍賣,其中兩場拍賣於2022年舉行,售出87件NFT作品。
蘇富比在2022年的線上銷售額達到5.8億美元,佔公開拍賣銷售額的9%,為2019年的七倍。其推出的「Buy Now」線上平台(包括私人銷售總額),得以立即購買藝術品與奢侈品,於2022年在亞洲擴展該平台的服務,據悉其銷售額增長了100%,平均單位價值較同比增長30%,達到7,000美元。此外,蘇富比亦持續擴展NFT銷售平台「Sotheby’s Metaverse」,並將於今年推出完整的鏈上交易解決方案,據蘇富比的報告所示,其NFT銷量在2021年增長了近25倍。富藝斯的純線上銷售也有顯著增長,從2020年的10場,增長至2022年的30場,佔其年度拍賣活動總數的三分之一,價值也從2019年的略高於400萬美元大幅上升,在2022年達到2,500萬美元的銷售總額。
緩步拉升,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展望
在歷經疫情衝擊之後,隨著2022年全球藝術線下活動的陸續回歸,藝術市場的回溫已逐漸湧現熱度。就藝術經銷商而言,有45%看好2023年的銷售情況,並認為與現有藏家保持聯繫、參與藝博會以及優化線上銷售會是未來五年最重要的三大要務。
而在高端市場中,高淨值人士和超高淨值人士(指擁有財富淨值3,000萬美元以上的人。UHNW, Ultra High Net Worth.)財富的增長有助於支持藝術品消費。自2009年以來,億萬富翁的財富增長了380%以上,遠超過藝術市場總量的增幅,後者在2009年至2022年間僅成長了75%左右,而逾千萬美元的藝術銷售額,增加速度接近到700%,表示億萬富翁增加的財富有進入藝術市場的範圍內,它們最明顯地被引導到支持高端市場的超大規模增長。根據對高淨值人士的收藏調查結果,他們在2022年的支出比疫情之前要多,包括在高端藝術品的份額增加。調查顯示,雖然在2019年至2022年間,他們在5萬美元以下的支出份額縮減逾半,但百萬美元以上的支出比例從18%增加到31%,而千萬美元以上的支出比例更翻倍至12%。高淨值人士普遍對2023年的全球藝術市場保持樂觀,其中77%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更有逾半數計畫在今年購買藝術品。
儘管2023年初的全球經濟前景略低於去年底的氛圍,基於通膨膨、供應鏈壓力與俄烏戰爭持續對許多活動造成嚴重影響,但多數的預測仍將是和緩地爬升。隨著中國經濟的重啟開放可能會提振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在今年,中國和印度將共同貢獻全球增幅的一半,這亦有助驅動壓抑已久的供應和需求,推動中國藝術市場恢復到疫情前的程度。在經銷商當中,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受訪者對接下來一年的前景最為樂觀,有68%經銷商預計2023年將是表現更理想的一年。在未來幾年,不同經濟體的表現和財富分配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將直接或間接地滲透到藝術市場。儘管經濟及政治局勢仍未明朗,國際貿易規管的緊縮也為藝術產業帶來挑戰,加上各地區在後疫情的復甦步伐並不一致,但此份報告仍反映出支持藝術產業發展的充分動力,以及全球市場對藝術需求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