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X教育】傘運後,面對全面性沮喪的香港,藝術如何庇護青少年的心靈:兆基創意書院

【藝術X教育】傘運後,面對全面性沮喪的香港,藝術如何庇護青少年的心靈:兆基創意書院

兆基創意書院提供發聲平台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切身議題。(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提到香港,我們多數的印象停留在高度…
兆基創意書院提供發聲平台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切身議題。(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提到香港,我們多數的印象停留在高度商業、國際化、充斥高階白領光鮮的華人金融城市意象,但某些數據也顯示出香港另外的陰暗面。包括因為學業等因素壓力,香港平均約9.3日便有一名24歲以下的青少年自殺身亡,包括2016年3月學校剛開學的九天內超過六起11至21歲學生自殺,引發社會關注。而香港大學等十所院校發表的調查中亦指出,約有50至60%的香港大學生出現憂鬱、焦慮及壓力等情緒反應。
這些高比例的憂慮數據,常讓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助理校長李以進自問:「藝術可以怎麼幫助這些青少年?」兆基創意書院於2006年創立,是香港第一所藝術高中,提供藝術、設計、文化教育為主的中等藝術教育課程,地點位於九龍城區樂富以南的九龍仔,由李兆基基金會贊助及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辦。
兆基創意書院外觀。(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李以進說明兆基創意書院是2006年,當時政府想要打造文創產業,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香港六大優勢產業之一,隨著西九文化藝術區即將落成,創意文化人才被重視下,所產生的直資高中(註)。即便目前香港的直資學校政策因總體政策轉向而漸趨不明朗,但李以進仍說道,「雖是文化政策夭折下的產物,但我們有12年的歷史,並持續培養多元的文創人才,使其能夠與文創產業直接地連結對話。」
藝術之於學生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學院教師成員組成多元,包括藝術家、作家、創客、工匠等各種專業能力,並對藝術與文化充滿熱誠,兆基創意書院對於香港來說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除了上述談到青少年高憂鬱比例的問題,李以進也提到香港的離婚率非常高,離婚率高達34.3%,因此有許多學生進到學校前,就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成長,並可能曾經面對家暴的狀況,而學校裡也普遍存在霸凌的問題,「很多學生入學前就有面對過霸凌,這都是香港學生在教育過程所面對的實際狀況。」
此外,香港住房負擔非常昂貴、貧富差距極大,李以進更列舉近期親子新聞,以反映香港教育的現場,其一是香港書展,一位焦慮的母親不是購買大量合適青少年閱讀的文學讀物,而是狂掃20本練習本回家供小孩考試練習之用;另一位母親更瘋狂,則是帶著小孩請醫生開過動症兒童所使用的ADHD用藥,給沒有患病的孩子使用,只因家長相信這些藥物可以讓小孩更冷靜,而有更好的學習成果。「亞洲的父母總認為只有當醫生、律師、工程師才有未來,這就是我們每天面對香港教育的實況。」
在香港政治情況也同樣嚴峻,「雨傘運動」功敗垂成後,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都顯得沮喪,「老師們很常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幫助學生去應對?那這樣藝術教育存在還有意義嗎?或是藝術對於學生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麼?」
兆基創意書院校內創意課程現場。(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用藝術修補對民主與家庭的認識
目前兆基創意書院於2014年開始,進行雙軌課程,同時提供「香港中學文憑」及「創意藝術文憑」課程。李以進認為藝術可以為青少年帶來信任、自信、信念、親友、社區與民主等價值得思考,「目前香港社會並非完全的民主制,但民主和社區所具備的價值,我們應當怎麼在課程中落實?」
書院有導師制度,師生除了授課的關係,有更多情感的連結。並盡可能讓學生體會創造的自由,例如雖有校服,但可以自由搭配、選擇色系與在衣服上做出尊重設計師的創意,校園也允許塗鴉,班級可設計有自己風格的教室空間,學生可自由舉辦任何學會。
兆基創意書院校外課程體驗。(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兆基創意書院民主牆。(本刊資料室,攝影/潘思穎)
另外設置「民主牆」,希望在這片牆上,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事情中觀察,並揮灑他們的倡議,「透過『民主牆』,不見得會達成共識,但可以看到關於議題辯論、討論的過程。」校園也提供發聲平台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切身的議題,包括制服的規則、髮禁、上課時間的延遲等,「他們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聆聽與尊重不同的意見,和理解共識如何產生。」面對近年香港青少年高比例的憂鬱與自殺率,學校也設置「正面思考」的冥想練習課程,以及「緩慢步行」街區,練習放慢腳步的課程,透過實際的學習機會,讓這些心靈問題能夠被正視。
兆基創意書院正面冥想練習課程。(兆基創意書院提供)
李以進在講座最後放映一部由在學學生所拍攝的影片作為結尾,影片雖然生澀,卻溫暖道盡學生對於母女情感的相互守望,「我希望學生不要只是焦慮於怎麼進入產業,這也許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更是在學習過程終能體察周遭,包括重新省思自己與家人間的關係。」
※本文整理自雜學講堂【國際中等及高等藝術教育的現況與未來】。

註 直接資助計劃(Direct Subsidy Scheme),簡稱直資,是一個在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畫,也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之一。計畫目標是以促進優質的私立學校發展,為鼓勵學生提供教育水平的非官立中學及資助學校以外的更多選擇。教學以開放式為主,以提高私立學校的教育質素。受此計劃資助的學校稱為直資學校,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接近私立學校。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