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期
關於明朝安國「十鼓齋」收藏宋拓《石鼓文》之我見(下)
數十年來安國「十鼓齋石鼓文」在《石鼓文》拓本中第一的地位已成定局。若非這次國內本的出現,若非當年朵雲軒余氏,秦氏後人的啟...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地景文化的形象塑造與傳承
黃山古名「黔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於南嶺山脈,山體以花崗岩構成,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稱...
總體經濟大師的個體經濟實踐:凱因斯的藝術投資
2018年3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了一篇名為《當凱因斯扮演藝術品買家時》(W...
百年拍賣行的時代觀察:專訪佳士得、富藝斯、邦瀚斯
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鼎盛時期,佳士得香港2003年的總銷售額為7.8億港元,相若於前一年的7.5億港元。2...
臺靜農三碑與其衡方碑風隸書試析:趨訪董作賓、英千里墓與沈剛伯紀念亭
今年(2020)初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臺靜農(1902-1990)溫州街25號故居險被臺大拆除...
多元相容、特色獨具——從「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看遼代文物的特徵
現代人對契丹的印象多來自小說或影視劇,真實的契丹人究竟如何?比如契丹的衣食住行用有何特別之處?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呈現什...
新冠疫情之下的藝術市場:我們為何收藏?
從新冠病毒疫情以來,各個產業為了面對突如其來的阻絕,莫不苦思因應之道。高度仰賴實體接觸與交流的藝術產業,也不得不加快數位...
藝術史大補帖, 46件故宮書畫南院首登場──專訪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策展團隊
故宮南部院區S203室書畫藝術史,暑期輔導課開班了。回應觀眾期待的書畫特展專室,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於6月...
名山大川盡在故宮:專訪「攬勝—近現代實景山水畫展」 策展人劉宇珍
FUN暑假,漫遊SLOW,不能出國旅遊名山大川,就來故宮。在此,遍訪大江南北名勝景點,嘉興、廬山、黃山、華山、嶗山、莫干...
真沉深清:淺談康木祥的藝術
康木祥藝術創作故事的啟程在苗栗通霄的海邊,成長在親近大自然的他在很年輕的時候接觸木雕,也使用漂流木進行創作。隨後的幾十年...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