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當代藝術
【高森信男專欄】2010年代國際藝壇交流筆記:比較近的亞細亞
2010年代離臺灣較近的亞洲國家各自踏上了何種藝術發展的軌跡?韓國藝壇受惠於2010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並隨著韓國整體競...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高森信男專欄】寮國現當代藝術田野隨筆
寮國位處內陸的特質,不僅塑造了寮國的民族性,也影響了寮國藝術的發展。東方主義式的視角,渴望尋求某種田園詩歌式的鄉村「亞洲...
關於那些難以和解的情緒:Roby Dwi Antono台灣首次個展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當「Urban art」正形成一股新藝術浪潮時,我們或許可以從那些藝術創作裡的揉捏成果,判別其藝術性與創作性。此次Dop...
聚焦東南亞當代藝術:《東南亞:策展空間》揭開多維實踐方式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規劃翻譯、典藏藝術家庭編輯製作的策展學文集《東南亞:策展空間》於27日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
自我.國際想像.後交流:2010年代台灣/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的表裡世界
近年來漸趨密集、乃至於漸趨體制化的東南亞交流,不僅影響了台灣內部的藝術發展,同時也對東南亞當代藝術圈,以及其他對參與東南...
被淋了全身溼透之後:關於「太陽雨」的省思
當「太陽雨」一展於台灣再現時,我們也必須要很遺憾的說,當台灣藝術體制站在選擇自我生產論述以及借用他人註解的藝術史關卡時,...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