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從「繪本不只是童書」到「波隆那熱潮」,重新思考「童書裡的繪本」
當我們真正理解童書,我們就會越對童書的深奧與艱難感到謙遜。許多一流的創作者終其一生都在嘗試捕捉兒童的心性而未可得。所以,...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談圖畫書《藍莓歐姆蛋捲》中的文字運用──一個文字作者的觀點
整個故事中,勒梅爾以大量文字聚焦在主角大熊的言行舉止,同時透過台詞與對話的運用,讓角色躍然紙上。而大量活潑的對話運用,也...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一起來翻玩(FLIP)!──後現代寫作方法的思考(三)
後現代的「翻玩」,主要是從既有的文本/故事中擷取素材,激發靈感,加以運用。然而,失敗的翻玩的作品經常得到「流於表面」、「...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一起來翻玩(FLIP)!──後現代寫作方法的思考(二)
到底怎麼樣的翻玩才能為讀者創造更多驚喜和感動,使翻玩的作品更具「原創性」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找到意義」,其次才是...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一起來翻玩(FLIP)!──後現代寫作方法的思考(一)
尤其是圖畫書,經常以經典童話的角色和故事進行「翻玩」。然而,這種方法乍看很簡單,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在文字故事中又是如何...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從童書創作者的角度談「#台灣原創」一詞(二)。
台灣的童書顯得如此模糊,尤其在「原創」與「文學」這個層面上。童書就是「兒童與青少年讀物」,再沒有分別,也無需定位。這樣的...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從童書創作者的角度談「#台灣原創」一詞(一)。
在我實際出版作品之前,老實說,對於「台灣原創」,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直到實際從事寫作出版之後,才知道「台灣原創童書」有多...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從「童書這詞,要是馬上能消失該有多好啊!」,重新思考童書的本質──一個童書創作者的觀點(下)
不少對童書的誤解,出自於不夠理解童書讀者其實具有極大的跨度。我們指的「兒童」可以從剛出生的寶寶到十八歲以前的青少年。在越...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從「童書這詞,要是馬上能消失該有多好啊!」,重新思考童書的本質──一個童書創作者的觀點(上)
我認為五味太郎這句話,是當時和長新太對談間的一句感言,感概「大人式的理解」在圖畫書創作上所造成的限制,而不是想標榜「我想...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