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於個人興趣的關係,我留意到後現代頗具代表性的音樂製作方式之一,就是從既有的音樂作品裡找到「寶藏」,取樣出(SAMPLE)片段出來,當成「素材」(例如:一個音樂片段、一段鼓節奏,一段人聲」……),接著進行改造變化與拼湊的「翻玩」(FLIP)概念和技巧,和圖像創作上的「拼貼」技巧,非常相近。
那麼,兒童文學創作上有沒有很相似的技巧和手法呢?仔細一想,童書裡面的確有不少相似的情況,尤其是圖畫書,經常以經典童話的角色和故事進行「翻玩」。然而,這種方法乍看很簡單,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在文字故事中又是如何運用?
以下,筆者將透過本系列文章,思考「翻玩」的觀念與技巧,以及在兒童文學寫作上運用的可能性。
後現代的創作思維
簡化來說,後現代從「太陽底下無新事」調調,延伸出「從過往挖掘珍寶,向過去致敬」並玩出新花樣的思維。
實際上,天底下不一定沒有新鮮事,但相比於人類悠長文化的豐富累積,如今要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的確越來越困難。因此對過往前人的豐碩成果,抱持珍視、致敬、傳承的心情,並藉此找到許多令人感動、激動的素材,在重溫舊感動的過程中,啟發出各種新的可能,其實頗富人文意義。
儘管有些創作者認為從舊作品中取材的手法,不是值得推崇的藝術創作精神,無論如何,這樣的手法已廣被接受運用,並且成果豐碩。而這樣的創作思維與手段,重點不只在於「拿現成的好東西來用」,更在於藉此「激發出更多的創意」。
先談談「改寫與致敬」
在真正討論「翻玩」的技巧之前,我想先討論「改寫」與「致敬」的問題。
從哲學上探討「原創」本質,或許會得出「真正的原創」並不存在的結果;而從法律上定義創作的「原創性」,首先包含了「原始性」(originality),又稱為「獨立創作」(independent creation),指的是著作為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而未接觸參考他人著作的情況(經由接觸(access)並進而抄襲他人之作品,均不具有原創性),其次是「創意程度高低(獨特性/新穎性)」的「創作性」兩個層面。(見〈著作權法「原創性」概念之解析〉,羅明通)。
由於兒童文學中有豐富的童話、民間故事經典,因此創作者成為創作者獲得靈感啟發的寶藏。年代久遠的作品,取材上比較不容易產生法律的問題。然而若是取材現當代作品,就需要特別留意。然而,除了法律的問題,其實也該特別留意道德的問題。
童書上常見「改寫」的作品,大多是為了讓原本較複雜難懂(語言或篇幅)的作品,變得更容易讓孩子閱讀。除了文句篇幅的簡化,也有賴作者的技術,能夠在簡化的過程中,保留原作的精神。看起來,也有「翻玩」的味道。
然而,改寫知名的經典作品,通常都會清楚標明「改寫」;但若是較不為人知的作品的改寫,創作者把改寫做為障眼法,模糊成自己的原創,則是濫用。
更加容易被濫用的是「致敬」。「致敬」本是出於對某篇作品的喜愛或推崇,創作者因此特意模仿了原作的風格、情節等,因此讀起來本就和原作有不同程度高低的神似。
「致敬」是一種刻意而為的創作手法,雖然符合我們提到的「翻玩」的概念,但也經常被用來遮掩創作力的不足,合理化抄襲心態的手段。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寫出沒有「抄襲嫌疑」的致敬作品,否則常在發表或出版的同時,就應公開聲明(寫在作者的話或者前言),而不該在遭到質疑的時候才被動澄清。
另外,如果被致敬的對象感到有被抄襲模仿的不適感,我認為就算是失敗的致敬。既然要致敬,就要讓原作者感到榮耀,感到原有作品受到重視,而不是靈感和巧思被竊取利用。
法律上是否構成抄襲,要看法律上實際證據的判斷。但是否抱持抄襲心態,恐怕只有創作者本人才知道,則是道德問題。
會被認為是「抄襲」的故事,通常不只是某個(些)角色,或者某個片段情節讓人覺得相似,更在於情節高度近似,甚至連創造感動的方式都過於貼近原作,以致於怎麼解釋也難以令人信服;尤其是創作者在被質疑之後(而且讀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本以為是出色的原創),才委屈萬分的跳出來「補充說明」自己是帶著敬意「致敬」某人某作而寫成的作品,仍舊無法擺脫滑頭、取巧、抄襲的觀感,因此不可不慎。
結語
創作者都會有遇到瓶頸,靈感匱乏的狀況,但若動不動就「慣性致敬」,而創作出的作品又沒有帶來足夠的新鮮感或感動,那就成了悲劇。拙劣的致敬,往往和抄襲、取巧只有一線之隔。
身為創作人,還是要在道德上尊重「原創性」,否則濫用「翻玩」只會造成「後現代災難」,把仿作歪曲合理化自己的原創,無論法律上是否構成抄襲,道德上都令人反感。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知道,要進行「翻玩」,必須要能夠在不構成抄襲、有創意的前提下來進行。該如何著手,我們下一回繼續討論。
兒童文學博士。現專職童書創作,偶兼評論、賞析與導讀。
覺得文本就像料理,而好的料理更形成了一個充滿奧秘的小宇宙。嘗試結合創作與理論中的理性與感性,分析文本中各種食材與手法間的微妙關係,探索各種滋味的可能性。曾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長期撰寫書評與年度觀察報告。創作代表著作為《妖怪新聞社》系列3冊(巴巴文化)。其餘作品散見兒童報紙與刊物。曾獲:九歌年度童話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藝評台評論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