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保存
最早不一定最好:談文物保存,專訪臺南孔廟御匾修復師江武釗
對修復師來說,古今文物的特性相當類似,修復不只是存在幾百年前的古物,現代藝術品也同樣有作品的生命歷程。如何維持穩定的文物...
再現主體:世界、地域及多元當代視野下的臺灣藝術史研究
從「東亞文化圈中的臺灣美術」、「庶民文化觀點的臺灣藝術史」、「職人觀點的臺灣藝術史」、「臺灣原住民聚落生活與建築文化中建...
儲存生活記憶的倉庫:喜多家酒倉建築被列為日本指定重要文化財
喜多家的酒倉於1870年建設,還保留著正面的大入口和進行混合材料作業的踏腳處等特徵。前倉庫則是於江戶後期建設的「土蔵」,...
剛修復完又遭祝融災,首里城命運多舛
即便在五個小時搶救下,首里城的木造建築仍不敵強烈火勢,付之一炬。總計燒毀六棟建築共4,200平方公尺,疏散30多名居民。...
日本「墓仔埔」的秘密
事實上從稀少的歷史文獻資料中,歷史學者多數透過早期人們的墳葬品拼湊他們的生活。
從文保抗爭走向體制改革:洪致文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首任籌備處主任
台北機廠自2017年開始「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區開放」模式的修復再利用,今年8月13日獲行政院正式核定設立「國家鐵道博...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