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與淺山相映:關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淺山行路人」
藝術季中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量體巨大的作品,「淺山」地景更是提供了藝術家創作發想的舞台,像是久保寬子赤裸雙足造型的《台灣泥...
共創是創造集體記憶的起始點:專訪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鄒婷、馮馨
對林怡華而言,場外(Off-Site)策展的相當關鍵的元素,正是「偶然與巧合」與「不可預期性」,因高度互動交流,所產生的...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當我們以城市策展趨勢重探以下兩檔展覽:2018年舉辦的「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和2019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或許可...
【台灣當代藝術之方言的書寫與實踐】重探台灣創作之土地感與批判的能動性
或許,藉由這個專題所描繪出來的研究路徑,再次地回頭來看台灣藝術史和在地的創作痕跡,我們將能夠不再糾結於「什麼不是本土」或...
社群媒體下的藝術節操作分析
許多藝術節、藝術祭或是藝術季等活動,都會設立粉絲專頁以作為宣傳之用。是否所有的藝術節都要仰賴社群媒體的數字才能證明成功與...
在藝術祭反思藝術祭:林怡華談當策展離開美術館那道牆後
離開了藝博會的舞台,林怡華對展覽策畫的腳步並沒有停歇,甚至一反藝博會菁英與華貴的品味,從「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