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璋
尋找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藝術社會關係——「操演性」策展實踐
操演性策展經常以事件或情境干預的形式實現作品。實踐性的實驗方法作為自我反省的機制,也讓藝術公共性以公領域(public ...
策展系譜:策展(curature)的「照料」永遠夾雜在治療(cure)與控制(control)之間
誠如許多有關策展的過去寫作,往往會從「策展」的字源重新思考意義——策展人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在...
反思「綠島人權藝術季」:綠島觀點
當代藝術創作與本島庶民生活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綠島人權藝術季」難以迴避的問題意識。尤其,當綠島居民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的接收...
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正式試營運,將跨出臺灣攝影產業健全第一步
乘載著攝影界和影像文化推廣的期待,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自3月25日至4月18日展開試營運。
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背離或被迫遠離於主論述之外的鮮明印記
今年二度策劃該藝術季的策展人羅秀芝,開始選擇向外擴延,以概念性的主題——「邊緣者」——作為發想骨幹。談起這個看似抽象,卻...
林宏璋《策展詩學》序言: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的民主價值,晚近提出「教育轉向」策展的自我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之公共行...
一個待測試的美術館動力學:在陳愷璜與林宏璋想像裡的未來關美館
【書評】《人造地獄》:關係前後,你的參與不保證我的政治
作者畢莎普清楚質疑「關係美學」中參與政治性的成分:到底誰來參與(誰不能來)?參與了什麼?如何參與?又是誰發動了參與等等?...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