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再「憲」文化的權利:冷衙門與熱倡議如何捲動「文化權利入憲」的輿論?
關於文化權利入憲要強調的是,它是憲法裡關於人權(也就是基本權)的申張,而非「基本國策」的章節段落的補充或覆述。原先基本權...
文化部發布新人事:廖仁義接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專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接任;原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專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文策院第二屆董監事名單公佈,前文化部政次彭俊亨兼任董事長
文化部今(25)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文策院董事長將由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教授彭俊亨兼任。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相信第二屆董...
你為何保持沉默?噤言年代的藝壇異議現象
當代台灣藝術界的生存之道,可以從世俗定義的「趨大化的資源擁有者」,看出成功的經營態度。適時與選擇性的「保持沉默」或「保持...
文化治理倒退嚕,全國文化會議民間共同審議與決策機制被消失:520總統就職兩年文化政策總體檢
會議強調全國文化會議的設置,是為確保人民享有參與文化政策與法規制定的權利;持續賦予文化公民參政、文化公民權落實的機會。同...
事前審查和比例原則:從今昔言論自由的艱難取得,向最高文化機關表達捍衛的決心
若徹底思考言論自由保障的實踐,這些案例呈現了事前審查會造成寒蟬效應和自我檢查,讓任何保障都不再具有實質意義。從歷史的言論...
【涉己新聞】吳牧青指控文化部長李永得要求謝春德展演節目將其除名,事件爭點總整理
隨著過去這一週相關當事人陸續回應卻無所交集,本案爭議究竟為何?而在其個人權益與真相釐清的層次之外,本案從記者會的訴求、立...
【蕭文杰專欄】千萬毋通剩一張嘴:回應文化部「文資辨別SOP:停、看、聽」
網紅的淨山活動,會將所謂的歷史遺跡當垃圾清除,是對山林歷史教育的無知,而台灣長期以來校園不重視「文資教育」。但台灣的文資...
「2022思辨之夜」:疫情下普世人權的在地「動態編譯」,以及公民社會的集體重建
從去年的主題「後疫情時代生活指南」推進至今年的「動態編譯」,「思辨之夜」致力即時回應疫情劇變下的社會關係,共商公民社會的...
九品芝麻官、行之未然的文化部組織機構改造─以梁永斐兼任國美館、史博館館長為例
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現任館長廖新田借調4年期滿,將歸建臺灣藝術大學任教,館長一職將由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同時兼任。對...
文章導覽
1
...
4
5
6
7
8
...
1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