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展「The Enigmatic Museum」中,傑拉姆(Luke Jerram)《月之博物館》(Museum of the moon)。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一年一度的台北藝術盛會「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ART TAIPEI」)即將於10月26日至10月29 日於台北世貿中心一館隆重登場。去年 ART TAIPEI以「學術先行、市場在後」引起熱烈迴響,今年持續深化「私人美術館」概念,以「無形的美術館」為主軸,形塑一場美術館規格的藝術盛會,為藏家與觀者開啟國際新視角。
談到本屆年度主題「無形的美術館」的緣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接受訪問時表示,去年ART TAIPEI之所以聚焦於私人美術館的崛起,主要是希望透過ART TAIPEI反應亞洲藝術的整體現象。「雖然台灣的私人美術館並沒有那麼興盛,但放眼望去諸如中國、日本、韓國,甚至遠及中東等都有為數精彩且豐富的私人美術館,我們希望藉此議題,拉升台灣藝術產業的國際視野,不只是聚焦在自己本身,而是打開眼界吸引正面能量進來,讓ART TAIPEI成為藝術交流與相互學習的平台。所以今年定調無形美術館,就是要昇華和超越,打破對既有美術館的思維!今年的宗旨大象無形,大地的氣象,無邊無界的思維,讓更多的可能性在此發生。我希望大家保有對美術館的想像,透過優質的氛圍,讓藏家和觀者走進ART TAIPEI就如同走進美術館。」
新創舉登場:台灣藏家錄像藝術收藏展
除了打造一座美術館等級的藝術展會外,近兩年來ART TAIPEI積極與台灣藏家建立深厚的互動關係也卓然有成,今年的一大創舉是推出由台灣藏家聯誼會舉辦的「開.窗:藏家錄像藝術收藏展」。鍾經新表示,台灣藏家擁有精彩的錄像藝術收藏,去年即已醞釀此想法,但苦於未能找到合適的題材呈現,如今在萬事俱備下終於可以把台灣藏家在錄像藝術的收藏成果與眼界呈現給大眾。
「開.窗:藏家錄像藝術收藏展」,推出16位藝術家,共24件作品。展出藝術家如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麥克尼爾(Jess Macneil)、袁廣鳴、崔廣宇、高俊宏、近藤聰乃(Akino Kondoh)、周育正、許家維、劉肇興、許哲瑜、三好愛(Ai Miyoshi)、陳依純、戶島麻貴(Maki Toshima)張立人、吳其育、吳長蓉等。難得的是,此展中可見美國知名錄像藝術家維歐拉的錄像之作《Becoming Light》,此作於2005年完成。維歐拉被視為新媒體藝術先驅,作品深受東西方宗教影響,主題環繞在人與生死與情感之間,其獨特的圖像與音樂的結合深受藏家的喜愛與推崇,此次展出的《Becoming Light》為其代表之一。此外,如近年在亞洲乃至歐洲各大錄像藝術展中表現出色的台灣中生代錄像藝術家陳依純,亦有三件於2015年完成的系列「完美製造一小甜甜1-3」(Perfect Cyborg – Candy Candy),以現代社會發展下的工業和社會階級為核心思想,藝術家以1979年風行的經典卡通小甜甜為主角,由機械的身體支撐著不老的青春面貌,藉以反思科技發達對人類所產生的影響,科技取代了人類的青春、智慧,宰制著人類的靈魂。
「開.窗:藏家錄像藝術收藏展」展出作品之一,崔廣宇2014年的作品《再來一次》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別具風貌的美術館巡禮
為呼應年度主題「無形的美術館」,由ART TAIPEI團隊所策劃的「美術館特區」也十分有看頭。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有章藝術博物館、鳳甲美術館以及毓繡美術館連袂登場展出館內精彩典藏。鍾經新表示去年就想做美術館特區,但礙於場地有限而作罷,而今屆擴展至四個展區,因此也得以實現去年即萌生的想法。「我希望介紹台灣公、私立美術館各自的館藏特色,雖然ART TAIPEI是商業博覽會,但我們追求學術的價值和藝術性,和私人美術館有很好的良性互動。像是這次毓繡美術館也是鼎力相助,確定展位後立即提供3D立體圖很令人感動,他們帶來超寫實雕塑的澳洲藝術家山姆.詹克斯(Sam Jinks)作品十分精彩。」其他則包括以典藏行為藝術為特色的當代館,這次會透過錄像作品呈現行為藝術的美學,還會開展沙龍對談。而以湘繡收藏聞名的鳳甲美術館,則推出侯怡亭的錄像作品,展場中將以攝影輸出與刺繡為主題,討論全球化的當下人們的自我文化認同,也是今年ART TAIPEI的一大亮點。此外,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有章藝術博物館也將展出類型各異的台灣中生代藝術家之作,如齊簡、蔡年玨、莊立豪、王弘志、羅景中、張君懿與陳志誠等皆有新作呈現。
「美術館特區」的有章藝術博物館展出莊立豪《3.1416》。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科技藝術 神秘的博物館
近年來,科技藝術逐漸受到認同與關注,本屆ART TAIPEI亦將帶來感官綺麗體驗的「科技特展」。除了吸睛亮點的《月之博物館》(Museum of the moon)外,特別以「謎樣博物館」(The Enigmatic Museum )為主題,透過數位工具和科技,引領觀者走進如夢似幻的奇幻世界,拉近與作品間的距離。去年,ART TAIPEI邀請到威尼斯電影節榮獲VR虛擬實境競賽片單元「最佳體驗大獎」(Best VR Experience)的黃心健參展深獲好評,今年則擴大規模展出三件大型之作,另外兩件是澳洲藝術家基特.韋伯斯特(Kit Webster)和台灣藝術家陶亞倫。韋伯斯特帶來的作品《謎》(Enigmatica),利用裝置藝術、影像、電子音樂營造觀者可以自由進入的奇特感官環境,創造出多變化的離奇幻象。另外,今年榮獲西班牙「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MADATAC)獎項的陶亞倫也帶來精彩的作品,透過VR技術讓觀者在雄偉的建築空間穿梭滑翔,遊走在真實與虛幻,藉以闡述眼睛所見的一切不過是存在於心智中的超真實。
科技特展「The Enigmatic Museum」中,基特.韋伯斯特( Kit Webster)《聯覺影像雕塑》。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有別於去年的公共藝術展區呈現形式,今年的公共藝術展區設置於展會中的各大主要走道,並推出四件重量級的藝術家之作,包括采泥藝術的劉柏村《八方維度之金剛造》、赤粒藝術的日本藝術家木戶修(Osamu Kido)的《SPIRAL.TNW》,新加坡國際當代藝術協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Society,SICAS)展出波蘭雕塑家Jerzy Jotka Kędziora 《An Acrobatic Trio》以及日本聲音藝術家赤松音呂(Nelo Akamatsu)之作,其中赤松音呂一件於2016至2018年創作的《手水缽漩渦瓶》(Chozumaki)也將現身展會,此作在設計過的玻璃器皿中注滿水,容器底部產生渦流,捲入渦流的氣泡會發出奇怪的聲音,在視覺和聲音不斷改變下,擴展觀者與外在世界的認知,亦是展會的一大亮點。
隨著亞洲藝博會競爭白熱化,ART TAIPEI也面臨多方挑戰,鍾經新笑著說 ART TAIPEI和其他的商業團體最大的差異是,「我們是從台灣土地長出來,背負的不只是商業的利益,也包括維繫會員穩定的成長,更重要的是ART TAIPEI是台灣藝術產業的風向標,這是我們的格局。」她認為外來的團體注重商業利益,或許做了兩、三年就會轉向,對台灣並不具實質且長遠的意義。「但ART TAIPEI不一樣,我們要的是命脈永續長存,我們不會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就劃下句點,這就是使命感的差異,是商業團體所無法取代的!」
邁入25週年的ART TAIPEI,今年策劃的特展內容豐富令人目不暇給,除了美術館特區、科技藝術展以及台灣藏家錄像收藏展等外,繼去年的「世紀先鋒台灣現代繪畫群像展」今年亦聚焦於市場熱門的戰後美術,以「共振.迴圈——台灣戰後美術」為題推出25位前輩藝術家之作,也十分值得期待。談及要如何翻轉25歲的ART TAIPEI,使之與時俱進?鍾經新充滿自信表示:「今年的ART TAIPEI我們提出很多新穎的企畫都是一種創新;我喜歡做引領風潮的事情,這是我的性格,因為首創才能夠吸引大家的關注,對我而言,創造新點子就是藝博會每年能持續吸引人走進來的關鍵。」
「共振.迴圈——台灣戰後美術」推出25位前輩藝術家之作,包含李錫奇《本位新發》。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Tags
陳意華( 11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