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疊石問路,尋向所志——專訪ART TAIPEI三回戰前夕的畫協理事長鍾經新

疊石問路,尋向所志——專訪ART TAIPEI三回戰前夕的畫協理事長鍾經新

發展了40年、面臨區域政經局勢轉型、全球博覽會建制化的時代問津,究竟台灣的藝術產業怎樣為創作生產、經濟鏈結、推廣教育、收藏品味進行找路?這可能不會是畫協及其理事長鍾經新要獨然面對的任務,然而,理當是這位首度連任理事長的大象藝術空間館負責人,所要面臨的重要考驗。
疊石,記路;尋石,找路。這是荒野登山或溪谷溯行者,在無植被的荒原溪谷或碎石坡地景下的尋路文化,也是發展了40年、面臨區域政經局勢轉型、全球博覽會建制化的時代問津,究竟台灣的藝術產業怎樣為創作生產、經濟鏈結、推廣教育、收藏品味進行找路?

這可能不會是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簡稱畫協)及其理事長鍾經新要獨然面對的任務,然而,理當是這位首度連任理事長的大象藝術空間館負責人,所要面臨的重要考驗。

疊石一:與公視合作製播的《藝術推手》
在201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ART TAIPEI」)發佈記者會上,主持人即《藝術推手》節目主持名作家劉軒,他開場介紹這特殊的雙重角色,也為ART TAIPEI在某種媒體性的推廣企圖,作了開場白。
「《藝術推手》這系列節目的構想,從去年ART TAIPEI期間開始洽談。」鍾經新回憶,「不過在去年10月的時候,我還沒有打算(再競選)連任。」最初,是公視陳郁秀董事長提起,也邀她做了一次短訪,雙方都認為可以有更多的合作,過往台灣在電視頻道的藝術節目,向來是以介紹藝術家或作品為主,很少深入畫廊、博覽會、收藏家、經紀人等的角色作為主體。於是,《藝術推手》側重在產業支援體系的軸線,遂成為這節目的由來。
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暨公視節目《藝術的推手》發佈會。現場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與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合影留念。(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問路一:畫協/台北藝博,誰的推手?
因而,此節目的預算就在公廣集團與畫協各出一半的財務規劃下上路了。值得一提的是,《藝術推手》的製作裡,並沒有如外界預料的,「排除」在這一兩年(因為不看好ART TAIPEI的市場代表性)轉戰「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簡稱台北當代藝博)陣營的部分一線畫廊名單。
鍾經新在業界的好強,已在前兩年執掌畫協和藝博會,並同時面對著龐大區域市場變數的壓力下,展露無遺。她理解這同時是她的挑戰或機會。
 
「現在這年代,觀眾傾向到藝博會看展而不是平常到畫廊看展。」經營大象藝術空間館12年的鍾經新,自承仍是相當新進資淺的從業者,但她在言談間,不忘反覆自問:展覽的氣勢如何上升?參展畫廊的銷售成績如何?各區的策劃品質到哪?……宛若網球場上激戰中的選手,廝殺中的自我打氣和提醒。
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貴賓合影。左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游文玫、畫廊協會常務理事廖小玟、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執行委員會執委劉銘浩、台北市文化局專門委員李秉真、畫廊協會理事許文智、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執行委員會執委張凱廸代理人黃重仁、主持人劉軒。(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疊石二:區域政經和藝術市場變局
但同時地,這些問題也再再叩問著亞洲藝術市場版圖的潛在變化,這中間包括:中國市場熱的退燒、新加坡Art Stage的退場、香港反送中抗爭與金融自由市場的變局,都是包圍著這位作為第二位畫協女性理事長的決策與反應——即使,綜觀台北一線畫廊版圖,早已公認當代藝術市場是「女力」的天下。

鍾經新認為,台灣的畫廊體質相對於中國卻是耐挫率高的一群,在於台灣畫廊產業文化已近40年(相對於中國的20年),底蘊足以承受短期的波盪。

「在台灣,業界常講『(經營)十年以上才叫畫廊』,可是,在中國大陸,十年早就是一個很大的檻。」
問路二:多位畫廊一軍好手退陣,ART TAIPEI的未來性與陰影
她不避諱、也難以避諱,這一兩年,所面臨的最大宗問題總是「台北當代藝博來台灣,畫協和ART TAIPEI要如何因應?」在輿論政治之外,業界諸多小道消息、黑特雜音,也反映許多業內人士對「世界級一軍版圖進軍台灣」表現出對台北藝博的看壞。
「從今年的招商結果來看,我們參展家數沒有影響,今年的展區豐富性甚至還更強。」回顧這一年,鍾經新拿出自我證明的話語,像是多次挽救破發點逆境的網球員,她認為這些外來刺激是更大的動能:「我的個性就是不服輸,越是具挑戰的我就越要去面對。」
「ART TAIPEI過去可能就是長期公認的龍頭老大,因此素來就有比較『穩定的思維』,所以面對這樣的刺激,當你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反而是一件好事。」鍾經新剖析,目前的環境無法單求安全牌的經營方式,加上她的個性,就造成這兩、三年來,藝博會的轉向帶有強烈的鍾氏風格。
今年Asia +參展展商木木藝術將帶來黃柏皓2019年的作品「空色」系列。(木木藝術提供)
像目前的「ASIA +」展會單元,來自於2017年(含)以前的「Frontier」(藝術前線)與「Future」(新秀登場)兩單元,但自從去年發現報名參展的展商品質並不是非常符合原初的設定,鍾經新便大膽倡議將兩單元合併,並改採邀請制。一些付不起40平方公尺以上展位租金的優質亞洲畫廊,就得以進到「ASIA +」區塊。

她再度拿出數字力抗這一年來看衰大環境給的逆勢:「ASIA +」去年14家參展的畫廊,除了一、二家銷售狀況較不理想之外,其他八成以上的畫廊都相當成功。她觀察,這樣的做法,隨即也被今春舉辦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的大會跟進。而今年,「ASIA +」區位的邀展亞洲廠商上升到了17家。

「我們是走小兵立大功的路線!」鍾經新笑著,像是救下兩個對手盤末點,保住發球局之後的振奮。
2019年ART TAIPEI將以特展形式呈現當代雕塑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Kapoor)於2016完成的作品《Mirror-(Colbalt-Blue-to-Magenta-over-Pagan-Gold)》。(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疊石三:學術先行、市場在後
「學術先行、市場在後」是鍾經新自2007年起經營大象藝術空間館的核心理念,也是她經營藝博會的理念。
「2017年我接掌畫協的時候,這樣的理念也被中國大陸的某個市場派人士質疑,但事隔一年,卻發現他們紛紛跟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發現自己推動的理念被認同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最大的。」如同聊到去年將「ASIA+」邀請制單元,被香港巴塞爾藝博會拿去複製,對她而言有種超越招商成績也難以取代的興奮感。
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香格納畫廊(Shangh Art Gallery)將展出藝術家宋濤與季煒煜之「鳥頭」系列攝影作品。(香格納畫廊提供)
問路三:ART TAIPEI執委會獨立化或顧問化?
「今年推動上,當然有些挫折感……」然提及連任理事長前後在推動ART TAIPEI執委會事務的轉折,她少見地露出些許感慨。
「將執委會顧問化」或「藝博會執行長制」兩路線,的確是鍾經新在第二任所面臨的組織架構轉變的最大挑戰。她解釋,執行委員會的章程辦法要經過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投票通過後,要到下一年度才有辦法修改。
然而,「得設執行長」在章程裡似乎是畫協會員的授權,但在鍾經新與現任理事會的評估,卻是理監事會和執行長制在權責與運作效率,遊戲規則的灰色地帶,以致於這三年,在畫廊界有著「強勢領導藝博會的畫協理事長」印象。
鍾經新透露,在一個月前的理監事會上,仍然就「ART TAIPEI是否尋找一位執行長來組織執委會?」進行討論,但理事們在認為目前執委會相關章程還未充分明確定義權責關係之前,因此仍暫不設置執行長的人事。
「到後來大家支持我做的,因為他們也看到我做出的成績。那中間的溝通狀態,在於可能有些委員認為,提出的意見就應該被採納,但終究仍是合議制(因而不會事事滿足各方意見)。」她指出,也許設置執行長的理由在於削弱或平衡理事長在藝博會操盤的執權,但同時在沒有明確的運作流程狀態下,許多籌備的會務事項和決策會顯得冗長而缺乏效率。
「當理事長都沒有辦法下任何決定的時候,它可能就完全失去進度。」而這中間的爭議點,關係在於執委會的重大決策授權,來自於會員大會,而會員大會又是一年一度召開,因此無暇反應短期變動或突發的議題或任務。
 
為回應外界更為「公開透明」的時代聲浪,畫協也在發佈記者會前兩週的9月初,即行公佈完整的執行委員會名單(鍾經新、張逸群、張凱迪、廖苑如、劉銘浩、吳子銜、謝佩霓、白適銘、劉奕成,當中包含畫協理監事、收藏家代表、學界代表)及11 位國內外評審委員名單(王純杰、宮津大輔、田畑幸人、郭昭蘭、謝佩霓、薛保瑕、朱庭逸、劉銘浩、張逸群、張凱廸、王薇薇),引入一定比例的學術委員,某種程度也回應鍾經新最初踏向市場經營者的「學術先行、市場在後」,其中有著更多凱因斯學派的思考。
來自北京的參展畫廊墨斎(Ink Studio)即將於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鄭重賓的水墨創作《寄生物系列5號》。(墨斎提供)
印記:產官學「三不管地帶」製造
「重視品質、注重細節」是鍾經新對於自己擔綱理事長的自信來源,她以大象藝術空間館向來給外界感覺的「一致性」——白淨、明亮、有品味的形象為例。前兩屆的台北藝博也注入這樣的DNA,她自評,今年ART TAIPEI在籌辦過程中涵納的各種意見,和前兩屆相較多了更多元的開放性。
大象藝術空間館今年於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帶來王舒野的創作《「下樓梯的裸女」的時空裸體.即(129)》。(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但這也要回顧她踏入藝術市場經營,與多數畫廊業者較為不同的,是憑藉著較為特殊的學院風格自我認定,同時又是晚近入行者較具企圖和野心的反射。
「我一直用很正面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哪怕挫折不斷地來……,但那些可能就是要促使我更提煉我、提煉ART TAIPEI的地方。」即便決策和行事風格一向以強悍著稱,但她自評,擁有高彈性和廣納意見的能力也是其優勢。
「這屆除了多元化,大概還有年輕化吧。過去總有人批評我無法做出時尚、潮流感的藝術形式……」鍾經新細數那些受批評的弱點或缺點,卻也常出人意表地,樂觀又強悍。也於是,今年展前的主題亮點,找來以可愛「雞」造型、在潮流藝術界著稱的法國塗鴉藝術家Ceet Fouad,先行在松山文創園區進行了一場現地創作。
以當下政治術語形容,今年的ART TAIPEI,潮流系鳳凰飛了進來,也帶來了一堆雞。
法國當代塗鴉藝術家Ceet Fouad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於藝術家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創作前合影留念。(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今年ART TAIPEI的主題「光之再現」,在鍾經新的認知裡,除了是部分亮點作品特性的「物理之光」,也強調還有「藝術之光」和「華人之光」的元素。但話鋒一轉,她也不希望只停留在區域性的特色,因此認為光的意義,應該蘊含更高層次的可能,不去過度定義而使「光」的定義泛化,是她的另類堅持。

在尋求藝術界熱衷的東南亞藝術風潮裡,鍾經新則在今年瞄準了「戰後到台師大學習美術的星、馬、港僑生,以及回歸僑居地的藝術流脈影響」這個看似很小的主題,找出台灣和東南亞在冷戰時代與現當代藝術史中得以另闢蹊徑的可能性。她強調,這不光是今年論壇活動裡的重要單元,也是明年ART TAIPEI的特展主題。

來自韓國首爾的朴榮德畫廊(Galerie Bhak)將於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錄像藝術之父白南准(Nam June Paik)1996年的作品《TV Candle》。(© Galerie Bhak)
「我們在7月去做了一系列田調,才發現其實當時的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為中華文化、藝術教育推廣做了蠻多的努力。」鍾經新指向某些「華人文化」的可能性,不光是傳統的兩岸三地,也包含如何切入當前政府高呼「新南向政策」的實務方法。
除了東南亞華僑的現代藝術史爬梳,畫協也開始著手針對台灣的藝術產業,以編年史的方式進行研究書寫計畫,預計明年ART TAIPEI的時候,便可以出版發行一部分。
只先出版「一部分」說明這計畫的慎重,「也不希望因為太粗淺地寫,反而被專家質疑,我們『台灣畫廊產業史委員會』開會決議它應該是在未來有學術參考價值的出版品。」因而,諸如此類的研究前置計畫,畫協尚未向官方申請補助,鍾經新期待這樣的努力可以引發某種公部門對藝術產業生疏的「重新注意」。

「政府對於藝術產業,或許沒有太多的規範引導政策,但民間可以先行做出一些成績!」她說。

在產業界,不少人納悶她為何滿口子擁抱學術;在官場界,認識她的人可能也都意外她偶爾外顯的霸氣甚過民選政治人物;在學界,她是少數將自我養成標誌在學院品味訓練的畫廊、藝博會經營者。在產業界以學院語彙代過商業詞,在官方前卻又比非營利機構的掌舵者更有獨立姿勢,在學界前像永遠學院在學者般地求教品味標榜者,她或許是史上引起最多談論的畫協領導者,但也不可否認,她就在這個ART TAIPEI版圖的十字路上,頗以自我風格來形塑歷史定位,註記了產業史的一筆。

她是鍾經新。

藝術家安-芙羅瑞.卡本妮絲(Anne-Flore Cabanis)將為2019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公共藝術帶來其2013年的創作《Rebonds #05》。(藝術家提供)
吳牧青( 111篇 )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