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耿畫廊 X TKG+分進合擊,耿桂英、吳悅宇母女當仁不讓

耿畫廊 X TKG+分進合擊,耿桂英、吳悅宇母女當仁不讓

她不只做藝術展售工作,更協助建構美術史,為藝術品找到各自的歸宿,同時讓藏家在品覽與收藏作品的過程中,除享受畫價増漲報酬,同時體驗藝術昇華價值。更可貴的是,愛好藝術者物以類聚,凝聚了出群拔眾的生活品味與革命情感。
如果問,臺灣藝術產業界,誰是打國際仗的首選?臺北耿畫廊加上TKG+的組合當之無愧。這個組合,就是臺灣產業界的傑出母女檔耿桂英與吳悅宇,讓現代經典與當代前衞藝術,熔於一爐而冶之的典範。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簡稱「香港巴塞爾」),或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ART 021」)與「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藝博」)上,耿桂英與吳悅宇分別設立展位,一個建立當代形象、另一求銷售獲利,羡煞不少同業。
 
今年66歲的耿桂英,入行正滿30年,而用心栽培的女兒,也為TKG+的成立,熬過十個年頭。當下她們亦正在籌辦畫廊的聯展「PLUS X」,透過母女這樣的分工合作,熬過最艱難的草創歲月,確立了她們在臺灣畫廊產業界的龍頭地位。現在女婿邱耀正也加入營運團隊,除增強團隊的決策實力,也因其是臺灣知名財團之後,外界對耿桂英家族的人脈與金流實力便又向前躍升一步。
耿桂英(右)及女兒吳悅宇在認真經營下,為臺灣畫廊找到通往國際的一徑。(本刊資料室)
豪氣性格讓藝術家相隨
日前,筆者走訪位於內湖瑞光路上的耿畫廊及TKG+,正逢畫廊為新展換檔佈展中,幾位藝術家忙著在展廳內工作,熟識的老友吳天章迎面走出來。我問他,「現在過得好不好?」他回道,「很好、很好,有耿姐在,我們日子不會難過的。」
原來,藝術家跟著耿桂英走,還很受到照顧。
 
耿桂英對於人脈的經營是用心良苦卻充滿豪氣的。從2009年大未來畫廊(簡稱大未來)分家時,財產以抽籤決定,但藝術家則採開放制、讓藝術家自己決定。結果,較多的藝術家選擇到耿畫廊來。吳天章補充說,「耿桂英很豪氣,捨得提供資源;吳悦宇也能相信專業,尊重他們的需求,合作起來便圓滿愉快。」以小見大,這就是耿畫廊能有今日地位,外界不得不推崇耿桂英的為人及人脈經營的原因。
耿畫廊畫廊主耿桂英與彭薇「我就在這」立體裝置作品合影。(本刊資料室)
一家畫廊好不好,首先要問藝術家陣容強不強?除了要留住好的藝術家,還要問是否走得出去、是否賣得掉?尤其是苦無戰場的臺灣當代藝術家。嗓門大、個性急,耿桂英招認自己的缺點,但是心直口快卻豆腐心的她,其實是個大而化之、不計較小節的人。故對於注重人脈的畫廊業,她仍精準嫻熟,尤其是對於重要藏家的關係建立,更是為人所驚歎。有了實力藏家,甚至頂級藏家的情義相挺,給足了她面子與裡子,在臺灣藝術產界的競爭中非常受益。
 
穩坐臺灣畫廊龍頭
近年,耿桂英有如盤整完的飆股,勢如破竹,頂著臺灣畫廊界的大姐大稱號,被公認是最具備打國際戰役以及最具潛力的臺灣畫廊團隊之一。這些在「香港巴塞爾」或「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臺北當代」)等重要藝博會上,主辦單位安排產業論壇時,總安排耿桂英成為相關產業論壇的重要嘉賓可見得。日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更親自踏進耿畫廊和耿桂英促膝長談,徵詢她各項畫廊產業興革的建言。耿桂英成為臺灣藝術產業界最重要代言人之一,也是不爭的事實。
 
位於內湖瑞光路上的耿畫廊大樓寬敞高挑,包含三個展廳外加會議室與交誼廳,是不可多得的畫廊展覽空間。在重要展覽時舉辦的頂級藏家之夜、藝博會期間國際館博專家造訪,耿桂英都會在畫廊另闢專室迎賓,為藏家打造最隱密安全的高級饗宴,亦讓與會者備感尊榮。
 
細數繽紛藝術夢與畫廊來時路
想約耿桂英小聚已等了一段時間,因為耿桂英總是馬不停蹄地從上海、香港、德國,好不容易回到臺北。週末下午,我們開心見到面。無視甫於海外奔波勞碌的疲憊,耿桂英與筆者深談四個多小時,細數繽紛的藝術大夢,然而往事並不如煙,她的人生實則充滿坎坷與顛簸跌宕。貴賓室中以二幅趙無極的抽象大畫、一幅常玉色瓶花為背景,桌上還有一尊常玉的立體塑像,那是常玉碩果僅存的少數動物造型石膏雕塑,俱足藝術家一貫創作中庸懶調皮的形象。
 
從耿桂英口中,討論臺灣畫廊生態的發展現況。(簡秀枝提供)
「畫廊目前的成就是怎麼辦到的?」我急切地提問。「如果你告訴自己,不能輸,你就做得到!」耿桂英言簡意賅、中氣十足地回應我。「經營畫廊雖然是服務業,但我忠於自己的藝術信仰!」「還有,我讓我身邊的人賺錢,他們相信我的判斷與推薦,並一起走在對的道路上,一同建構美術史的一環。他們願意跟著我,甚至交待下一代,耿畫廊是唯一選擇,希望繼續跟著耿畫廊走。」
「受到這樣的信任與託負,我能不賣命嗎?」耿桂英一再強調,縱使往事如雲煙,有高低起伏的人生路上,總是不乏貴人的鼓勵與肯定,這些都是她繼續前進的最大動能。
 
不只展售藝術,更是走在美術史的建構之路上
話匣一開,耿桂英提到她剛造訪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看了以20世紀法國畫廊為策展主軸的館藏展其中讓她深深動容的是,法國的畫廊經營史,幾乎就是法國藝術史的縮影。當年畫廊蓬勃,透過策展、論述等呈現,最後群眾参與、賞析、交易等,這些過往藉由照片、影音、文獻、出版品留下軌跡,,更成為法國美術史的縮影。「巴黎畫廊走過的軌跡,就成為了法國美術史的足跡。亞洲,何嘗不也該如此,我們爬梳20世紀華人藝術家,不但整理了中國美術史,更尋根探源、與巴黎畫派相連結。」耿桂英談及此時非常激動,好像在自己投注心血的藝術產業上,找到足夠的正當性。「我何嘗不也是在書寫華人美術史!」耿桂英似是回到時光隧道中。
1953年出生的耿桂英,仍保持一身纎細,看不出實際年齡。簡單俐落的白上衣與黑外套,讓她好像永遠處在戰鬥位置上。她常說自己在這大半生中只做過三件事:一是房屋代銷,訓練了她忖時度勢、察顏觀色,把物件用最有效的方式介紹給最合適的人;二是人母,讓她在養兒育女的長路上,體察到生命的無限豐盈與溫暖,感情有對錯但親情無價;三是經營畫廊,她不只做藝術展售工作,更協助建構美術史,為藝術品找到各自的歸宿,同時讓藏家在品覽與收藏作品的過程中,除享受畫價増漲報酬,同時體驗藝術昇華價值。更可貴的是,愛好藝術者物以類聚,凝聚了出群拔眾的生活品味與革命情感。
耿桂英(右)與策展人許峰瑞(左)於「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展覽合影。(許峰瑞提供)
帝門引路,開拓國際藝術視野
1989年,耿桂英加入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簡稱帝門)。而1980年代正是所謂「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當時也是臺灣藝術界蓬勃飛升的時期。臺灣藝術家作品廣受追逐、一日三價,不少藝術名家,畫布繃上就有人捧著錢求售。不論是藝術家個展或聯展,畫作旁的成交紅點紀錄總特別多。
 
當時,歐美版畫和圖書慢慢被引進,眼尖的單幫客也開始尋覓海外巨匠名家之作回銷臺灣。帝門的成立,來自臺鳯集團對資產、股市的熟稔,也動念在藝術的展售行業。前集團總裁黃宗宏初期的合資公司中,接受藝術行內人建議,引進歐洲多檔重要美術館的展覽。許多重要的大展便被引介至臺灣。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等,不少由帝門引進的展覽,甚至創造了數十、百萬人次的觀展紀錄。彼時,帝門招募了不少藝術史論、策劃佈展及行政人員,成為臺灣美術發展以來,最大質量的藝術人才培訓場域之一,現在我們從美術館、基金會、拍賣公司、畫廊等處,都能見到曾為帝門一員的人才。
 
而當時,除了藝術系所的菁英投入研究規劃工作,當然也廣徵業務高手,希望成立堅實的藝術推廣銷售團隊。耿桂英即以其活躍於房產代銷的經驗雀屏中選,加入帝門團隊。在帝門工作期間,她接觸到歐洲的藝術世界,除了藝術拍場,也更加認識了與歐洲有淵源的華人藝術家。
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右)與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左)合影。(簡秀枝提供)
因為尋覓常玉的畫作,深化了她對於巴黎畫派歷史的認識,更因此和趙無極、朱沅芷等藝術家或他們的家人建立深厚且長遠的情誼。今日,這些藝術家都在藝術市場中取得大師級地位,透過她在各階段的經營,獲得豐厚增值。有了這段經歷,耿桂英常常提及「巴黎畫派」,因這不僅是其藝術源頭,更是她躍身藝術產業的護身符。然而,黃宗宏期待的帝門著重於大型藝術展演的引介,而耿桂英與當時共同於帝門工作的林天民,在理念上相近,爾後便相偕成立大未來畫廊,從此插旗20世紀華人現代藝術。
 
亦因為長期接觸趙無極的作品,更在臺灣培養許多趙無極的收藏家。在幾位藏家的投入下,引起了趙無極對於臺灣藝術市場的重視與連結。因趙無極的傾囊相授,當時大未來鎖定杭州藝專作為畫廊經營代理的對象。此外,趙無極的恩師林風眠和吳大羽等人引發中國美術史溯源的系列展覽,不但擲地有聲,更透過系統性的展出,在臺灣本土藝術之外,闢出一條華人藝術的路徑。從初期的分流、抗衡乃至逐步開展,一路引領藝術交易市場風光迄今。當常玉的《五裸女》打破新臺幣13億元紀錄,趙無極最大尺幅作品締造19億元高價後,身為早年推介的始作俑者,耿桂英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今年香港秋拍,常玉〈五裸女〉以3億398萬5千港元成交,刷新藝術家個人紀錄。(攝影/楊椀茹)
常玉《五裸女》。(佳士得香港提供)
耿畫廊與TKG+成立,開拓內湖科技園區的藝文氣息
爾後,因兩家子女相繼成長參與畫廊經營,加上理念逐漸出現分歧,合作夥伴分道揚鑣成為必然結果。2009年,大未來畫廊正式宣布熄燈,並一分為二,由林天民家族為主的大未來林舍畫廊(簡稱林舍畫廊),選址在臺北市東豐街;耿桂英則到內湖尋找新空間,成立耿畫廊。甫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在「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之下,耿桂英看上內湖瑞光路大廈,一口氣租下三個樓層的寬敞空間。當時,許多人認為她好大喜功,更以為在科技廠辦區不易推展畫廊營運,但耿桂英不但於2010年以女兒吳悅宇的名義,成立偏向當代前衞藝術的TKG+,更租下相連的四樓空間。
 
果然,耿桂英看上的內湖科技園區建築,具備近似紐約蘇活區(Soho)、雀而喜區(Chelsea)的高挑寬闊,也讓耿畫廊晉升為現代化的優質畫廊空間。有了好的硬體,接著便是增進軟實力,聘用策展人以美術史為架構,推出海外華人藝術家、中國前輩藝術家、當代藝術家的各式展覽。作品來源除了鎖定藝術家如王懷慶、許江、蘇笑柏等在世藝術家外,也勤探已逝藝術家之家屬或基金會,如朱沅芷、吳大羽、趙無極、陳蔭羆、王攀元等,更和當代藝術家如楊茂林、吳天章、姚瑞中等合作成就許多重要展覽。
 
耿畫廊TKG+洋洋灑灑的代理藝術家名單中可見其陣容堅強,更有不少藝術家採取合作展出性質,例如以孤獨畫風見長的王攀元、旅居巴黎的抽象表現藝術家江大海、臺中人氣王紀嘉華等,各檔展覽開幕之時冠蓋雲集,祝賀花籃甚至綿延至畫廊外。耿畫廊與TKG+漸漸坐實品牌形象與各自定位,亦不乏藝術家想與其建立合作關係。
深度經營藏家,同業望塵莫及
耿桂英最為同業稱頌之處,莫過於在於穩固藏家。從大未來畫廊分家之後,一般認為,林天民父子偏向與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的互動來往。在去年常玉大展當中,林舍畫廊商借到國巨文教基金會收藏的《荷花》大連屏,驚豔四座。而耿桂英則是因與愛好趙無極的藏家友人關係良好,幾近成為趙無極作品在臺灣的代理人。業內人士皆知,趙無極相關的大小事,耿桂英皆盡心盡力協助。2018年,在臺中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舉辦趙無極大型回顧展,耿桂英亦親自陪伴趙無極夫人,走訪收藏趙無極作品的臺灣重要收藏家。 
趙無極的作品近年已是國際拍賣市場西畫部門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拍賣行情一路奔馳向上、成為全場焦點。舉凡,香港春、秋拍賣盛會,耿桂英一定坐鎮現場,除了協助她的重要收藏家,也對趙無極作品的拍賣現況與市場走勢全程掌控。這種「護畫護主」心切的程度,也讓畫廊同業自嘆不如。
 
對常玉作品的執著,展現愛恨分明的鮮明性格
常玉的作品與趙無極的作品收藏群呈現明顯重疊,耿桂英身邊的頂級藏家,有趙無極之作者大都也會擁有常玉作品。由於當年於大未來畫廊時期與國巨文教基金會曾合作出版常玉的精美畫冊,耿桂英以該畫冊作為常玉真偽之依據,也時常提醒藏家,若非該冊上的作品,要特別注意。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熱心與執著性格,她向拍賣公司提出作品真偽的質疑,甚至不惜槓上對常玉研究建檔著力甚深的立青基金會董事長衣淑凡。
「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展場一景。(耿畫廊提供)
耿桂英對於常玉上拍作品,多次指名道姓、公開提出真偽質疑,也因為此舉造成讓一方認為其具備令人敬佩的俠義風骨,但另一方面,則遭致得理不饒人的責難。近期,香港某拍賣會上,耿桂英出示律師函、動員頂級藏家背書,力阻一幅不在大未來畫冊的常玉作品上拍,要求拍賣公司撤拍,引發市場沸沸揚揚一陣熱議。
 
這絕對是耿桂英的個性展現,在常玉收藏的領域中真偽作品學問博深,她習慣以非友即敵、愛恨分明的態度面對,也引發仁智互見的討論。在常玉收藏版圖上,早期是國巨文教基金會佔有重要區塊,後期則逐漸集中在臺中以及臺北收藏家手中。而幕後,耿桂英也是重要的智囊團之一。
 
由於耿桂英正代表著重要財團,故所有與常玉作品相關的拍賣公司,對於耿桂英極為重視。耿桂英對於常玉收藏家的影響力,也可從幾次常玉大展的成果見得。於耿畫廊展出的常玉之作商借自各大財團與藏家,除了宣示主權外,也作為畫廊對於藝術家作品的認證權威。
 
在每一個細節中,注重與藏家的深度交陪
不只在常玉作品的展售上如此用心,耿桂英對於藏家經營,其實早已藏在每一個細節裡。從定期展訊邀約到重要展覽的藏家晚宴安排中,都能見得其悉心以待。除必備的昂貴餐酒與整體氛圍的打造完全比照國際一線畫廊的規格,某位從藏家轉換跑道經營畫廊的人士曾透露,在他還列名大未來收藏家名單時,常有機會接到來自耿桂英的「morning call」,也因此領教了耿桂英對藏家的無微不至。她也常偕同藏家參訪國際藝術盛會與景點,各大雙/三年展與藝術祭、藝術家工作室、策展人與美術館機構負責人等辦公室,都可見到其陪伴的身影。
 
而收藏家能購藏藝術品普遍財力甚佳,但天有不測風雲,耿桂英始終秉持「一張畫面、一世情」的信念。她總是將其收藏群當成親人般的對待,例如近年處在多事之秋的某財團,經歷了親人驟別、病重住院、牢獄之災等跌宕,耿桂英仍主動釋出協助的善意。
 
此外,耿桂英也樂於讓藏家成為作品的代言人,成為與品牌印象相連的印記。位在臺北世貿大樓一樓大廳,中國旅德藝術家蘇笑柏的巨幅紅白作品高掛大堂;臺北敦化南路上的「元大柏悅」,楊茂林的巨大不鏽鋼螳螂作品臨街遙望;同樣安置楊茂林作品的還有內湖「元大之星」,再進入宅邸則滿佈著涂維政、姚瑞中與彭薇之作。耿桂英交陪藏家的深入程度,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展覽現場,2019年。(耿畫廊提供)
與藏家建立默契與信任
然而,一間畫廊可以同時和多個財團,建立緊密關係,不只在臺灣是唯一,在國際間亦為罕見。「彼此具競爭關係的各財團間,您是如何消弭這之間的關係?」我問道。「有競爭關係的人,可以在一家好餐廳同時進出,不管是各吃各的,或者同桌共食,我認為這一點也不奇怪。」耿桂英自在地答道。「我誠心對待每一位與我往來的收藏家,他們各有各的需求與應對習性,我不傳話也不越俎代庖,相處起來更像是朋友。」
言談間,耿桂英也提醒,臺灣收藏家見多識廣且水平極高,資訊之快、程度之深無以倫比。畫廊能做的是提供服務,代為處理他們沒有時間、不方便出面的事務。許多藏家非常低調,不喜歡作品被曝光在拍賣現場,便以私下交易進行。時間久了,大家便建立了彼此間地默契,而這種默契,正是信任與忠誠的緣由。
 
自去年首屆「臺北當代」舉辦後,帶給臺灣藝術產業界極大的鼓勵,更讓國際重要畫廊走進臺灣。耿桂英的古道熱腸也展現在她率直的應對上。除了提前準備耿畫廊與TKG+的畫廊展覽外,也將過往累積的國內外藏家邀請至臺灣,善盡東道主職責,也一再顯現其豪氣慷慨的氣勢。
TKG+為藝術家周育正舉辦個展,圖為展覽現場。(TKG+提供)
十年經營有成,培養二代專業接班
是耿畫廊錨定經典前輩華人藝術家的穩固經營,還是發展當代藝術家未來嶄新可能的TKG+,兩者間互補與互助的模式已然建立。耿桂英持續投注十載,讓畫廊的規模不段提升,也讓業界刮目相看。其中專注於前衛與當代經營策略的TKG+,既標榜當代藝術形象,匯聚名家新秀,是畫廊接軌國際的利器。也讓畫廊成為國際館博機構人士造訪臺灣時的必訪點;再者,華人前輩經典作品價昂,然後勢看漲的新秀之作則相對低,也讓人企盼下一個20年的發展新標的;最後,吳悅宇和邱耀正投入參與,既是產業分工、也是佈局,讓耿畫廊與TKG+的關係維繫在可合擊又可分流的彈性狀態,也讓新世代有經營的著力點,也是畫廊持續成長的因素。
 
外型清亮柔美的吳悦宇,曾在紐約讀設計、又於新加坡蘇富比藝術學院上課,接續耿桂英腳步投身當代藝術的畫廊經營,這不論是對耿桂英個人,或臺灣藝術產業都具備指標意義。訓練有素的出色二代參與當代畫廊的經營,是這個產業優質蛻變的希望所在。放眼臺灣產業界,有此分眾規劃,只有也打造出A+ Contemporary的亞洲藝術中心,但其中耿畫廊起步又更早,如今方能喜迎TKG+的十年有成的全體藝術家聯展「Plus X」。
 
TKG+畫廊負責人吳悅宇(左)與畫廊藝術總監邱耀正(右)。(攝影/張家毓)
而耿畫廊與TKG+聘任多位年輕新秀員工,替畫廊打天下的同時,也為臺灣藝術產業界培育人才。目前,畫廊擁有的空間中有三個作為展覽使用,每個空間,一年大約規劃五檔展覽,全年包括博覽會共計近20檔展覽運作,開銷當然所費不貲。
 
現代經典 X 當代前衞,分進合擊踏上世界舞臺
對於國際佈局,耿桂英認為途徑有二:一是到海外設立畫廊空間,另一是參加國際藝博會。早在大未來畫廊時期,便已在北京購置一樓店面開設畫廊,分家以後處於各自出租的狀況。耿桂英說,北京的地產租金回報頗高,過去甚至可以支付目前耿畫廊內湖空間的費用。
 
但對耿桂英來說,開銷最大的還是參加國際藝博會的昂貴展位費及差旅費用。目前畫廊參與的藝博會包括:「香港巴塞爾」、「ART 021」、「西岸藝博」、「北京JINGART」 、「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 New York)、「杜塞道夫藝術博覽會」(Art Dusseldorf)和「臺北當代」。耿桂英認為,在畫廊尚無法在海外廣設據點的此刻,參加國際藝博會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藝術家帶出去,提供藝術家舞臺,擴增其國際能見度。
TKG+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圖為展位現場。(TKG+提供)
每一次的藝博會,畫廊都設定該次的主題策畫,以適合的藝術家組合進行聯展的安排。耿桂英強調,由於耿畫廊與TKG+在藝博會上,都已各自獨立呈現的方式進行,畫廊定位也越來越清楚。以下月即將舉行的「臺北當代」來說,因為在地優勢,畫廊空間中也會策劃聯展呈現,迎接來臺北看藝博會的賓客。2020年是TKG+成立十年慶,屆時會將重要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展出,也讓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與藏家在藝博會期間來到畫廊參觀。
也因為經常參與、造訪國際藝術盛會,耿桂英對於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印象深刻。在這些參與經驗中,她發現藝術活動的集市效應,除了是偏鄉發展的典範,周邊所連動應運而生的設施與機構,更是補足藝文旅行的重要關鍵。透過藝術祭周邊健全的美術館、飯店與餐廳,讓藝術愛好者近悅遠來、踏足日本鄉野。而臺灣一年有百餘個藝術祭,但都仍是各自表述,與外界的連結性小。她認為這是資源的浪費,也期待有心人士的整合。
 
此外,關於近期熱烈討論的臺灣作為藝術品交易平臺議題,耿桂英則認為臺北是有機會的,且認為南港將是首選。除了南港展覽館,若能輔之更多高級飯店、餐廳,將是一個容易吸引國際畫廊與藝術愛好者進駐的地方。而其他區域則期待有更為適合的屬性規劃,讓藝文腹地擴展至全域。如大直內湖一帶的「大內藝術園區」,加上萬豪酒店營運以來,佳士得、羅芙奧紛紛選定作為拍賣預展場地,該區也逐漸朝向藝術聚落發展,值得持續關注。美國紐約從蘇荷區到雀而喜區、北京798藝文特區,甚至上海黃埔江沿岸,廠辦改建成藝術空間是世界趨勢。政府當局可延用這樣的模式思考,打造嶄新的藝術聚落。而即將於明年1月舉行的第二屆「臺北當代」,在首屆令人滿意的成果後,耿桂英認為,臺灣朝野一定要發揮最大的努力與誠意將它扶植起來。若能好好經營「臺北當代」,不要說替代「香港巴塞爾」,更是讓臺北的藝文產業優勢能夠被全世界看到,繼而朝向成為國際藝博會重鎮之一的理想。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303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