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甲辰紀年:新春印刻同樂會

甲辰紀年:新春印刻同樂會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Dragon: Lunar New Year Gathering of Seal Engravers

本特輯邀集印友們,以「甲辰」紀年印或「龍」肖生印為主題,無分老中青世代,以齒齡為排序,自八十霞翁至未及而立之年的年輕世代,共44位印人共襄盛舉,並輔以短文或述創作理念、新年寄語、感懷祝賀等,真誠滿懷,與眾和樂歡喜,「好玩,好看,又有藝術性」,共度美好新年,龍賀,龍好運。

甲辰,紀年龍好運

關於「甲辰」紀年印的一二故事。

2024,以傳統天干地支紀年,來到了甲辰年。以命理學來說,歲入甲辰當以立春開始,也就是在今年的陽曆2月4日進入甲辰新年,也是風水所言的開始走「九運」之年,是為大變革時代,凡事都有新的開始。風水學以180年為1個正元,分為上、中、下三元,各60年,每元又有三個運,各20年。今年為走九運(2024至2043年)離卦,五行屬火,為紅色,文化藝術業走旺。特輯以開門以紅色為主色調設計,除應景過年並寓有著深厚的祈福祝願。

今年最火熱的甲辰藝術文化名人,當為近現代金石篆刻大師吳昌碩。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道博物館、兵庫縣立美術館、朝倉雕刻博物館此四館特展共組成一大型特展「吳昌碩的世界」以紀念吳昌碩180年誕辰,也是目前為止在日本最大規模之吳昌碩特展。吳昌碩誕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歲次甲辰年,並曾於61歲刻朱文自用印「雄甲辰」,其邊款作「雞蹠集載,裴度有遺以槐癭者,郎中庾威曰,此是雌樹生者,度問威年,云與公同甲辰,度笑曰,郎中便是雌甲辰。予於道光甲辰年生,古人既有雌甲辰,予曷不易之以雄,以壽諸石。光緒三十年(1904),歲次甲辰,適為缶道人周甲開始,特識。」此方印亦是現存可見吳昌碩篆刻中最大的田黃石印。

吳昌碩「雄甲辰」,2.9×2.9公分。

邊款錄《雞蹠集》所記載的唐代故事。唐代宰相裴度得到一塊極大的槐樹癭瘤,於是請號稱博學的庾威來鑑賞。庾威表示這槐癭雌樹生的,即意指這塊樹瘤木質較柔弱不堪用。裴度便問庾威出生年,得知兩人生於同年,裴度於是大笑回嘴:「那你這個甲辰,就是雌甲辰。」不管庾威是否真懂樹之雌雄還是假唬爛,但裴度以「雌」來表示庾威官位成就較低,此舉或許自以為幽默好笑,然實則不免有戲謔調侃意味,以表示對庾威言論的不以為然。吳昌碩自刻「雄甲辰」引用此典,哈哈大笑之餘,且以「雄」改變更易「雌」,則是帶有著進取的自我期勉之意。

吳昌碩「雄甲辰」,2.9×2.9公分。

再來說一方與「甲辰」相關的紀年印。張大千可謂近現代書畫大師中干支紀年印使用最多的畫家。大千出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農曆四月初一日酉時,依天干地支計算可得為「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四柱八字印,大千將自己出生之年月日時直接以干支明確刻在印中可說是創舉。除最常見以干支紀年來表示出生之外,大千用過多方干支紀年與肖形印,這些印鈐在當年創作的書畫中以為紀年。大千繪畫除署年款外,常將該年之干支紀年印鈐於署年款之下,或署年款處數鈐上干支紀年印,或作「引首章」鈐在無年款作品中,以作紀年,引人注目。據楊詩雲《張大千印說》研究,大千正式使用干支紀年印是從1964年至1984年,也就是在他66歲至逝世前,共使用過近40餘方干支紀年印,在這期間,1966丙午、1969己酉、1970庚戌三年中似乎少見或未曾用過。而大千正式使用干支紀年印該年正是「甲辰」。於今觀之,吳昌碩1844年出生、1904年自刻「雄甲辰」印;大千1964年起作品用干支紀年印,至2024年本刊篆刻「甲辰」紀年印特輯,每一篆刻故事均間隔一甲子60年,這絕對是值得紀錄的意義時刻。

(左)張大千用印、趙鶴琴1959年篆刻「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四柱八字印,約3×3 公分。
(右)張大千用印「甲辰」,約2×1公分。

以干支紀年入印由來可追溯至元代,明清發展,近代民國以降盛之。紀年印多表達個人出生年、功名仕途或重要紀事。如:明代文徵明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歲次庚寅,以〈離騷〉句「惟庚寅吾以降」入印,表明自己出生在庚寅年,且與戰國詩人屈原聯繫上關係,堪稱神妙;此後清代翟繼昌、近代袁克文均沿用此印。清代錢陸燦,有方「杜子美、白樂天同壬子生」印,表明生於明萬曆四十年,且與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白居易出生年干支相同,並隱含有與歷史名人同年生的自我期許和彰顯標榜。另或,明代陸師道「戊戌進士」印(1538)、明王世貞有「丁未進士」印(1547),則紀念取得功名之時。隨著時空演進衍化,近世不少印人自刻紀年印以為新年自勵與紀念,如趙叔孺自51歲起每逢元旦,隨後自刻紀年印一方,直至去世前的22年間,未曾中輟。紀年印成為紀念新年的獨特方式。臺灣篆刻界更有不少好手,於歲次年節交替時間,篆刻多方紀年印進行自我創意挑戰,僅簡單二字即可變化萬千,蔚為大觀。

本特輯邀集印友們,以「甲辰」紀年印或「龍」肖生印為主題,無分老中青世代,以齒齡為排序,自八十霞翁至未及而立之年的年輕世代,共44位印人共襄盛舉,並輔以短文或述創作理念、新年寄語、感懷祝賀等,真誠滿懷,與眾和樂歡喜,「好玩,好看,又有藝術性」,共度美好新年,龍賀,龍好運。(文/藍玉琦)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整理│古美術編輯部( 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