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上海博物館獲禮!張宗憲捐贈銅胎掐絲琺瑯器46件

上海博物館獲禮!張宗憲捐贈銅胎掐絲琺瑯器46件

縱橫古董界的「1號先生」知名藏家張宗憲,捐贈明清銅胎掐絲琺瑯器珍藏46件給上海博物館,此批捐贈數量眾多,器形亦十分多元,可作為研究銅胎掐絲琺瑯器工藝美術發展史的材料,同時更豐富上海博物館藏品的朝代跨度與類項之多元性。

9月26日,上海博物館舉辦「張宗憲文物捐贈」儀式。在此次捐贈儀式中,上海博物館獲贈銅胎掐絲琺瑯器32套共46件,並由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主持,捐贈人張宗憲攜家屬、親友出席。儀式中,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提及張宗憲捐贈的琺瑯器等珍品,充實上海博物館的館藏,這批琺瑯器將在上海博物館得到良善的保護、研究與展陳。

上海博物館舉辦「張宗憲文物捐贈儀式」現場,圖中央處戴帽、著白色西裝者為捐贈者張宗憲。

捐贈藏品體現明清掐絲琺瑯工藝發展史

上海博物館對於張宗憲此次捐贈琺瑯器評述:「精品多,不乏清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瑯作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琺瑯器的華貴風格;數量多,製作年代跨度較大,較全面展現了掐絲琺瑯的歷史與發展過程;器形多,包括陳設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種器類。」

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約在元代(1271-1368)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由於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昂,在古代主要由宮廷製作和組織生產,此後也發展為明清宮廷工藝品的典型器物,並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鼎盛。此次張宗憲所捐贈的即明清兩朝之物,件件精美,堪為研究銅胎掐絲琺瑯器工藝美術發展史的「教材」。

捐贈中的明初〈掐絲琺瑯觚〉,器形仿青銅酒器「觚」,胎體厚重,釉質純正,具有早期掐絲琺瑯器風格,且反映太祖朱元璋「仿古為治」故多用鼎、觚、壺、尊之史實。另清乾隆〈掐絲琺瑯蝴蝶紋屏風〉一對,掐絲流暢勻稱,紋飾秀雅脫俗,為乾隆時期琺瑯器的典型作品;以及清乾隆〈掐絲琺瑯花鳥紋象足熏爐〉一對,紋飾與宮廷器物相異,頗具地方特色,為揚州製品,是目前已知存世形體最為巨大的掐絲琺瑯熏爐,亦反映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設有琺瑯作外,還有廣州、揚州、九江等重要生產基地,故呈現出多元的地方風格,彌足珍貴。

明初〈掐絲琺瑯觚〉。
清乾隆〈掐絲琺瑯蝴蝶屏風〉一對。
清乾隆〈掐絲琺瑯花鳥紋象足熏爐〉一對。

「拍場NO.1」張宗憲珍藏掐絲琺瑯器將豐富上博收藏

縱橫古董界經年的張宗憲,每每現身拍場時總舉著1號牌,因此獲得「1號先生」之雅號,他不僅熱衷瓷器與書畫,更涉獵玉器、文玩雜項及琺瑯器,於世界各地拍場蒐羅許多珍品。2007年底蘇州博物館舉辦的「絢麗.華貴.至尊: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御製宮廷掐絲琺瑯器特展」,展出近百件張宗憲珍藏之掐絲琺瑯精品,為其琺瑯器收藏的代表性展覽,該展圖錄亦為館博界、拍賣界之重要參考資料,張宗憲迄今為全球收藏明清宮廷掐絲琺瑯器之重要藏家。

張宗憲與上海有深厚淵源,其父張仲英經營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古玩商號「聚珍齋」,而張宗憲本人更是出生於上海。張宗憲一直倡導分享和回饋的理念,「我不喜歡忘本的人。」高齡96歲的張宗憲受訪表示:「我與上博之間有很深厚的感情,這次把自己的珍貴收藏捐給上博,包括了全世界僅有的孤品,因為我出生地是上海,我一定要捐到上海,捐給上海博物館。今後我還要捐,希望我捐第二次的時候,你們都能再次來到這裡。」

上海博物館是一所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展覽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類項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傢俱、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而明清之際的掐絲琺瑯器收藏數量和種類較少,此次捐贈勢將豐富上海博物館藏品的朝代跨度與類項之多元性。

古美術編輯部( 22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