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從「手工業」走向「科技」,文物保存技術的流變與發展
對文物而言,終極死亡是不再擁有觀眾、被人們遺忘的時候。與推出展覽的日子相比,國寶文物待在庫房中休養的時間更多,因此在展覽...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仍待補上的拼圖
「臺府展現存作品展」可以說是今年度繼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特展後,最具規模的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史展覽。
故宮「國寶」命運知多少?《毛公鼎》、《谿山行旅》與《翠玉白菜》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70萬典藏,「鎮院三寶」是哪三件?這問題三不五時便成為爭議熱點,有說是《翠玉白菜》、《肉形石》與《毛公鼎...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林之助對於現代風格的探索與嘗試,就這樣成為獨特而神祕的存在。在「不朽的青春」特展中,除了感受臺灣藝術家在年輕時期獻身創作...
創造美的桃源:MIHO MUSEUM秋季特別展「收藏的形成」
MIHO MUSEUM自1997年11月3日開館以來,就在貝聿銘所設計的美術館空間中,公開展示了從古埃及到西亞、希臘、羅...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林惺嶽畫國美館典藏的《木瓜觀音》趣事
林惺嶽或半蹲或站立的取景各個角度,時間彷彿停住腳步,儼然不移動。
非典型青花: 紋飾所呈現的寰宇文化交流史
自古東西方紋飾就經常透過物質的交通與傳播進行交流,如絲織品、玻璃、金銀器、陶瓷等。9世紀中國唐代白瓷已經作為貿易瓷輸入伊...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重新找回靈魂的安寧:郭娟秋的藝術創作路
創作於無形無影中默照生命的展現。創作是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的相逢與映照。創作是過去,現在,未來,生命的脈絡。創作要...
她:故宮的女性
滿滿粉紅色(豆沙色)的視覺印象,成為本次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展覽的吸睛焦點。今年展覽可謂是200...
遺落在史冊中的登山故事:明代醫生的華山圖像誌
明代的王履不僅爬上華山,甚至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這段旅程,作品成為中國藝術史上的經典。
文章導覽
1
...
25
26
27
28
29
...
38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