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藝術展演
狂放的日常:巫日文的形與非形
在觀眾面前,藝術家巫日文手執寬闊的筆刷,以高度的專注力與充沛的能量在極短的時間內一揮而就,觀眾也隨之震撼,獲得了一場難以...
87件書畫,86方自用印, 展出真實的張大千:張大千120週年,故宮重現大千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展品悉數出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歷史博物館二大館藏,不少書畫藏品為首度公開展覽曝光;而...
五代藏家雲集,速寫中國當代藝術40年
香港藝術中心第五屆「收藏家當代藝術藏品展」正透過整理五位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藏家藏品,概覽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及藏家風貌,策...
從身體規訓到結構暴力,談展覽「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
由蘇珊娜.普費弗(Susanne Pfeffer)策劃的「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展覽於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她邀請11名來...
搭一座月亮的橋,從日常到幻夢:何采柔「事 故 NO ON」
於TKG+展出的「事 故 NO ON」何采柔個展,在步入展場前是看板式的螢幕廣告投影,播放的是服務指南影像,展場偌大的空...
中環海濱最亮點:Art Central 2019正式展開
香港藝術週正式展開!Art Central也在中環海濱迎來了第五屆的展會,本屆共集結107間畫廊,超過75%的參展藝廊來...
陳建北「助產序曲」中的感性視域與複合式肖像
陳建北對助產議題的關注,源自對更大的社會與時代結構中陰性脈絡的觀察,與家族女性記憶密不可分。台北當代藝術館日前展出陳建北...
日本自然系建築代表:平田晃久台灣首次個展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於台灣首次完整個展「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於2019年3月16日...
在西本願寺遺址上開啟舊日台北時光與文物記憶
台北市立文獻館在原台北西本願寺遺址所展出的「時光開箱——館藏文物展」,是在已經消逝的台北曩昔生活當中,得以保留的吉光片羽...
以無為有,以輕為重——2019六本木交叉點
本屆的「六本木交叉點」(Roppongi Crossing)策展文脈不對未來的人機時代預測及批判,而是嘗試爬梳人性與機械...
文章導覽
1
...
117
118
119
120
121
...
135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